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

无锡市当年的选择,曾是苏南行政区划的最大变数之一。但命里注定的是,无锡市当年的选择,与苏州地区、苏州市当年的选择,是高度一致的,是毫无冲突的,是皆大欢喜的,因此也是省委省政府丝毫不必头痛就确定了的。

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1)


  “1983年,无锡不要张家港。”这是一些无锡网友喜欢说的话。这句话是对的,但只说了一半!完整的说出来,应该是“1983年,无锡市在选择了附郭县无锡县和必然选择的江阴县后,在只能选3个县的前提下,另一个名额选择了宜兴县,没选择张家港(沙洲县)”。

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2)


  对于当年的无锡市来说,这是正确的、必然的、唯一的选择。宜兴占据了太湖西岸,其面积、人口、经济、文化、旅游等任何方面,当年都远远胜过张家港,更何况,无锡市有极其浓厚的“太湖情结”,但并没有太强的“长江情结”,没有任何一个无锡市的领导人会脑袋发晕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

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3)


  无锡选择了宜兴后,无锡政区的形态虽然有点怪异,但是北达长江,南接浙江、安徽,同时,无锡与苏州基本瓜分了太湖资源。这难道不是最佳选择?唯一不如意的,是无锡搞不定常州的雪堰镇,导致无锡与宜兴在陆地上有一段小间隔。但在现代交通设施下,将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假设一下,当年无锡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那会怎么样?苏州的地盘、实力固然要小一些,但无锡的面积将从4606平方公里缩小到3606平方公里。而且,无锡将不再与邻省交界,成为一片“圆润的”、“内化的”区域。常州则将获得宜兴,由于武进、宜兴有类似无锡、江阴的交通关系,将很有利于常州市的经济整合、协调发展。对无锡最最不利的是,太湖东岸由苏州把控,太湖西岸由常州把控,无锡的发展空间能有多大?太湖旅游方面,常州与宜兴将可联手,就算仍是不如无锡太湖,局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港口方面,苏州开发常熟港、太仓港的进程也将大大提前,张家港的吞吐量未必能一枝独秀。

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4)


  无锡当年的选择,固然大大有利于苏州,但对无锡自身,也从来都是正确的。有些网友不知道选了张家港就不能要宜兴,所以“很惋惜”无锡当年没要张家港。但综合分析的话,无锡当年真要了张家港,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让“今天的苏州没这么强”,但完全不会让“今天的无锡更强”,并且“常州毫无疑问会更强”。


  在我看来,如果有个“月光宝盒”让无锡再选一次,无锡也应该仍然维持之前的选择。


  1983年,苏州市、无锡市的选择高度一致,完全没有冲突。最终,双方都“得偿所愿”,都实现了“地盘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堪称皆大欢喜!在苏州、无锡的共同选择下,无力扭转局面的常州市,只能把眼光向西看。除了附廓县武进县,最终选择了西南方向的金坛、溧阳。

张家港市是哪年撤县建市的(1983年江苏地改市)(5)


  现在,一些网络言论喜欢拿张家港说事,这也合情合理。1983年,张家港(沙洲县)的归属,是苏南如何划分地盘的“东”关键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如果张家港归了无锡市——那宜兴就会归属常州市;现属常州的金坛,就会归属镇江;现属镇江的句容,也颇有可能因此划入南京。整个苏南的区划,就完全不一样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