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精神源流(美国精神的奠基者)

富兰克林传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自己在宿舍里读完那本报报的《富兰克林自传》的时刻而这本书,则是研究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年少时的他,贫困,在家里也不受待见,但他竟然慢慢地通过自学,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天才,成就横跨科学、政治、商业等互不相干的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性人物,一个时代的传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国的精神源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的精神源流(美国精神的奠基者)

美国的精神源流

富兰克林传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自己在宿舍里读完那本报报的《富兰克林自传》的时刻。而这本书,则是研究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年少时的他,贫困,在家里也不受待见,但他竟然慢慢地通过自学,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天才,成就横跨科学、政治、商业等互不相干的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性人物,一个时代的传奇。

《富兰克林传》这本书非常好看。它首先从传主生活的背景出发:在最早的的时候,北美并不是适合人生活的地方,英国人为了开辟疆土,不遗余力派军驻扎在这片当时几乎只有土著生活的不毛之地,这些来犯者打破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反客为主,成为了这块土地上的殖民者。

而在富兰克林生活的年代,一切虽然不再如殖民地建立之初那样原始、粗旷,充满动荡,但其实生活环境也并不如意。一方面,面对这片辽阔的处女地,不仅英国人在这里殖民,法国、西班牙、德国等也希望在这里分得一杯羹。而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们也在寻找着机会,他们为了逃难而来,同时也想自己寻找到一个可供他们继续奋斗的难得机遇。

而富兰克林,正是这群人中最出彩的一个,他抓住了机会,成为了政治舞台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参与了宪法的修订,参与了北美独立战争。他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之间游走,纵横捭阖,促成了一个国家的诞生。

另一方面,富兰克林也是一个成功的出版商。他的致富之路正是始于《穷理查年鉴》的出版。

为了推销《穷理查年鉴》,富兰克林故意挑起了与其竞争对手泰坦•利兹的争执,预测并编造了他死亡的消息,这并不十分光彩。但在作者看来,富兰克林的成功,正是源于这种实用主义,这种处事原则,后来也成为了影响众多美国人的文化传统。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中,曾十分恰当地引用了富兰克林的话,来分析资本主义精神:“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正是这种观念,让新大陆的新教无时无刻不热衷于财富的积累,并且十分节俭,也正是这套“实用主义”,为美国创造了大量财富,成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根基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解富兰克林的处事原则,就等于理解了美国,理解了推动美国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但话说回来,《穷理查年鉴》的畅销,归根到底还是要归功于富兰克林那机智俏皮、十分受人欢迎的文风。

但成功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早在十七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就遇到了他事业发展上的第一道几乎快不过去的坎。那时,他的哥哥詹姆斯创办了一份报纸,经常发表攻击波士顿总督的言论,于是,总督很快就吊销了詹姆斯的营业执照,禁止他涉足出版业。哥哥就想了一个招儿:以本杰明作为名义上的发行人,让报纸在他的名下继续发行。但合作了不久,两人就产生了分歧,富兰克林意识到,这份报纸已经难容他乐,就决定离开,但此时詹姆斯却向波士顿的其他老板散布对弟弟不利的言论,想让本杰明无路可走。在海上漂泊了三天后,本杰明乘坐的船终于在纽约靠岸了,他在书中写道:“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既没有带给任何人的推荐信,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囊中又是十分羞涩。”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要想在尸骨已朽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

的确,很少有人能够在一生中同时做到以上两者,本杰明就是少数例外之一。《穷查理历书》后来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改变美国价值观的著述”。用中国人的老话讲,富兰克林至少在“立言”和“立功”上,都颇为成功。

在参与宪法制定时,富兰克林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了,而其他人,比如麦迪逊,只有三十出头,所以,富兰克林在这样重要的场合, 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经验丰富的优势,他也当仁不让,将自己的价值观协写进了宪法,而这已经是继《穷查理年鉴》之后,富兰克林第二度参与塑造还美国人的价值观了。

就像实用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样,富兰克林的一生也是复杂的,并不尽是光彩的一面。但或许,也正是这样的人,而非完美的人,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这一点来说,富兰克林波澜壮阔的一生,的确是是堪作榜样,而非高不可攀的偶像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