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

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1)

《铸造造型材料实用手册(第2版)》是一本介绍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其主要内容包括:原砂及耐火原料、黏结材料、添加材料、辅助材料、工艺过程材料、无机黏结剂型砂和芯砂、有机化学黏结剂砂、其他铸型(芯)砂、铸造涂料、熔模铸造材料、消失模铸型、V法铸型和工艺

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2)

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3)

《铸造造型材料实用手册》自2009年3月出版以来,深受铸造工作者的欢迎(第1版印刷两次,现已售罄)。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工艺不断涌现,各类铸造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决定对该手册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

修订后的手册在原12章的基础上增加了1章,即第13章V法铸型及工艺,并对第1版中陈旧落后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删改,增加了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全面贯彻了最新的铸造造型材料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书中汇集了丰富的相关技术资料、数据和图表,实用性较强。其主要内容包括:原砂及耐火原料、黏结材料、添加材料、辅助材料、工艺过程材料、无机黏结剂型砂和芯砂、有机化学黏结剂砂、其他铸型(芯)砂、铸造涂料、熔模铸造材料、消失模铸型、V法铸型及工艺。希望本书能够对铸造工程技术人员、从事铸造造型材料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有所帮助。

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4)

拖动右侧滚动条可以查看全目录▼

第2版 前言

第1版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造型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1.1.1 造型材料的分类

1.1.2 造型材料的特点

1.2 造型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1 砂型铸造用造型材料

1.2.2 实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

1.2.3 V法铸造

1.2.4 熔模铸造

1.3 造型材料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2章 原砂及耐火原料

2.1 概述

2.2 硅砂

2.2.1 硅砂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2.2.2 铸造用硅砂的来源及加工

2.2.3 铸造硅砂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2.2.4 熔模铸造用硅砂(粉)

2.2.5 熔融石英(石英玻璃)

2.3 非石英质原砂及耐火材料

2.3.1 锆砂

2.3.2 镁砂

2.3.3 橄榄石砂

2.3.4 铬铁矿砂

2.3.5 铝硅系耐火材料

2.3.6 刚玉砂

2.3.7 硅藻土

2.3.8 碳质耐火材料

2.3.9 钛铁矿砂

2.3.1 0石灰石砂

2.4 原砂基本性能测试

2.4.1 原砂堆密度的测定

2.4.2 原砂含水量的测定

2.4.3 原砂含泥量的测定

2.4.4 原砂粒度的测定

2.4.5 原砂比表面积的测定

2.4.6 原砂颗粒表面形貌(含角形因数及形貌)

2.4.7 原砂酸耗值的测定

2.4.8 原砂pH的测定

2.4.9 原砂烧结点的测定

2.4.10 原砂耐火度的测定

2.4.11 原砂灼烧减量的测定

2.4.12 原砂发气量的测定

2.4.13 原砂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3章 黏结材料

3.1 无机黏结材料

3.1.1 黏土

3.1.2 水玻璃

3.1.3 水泥

3.1.4 磷酸盐黏结剂

3.2 合成树脂黏结剂及油类黏结剂

3.2.1 铸造用合成树脂的分类

3.2.2 自硬树脂黏结剂

3.2.3 覆膜砂用酚醛树脂及固化剂

3.2.4 热(温)芯盒用树脂黏结剂

3.2.5 气硬冷芯盒用黏结剂

3.3 其他黏结剂(增稠剂)

3.3.1 淀粉类黏结剂

3.3.2 亚硫酸盐纸浆废液

3.3.3 羧甲基纤维素钠

3.3.4 糖浆

3.3.5 海藻酸钠

3.3.6 木质磺酸钙

3.3.7 田菁胶

3.3.8 松香

3.3.9 聚乙烯醇缩丁醛

3.3.10 聚丙烯酰胺

3.3.11 黄原胶

3.3.12 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

3.3.13 煤焦油及沥青

3.3.14 硅酸乙酯

3.3.15 硅溶胶

3.3.16 硫酸盐

第4章 添加材料

4.1 煤粉光亮剂及其代用品

4.1.1 铸造用煤粉

4.1.2 煤粉的代用材料

4.2 增塑剂

4.2.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2.2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4.2.3 磷酸三苯酯

4.2.4 磷酸三甲苯酯

4.2.5 聚乙二醇

4.3 增强剂

4.3.1 偶联剂

4.3.2 交联剂

4.4 铸件抗脉纹添加剂

4.4.1 概述

4.4.2 抗脉纹添加剂

第5章 辅助材料

5.1 有机溶剂

5.1.1 溶剂油

5.1.2 石油醚

5.1.3 环己烷

5.1.4 正庚烷

5.1.5 苯

5.1.6 甲苯

5.1.7 二甲苯

5.1.8 乙苯

5.1.9 松节油

5.1.10 二氯甲烷

5.1.11 三氯甲烷

5.1.12 甲醇

5.1.13 乙醇

5.1.14 异丙醇

5.2 脱模剂

5.2.1 紫胶漆

5.2.2 硝基外用磁漆

5.2.3 过氯乙烯外用磁漆

5.2.4 聚氨酯漆

5.2.5 石松子粉和滑石粉

5.2.6 全损耗系统用油和甲基硅油

5.3 修补膏(砂)、封箱膏(条)和胶合剂

5.3.1 修补膏(砂)

5.3.2 封箱膏(条)

5.3.3 砂芯胶合剂

第6章 工艺过程材料

6.1 冒口套

6.1.1 概述

6.1.2 冒口套用保温材料

6.1.3 保温冒口套

6.1.4 发热保温冒口套

6.1.5 发热冒口套

6.2 覆盖剂

6.2.1 发热保温覆盖剂

6.2.2 HM1型冒口覆盖剂

6.2.3 XF型和MF型冒口覆盖剂

6.2.4 复合型冒口覆盖剂

6.2.5 发热保温覆盖剂的加入量

6.3 液态铸造合金用过滤网

6.3.1 概述

6.3.2 耐火纤维过滤网

6.3.3 直孔陶瓷过滤网

6.3.4 泡沫陶瓷过滤网

6.3.5 过滤网的设计与应用

第7章 无机黏结剂型砂和芯砂

7.1 黏土湿型砂

7.1.1 黏土湿型砂的基本特点

7.1.2 湿型砂的组分及其组分材料的选用

7.1.3 湿型砂的配比及其性能控制

7.1.4 旧砂回用及性能控制指标

7.1.5 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7.2 干型(芯)砂和表面烘干砂

7.2.1 各种材料的选用

7.2.2 干型砂和表面烘干砂的配比和性能控制

7.3 水玻璃型砂和芯砂

7.3.1 水玻璃CO2硬化砂

7.3.2 烘干硬化水玻璃砂

7.3.3 水玻璃自硬砂

7.3.4 水玻璃流态自硬砂

第8章 有机化学黏结剂砂

8.1 植物油砂和矿物油砂

8.1.1 植物油砂

8.1.2 塔油砂

8.1.3 合脂砂

8.1.4 渣油砂

8.2 自硬冷芯盒法黏结剂砂

8.2.1 概述

8.2.2 呋喃树脂自硬砂

8.2.3 酸自硬酚醛树脂砂

8.2.4 酯固化碱性酚醛树脂自硬砂

8.2.5 胺硬化酚脲烷树脂自硬砂

8.2.6 自硬树脂砂的混制

8.2.7 自硬树脂砂的再生

8.3 覆膜砂

8.3.1 覆膜砂的应用及特点

8.3.2 覆膜砂的生产

8.3.3 覆膜砂的标准与分类

8.3.4 覆膜砂型(芯)的制造

8.3.5 覆膜砂型(芯)及铸件缺陷

8.3.6 覆膜砂热法再生与质量控制

8.4 热(温)芯盒砂

8.4.1 概述

8.4.2 热芯盒砂用原材料及其混制工艺

8.4.3 制芯工艺

8.4.4 热芯盒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8.4.5 温芯盒法制芯

8.5 气硬冷芯盒树脂砂

8.5.1 概述

8.5.2 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

8.5.3 SO2硬化法芯砂

8.5.4 低毒、无毒气硬冷芯盒法

第9章 其他铸型(芯)砂

9.1 磷酸盐黏结剂型砂和芯砂

9.1.1 磷酸盐黏结剂型(芯)砂用固化剂及硬化机理

9.1.2 磷酸盐黏结剂型(芯)砂配方

9.1.3 磷酸盐黏结剂型(芯)砂的优缺点

9.2 水泥型(芯)砂

9.2.1 水泥型(芯)砂的优缺点

9.2.2 水泥型(芯)砂配方

9.2.3 影响水泥砂性能的因素

9.2.4 水泥砂造型工艺特点

9.2.5 双快水泥砂

9.2.6 聚乙烯醇(PVA)水泥自硬砂

9.3 石灰石型(芯)砂

9.3.1 石灰石型(芯)砂原材料的选用及型(芯)砂配比

9.3.2 石灰石型(芯)砂易产生的铸件缺陷及防止措施

第10章 铸造涂料

10.1 概述

10.1.1 铸造涂料的分类与组成

10.1.2 铸造涂料的功能和作用

10.1.3 铸造涂料的发展方向

10.2 涂料的主要组成

10.2.1 耐火粉料

10.2.2 载体

10.2.3 悬浮剂

10.2.4 黏结剂

10.3 涂料的配制、施涂和干燥

10.3.1 涂料的配制

10.3.2 涂料的施涂

10.3.3 涂料的干燥

10.4 几种典型的铸型(芯)涂料

10.4.1 砂型(芯)铸造涂料

10.4.2 重力及非重力金属型铸造涂料

10.5 涂料常见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5.1 涂料在制备与储存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5.2 涂料工艺性能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5.3 流涂工艺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5.4 涂料工作性能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5.5 因涂覆不当造成的铸件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0.6 涂料常规性能的检测

10.6.1 涂料工艺性能的检测

10.6.2 涂料烘干态性能的检测

10.6.3 涂料高温性能的检测

第11章 熔模铸造材料

11.1 熔模

11.1.1 模料用原材料

11.1.2 模料配制及其技术指标

11.1.3 常用模料的性能检测

11.1.4 回收模料

11.1.5 熔模和模组的制造

11.2 型壳

11.2.1 制壳常用材料

11.2.2 型壳及其性能

11.2.3 涂料及型壳性能检测

11.3 熔模型芯

11.3.1 陶瓷型芯

11.3.2 水溶性型芯

11.3.3 型芯检验

11.4 熔模型壳、型芯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1.4.1 熔模型壳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1.4.2 熔模型芯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第12章 消失模铸型

12.1 泡沫塑料模样

12.1.1 消失模铸造用泡沫塑料模样材料

12.1.2 泡沫塑料模样成形

12.1.3 泡沫塑料模样质量控制

12.1.4 泡沫塑料的检验

12.2 消失模铸造涂料

12.2.1 涂料的作用和配比

12.2.2 涂料的配制

12.2.3 涂料的涂覆与烘干

12.2.4 涂料的性能检测

12.3 填砂与造型

12.3.1 原砂的选择

12.3.2 填砂与紧实

12.4 消失模模样的热解特性及其废气处理

12.5 消失模铸件的质量标准

第13章 V法铸型及工艺

13.1 V法铸造工艺原理及特点

13.2 V法铸造用塑料薄膜

13.2.1 塑料薄膜及性能

13.2.2 新型塑料薄膜及其性能

13.2.3 V法铸造用塑料薄膜成型工艺的发展

13.2.4 EVA塑料薄膜及性能

13.2.5 几种V法用EVA塑料薄膜的性能

13.2.6 V法铸造用EVA塑料薄膜覆膜工艺试验

13.2.7 V法铸造用EVA塑料薄膜企业标准

13.3 V法铸造用型砂及砂芯

13.3.1 V法工艺用原砂种类及特点

13.3.2 型砂性能

13.3.3 铸型与铸件的热传导

13.3.4 镁砂在V法铸造工艺中的应用

13.3.5 V法铸造工艺用砂芯

13.4 V法铸造工艺用涂料

13.4.1 对V法铸造涂料的性能要求

13.4.2 V法铸造涂料组分及配方

13.4.3 涂料的施涂及烘干工艺

13.4.4 V法铸造涂料特殊性能的检测方法

13.4.5 V法铸造涂料企业标准

13.5 V法铸造工艺及装备

13.5.1 V法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13.5.2 浇注位置、分型面和浇冒口系统

13.5.3 V法铸造工艺设备

13.6 V法工艺过程及参数选择

13.6.1 模样的制作

13.6.2 V法工艺过程

13.6.3 真空度控制

13.7 V法铸造工艺应用实例

13.7.1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铸铁锅片

13.7.2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铸铁浴缸

13.7.3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平衡重铸铁件

13.7.4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球墨铸铁管件

13.7.5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球墨铸铁桥壳

13.7.6 用V法工艺生产汽车前桥铸钢件

13.7.7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铸钢汽车桥壳

13.7.8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铸钢摇枕和侧架

13.7.9 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高锰钢铸件

13.7.1 0V法铸造工艺日常质量控制

13.8 V法铸造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3.8.1 V法铸钢件氧化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3.8.2 V法铸(铁)件粘砂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3.8.3 V法铸件气孔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3.8.4 V法铸造烂砂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3.8.5 V法铸造生产阀门铸钢件渗漏原因及防止措施

13.8.6 摇枕、侧架铸件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参考文献205

铸造工艺材料(铸造造型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工具书)(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