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

在邢台地区,豫剧文化基础深厚,曾经演出团体繁多,受众群体广泛。乡下结婚时,经常要放豫剧,抬花轿、朝阳沟、五世请缨、花木兰、穆桂英等经典唱段,在邢台传承不衰。

豫剧发源于我国河南省,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仅次于京剧,居中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之首。除河南省外,与之搭界的河北省,其豫剧文化较之全国其他省份最为活跃,其中又属邢台一带的剧团颇多,受众群体也最多。

今天想说的邢台市豫剧团是邢台市唯一的国有市级豫剧团,。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3)

一、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952-2021)

1、邢台专区豫剧团(1952~1976)

1952年前,该团叫“和平剧社”为私人经营,演员40多人。

1952年,邢台专区接收该团,改称“邢台专区实验豫剧团”。发展到60余人。剧目分古装戏、现代戏。古装戏有《相思树》、《蔡文姬》《春香莲》等;现代戏目有《苦菜花》、《红色娘子军》、《党的女儿》等。

1954年,该团在河北省第一届戏剧汇演中,郭兰芝获演员一等奖,郭兰凤获演员三等奖。

1956年,邢台专区豫剧团新整编了剧目《对绣鞋》。当年十月十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央文化部艺术局为邢台豫剧团所演出的传统剧目《对绣鞋》召开了艺术座谈会。

这一时期,邢台专区豫剧团整理的《唐知县审诰命》至今已成为国内各豫剧团经常上演的优秀节目。

此外,豫剧团还整理了一批河南豫剧快失传的优秀老剧目《对绣鞋》、《困雪山》、《日月图》、《盜佛手》、《盗宗卷》、《麒麟山》等。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4)

1958年,邢台地区、邯郸地区合署,邢台地区豫剧团改为邯郸地区豫剧二团。1961年,邯、邢两地分开后,邯郸地区豫剧二团(郭兰枝、郭兰凤团)、豫剧三团(姚淑芳、常年来团)归邢台地区,邢台专区把二、三两团合并成一个团,叫做邢台专区豫剧团。

1962年,邢台专区豫剧团团长姚淑芳改编并主演的《抬花轿》一剧,在北京演出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抬花轿》的上演拍摄了新闻片,《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赞誉《抬花轿》一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举行座谈会畅谈《抬花轿》的艺术特。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5)

1966年,“文革”开始后,该剧团一部分演员(姚淑芳、常年来等)划入清河豫剧团。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地区。

文革结束后,该团一些剩余的资源划入邢台市豫剧团。

2、邢台市豫剧团(1955-1958)

邢台解放以后,河南一些豫剧艺人陆续在邢台市安家落户,当地一些人拜师学艺,使豫剧在邢台发展起来。

1955年5月,河南开封艺人在邢台市原“群众戏院”的基础上成立“新华豫剧团”。是年下半年由邢台市接管,更名“邢台市豫剧团”,由市政府文化科和文化馆领导。主要古装剧目有《花木兰》、《梁红玉》、《麻疯女》、《红娘》、《桃花庵》、《洛阳桥》等;现代戏有《白毛女》等。

该团1959年10月,邢台豫剧团宋丽珍等在北京怀仁堂演出《盘夫索夫》一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8年——1961年,邯、邢专区合署期间,该剧团解散,一部分演员去了外省。

3、邢台市京剧团(1950-1977)

邢台市京剧团前身为清河县评剧团,成立于1950年。

1963年郭沫若题词“上山下乡先进单位”称号。

1967年划归邢台地区管辖,更名为邢台地区文工团。演现代戏和评剧、歌舞为主。代表作有《平型关》、《刘巧儿》等。

1969年11月,撤销成立为35人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随即,成立为邢台市京剧团,扩大到120人。剧目为现代剧《沙家浜》、《平原作战》、《奇袭白虎团》、《红灯记》、《黄河儿女》等;话剧《不平静海滨》;自编节目《方向盘》,改编节目《菜园风雨》等。

1977年下半年将邢台市京剧团改为豫剧团,招收豫剧学员50名,并从河南和邢台选择了一些青年豫剧演员,挂牌“邢台市豫剧团”,整个剧团有140多人。

4、邢台市豫剧团(1977-2021)

1977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古装戏剧开放。

1977年下半年将邢台市京剧团改为豫剧团,招收学员50名,并从河南和邢台选择了一些青年演员,挂牌“邢台市豫剧团”,整个剧团有140多人。该团主要古装剧目有《十五贯》、《杨门女将》、《花木兰》、《宝莲灯》、《秦香莲》,连本戏《狸猫换太子》、《杨八姐智取金刀》等。

1980年,《杨八姐智换金刀》一剧,先后在石家庄和北京演出,受到省会和首都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被两市电视台录像播放。

1981年,剧团分成两个演出队:一团、二团,翌年又合并为一个团。是年,自创节目《巧理家务》,在邢台地区戏剧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和剧本创作奖。

1983年,自创剧目《君子之交》演出时被河北省电视台录像播放。

1985年,该团改编创作现代豫剧《玛丽娜一世》剧目,参加河北省首届戏剧节,剧本获创作奖。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6)

2009年邢台豫剧团根据邢台市南和区三皇姑传说改编演出豫剧《千手观音》获奖。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7)

2015年,邢台豫剧团排演了现代豫剧《前南峪》。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8)

邢台市豫剧团平均每年演出三百余场,为活跃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繁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曾被河北省政府授予“三下乡先进集体”,省文化厅评为“上山下乡模范剧团” ,是戏曲舞台上一只久负盛名的大型专业文艺表演团体!

根据前几年的资料,邢台豫剧团有演员60余人,国家一级演员6人,二级职称二十人,演出剧目30多个。大型现代戏《玉桃》曾荣获第五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戏《雾漫人生》、《好人秦秀英》分别获第六、七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大型神话剧《千手观音》参赛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获得剧目奖。

邢台市豫剧团历史沿革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9)


原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的部分名家名角:

1、原邢台专区豫剧团团长、豫剧十二名旦——姚淑芳

姚淑芳(1922—1968),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开封人。工旦角,代表作《抬花轿》。解放后,她和丈夫著名豫剧演员须生常年来率团到河北邢台演出,并落户于邢台市。

姚淑芳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名扬剧坛。曾和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并称为豫剧十二大名旦。1962年邢台专区豫剧团在北京演出经过改编的《抬花轿》,受到首都文艺界好评。姚淑芳扮演的周彩霞分寸掌握得好,不仅勇敢直率,俏丽活泼、豪爽开朗,渴望爱情,而且不傻、不轻、不泼、不粉,出神入化,维妙维肖,富有生活气息。当时有谚语“门搭子点炮,姚淑芳坐轿”,“看了姚淑芳,谁也不吃香。看了《抬花轿》,神魂都颠倒”。可见影响力之大。 原来周凤莲出嫁那场戏只是过场戏,是姚淑芳加进去大段的唱腔,加进去四个抬轿夫,才使得这出戏如此喜庆,如此火爆。从北京到广州,姚淑芳的花轿抬到哪里,火到哪里,为邢台人民争了光。全国各地不同剧种的剧团,纷纷来到邢台,学习、取经、移植抬花轿,邢台随着专区豫剧团的名气而闻传全国。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0)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1)

邢台豫剧团团长姚淑芳出演《抬花轿》

2、豫剧三来之一、著名须生——常年来

常年来(1917一)河南省郑州市郊人。12岁学戏,师承豫剧著名艺人周海水。22岁出科登台,应工须生。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义兄。解放后,他和妻子著名豫剧名旦姚淑芳率团到河北邢台演出,并落户邢台市,为邢台专区豫剧团主演。常香玉曾来邢台看望其兄。

当年豫剧界的生行有“三来”之说,即常年来、刘九来和樊泰来。常年来吸取京剧艺术,形成麟派风格。主要剧目有老生戏《反五关》、《四进士》、《卖苗郎》、《追韩信》,红净戏《古城会》、《华容道》,花面戏《九江口》等。文革后和妻子姚淑芳从邢台专区豫剧团调入清河豫剧团,1978年后,常年来调入邢台市戏剧学校任教。

3、原邢台市豫剧团主演——霍梅英

原邢台市豫剧团专业演员,曾荣获“玉兰杯”戏曲大赛一等奖等。陈素真再传弟子,关灵凤亲传弟子、义女。经义母关灵凤(邢台南宫人)推荐,霍梅英后来到邢台市豫剧团工作。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2)

4、程平亮

原邢台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3)

5、国家一级演员——张明岐

原邢台豫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4)

6、原邢台市豫剧团团长——张素玉

张素玉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帅旦、青衣,1987年12月调任邢台市豫剧团任业务团长,邢台市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四届政协委员,后调任邢台市文化局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直至退休。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5)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6)

7、原邢台专区豫剧团主演——郭兰枝(芝)

原邢台专区豫剧团主演,与崔兰田等并称为著名的豫剧名伶“十八兰”之一。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7)

1989年原邢台豫剧团的张素玉老师与郭兰枝老师在家中学习后留影!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8)

8、原邢台市豫剧团小演员——周秀梅

周秀梅,女,郑州市人,艺名:周凌波,国家一级演员。9岁入河北省邢台豫剧团。1958年随母亲调河南省封丘县豫剧团,工花旦、闺门旦。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19)

9、原邢台市豫剧团演员——宋丽珍

宋丽珍,1939年生,女,河南长垣人,陈(素真)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调河北省邢台市豫剧团,1960年调湖北襄樊市豫剧团。主演的《盘夫索夫》一剧获邢台地区汇演表演一等奖,1959年该剧在怀仁堂演出。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0)

10、原邢台地区豫剧团演员——李素芹

李素芹(1940-),豫剧名旦。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1)

11、原邢台市豫剧团演员——薛艳君

大约在1954-1958年间,薛艳君在邢台市豫剧团。除在《红娘》、《断桥》剧担任主演外,还担任《穆桂英挂帅》、《桃花庵》的主演,经常赢得观众掌声雷动,好评如潮。被崔兰田收为弟子。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成立,薛艳君担任团长。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2)

12、张清丽

邢台市豫剧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小生、青衣,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北戏剧百花奖、燕赵红梅一等奖,代表剧目有《泪洒相思地》、《秦雪梅》、《穆桂英大破洪州》、《春秋配》、《朝阳沟》、《千手观音》、《情断状元楼》。

张清丽扮演《春秋配》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3)

13、张兰英

邢台豫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工青衣,曾获得河北省戏剧大赛优秀表演奖,邢台市专业演员一等奖。主演剧目《大祭桩》、《卖苗郎》、《同根异果》、《秦香莲后传》等。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4)

14、冯和云

邢台豫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工小生、老旦、河北省戏剧大赛优秀表演奖,邢台专业演员一等奖。

主演剧目《审子辩奸》、《对花枪》、《狸猫换太子》、《杨八姐游春》等。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5)

15、杨宝

邢台豫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工花旦、青衣。

燕赵红梅大赛金奖、河南省第十一届香玉杯获得者,全国红梅杯大赛红梅之花获得者,邢台市专业演员一等奖。

主演《绣花女传奇》、《麻风女传奇》、《三更生死缘》等。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6)

16、刘新芬——国家一级演员

石家庄豫剧团简介(邢台市地区豫剧团简史)(27)

后记:

邢台市豫剧团、邢台市河北梆子剧团、邢台市杂技团是邢台市目前仅存的3个市级曲艺团体,坚持办戏剧专业团是很难得的,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拓展,传统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戏剧演员的训练和演出很辛苦,其演技和训练付出不比影视演员少,但是收入也无法和影视演员相提并论,总之,剧团的发展也是有困难的,不过如何,感谢邢台豫剧团的坚持和付出,也同时感谢邢台市政府对豫剧团的支持,希望邢台豫剧团能够发展壮大,将传统戏剧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还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过会时看戏的感觉,以及那个时候晚上看折子戏的感觉,只是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那种感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