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的原理。先将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变为液态,再将液态空气缓缓升温至-196℃左右,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里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

3.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其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1)

4.贮存:氧气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注意】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原料来源广泛,所制得的氧气价格较低,量比较大。工业上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

2、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3、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2)

(2)收集装置: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3)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4)

所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为: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5)

5、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组装仪器

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顺序

①检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一会儿,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药品入试管

按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将固体装入试管,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氧气流把氯酸钾粉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③将试管固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的1/3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燃酒精灯加热

先预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处加热

⑤排水法集氧气

集气瓶内装满水,不留气泡,当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当集气瓶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停止收集,取出集气瓶,用玻璃片磨砂面盖盖好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⑥收集完毕,出导管

导管不离开水槽,不能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灭酒精灯

撤离导管后才能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⑧仪器的拆卸

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6、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6)

7、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部,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充满集气瓶。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7)

方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氧气

1、实验药品:氯酸钾(白色固体)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2、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8)

3、实验装置: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9)

实验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装入干燥的试管,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注意: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方法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1、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2、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10)

3、实验装置

氧气的构成(氧气的制法)(11)

4、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如果采用了双孔塞和长颈漏斗,则要求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_在液面以下_,以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逸出。

3、实验现象:第(1)步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第(2)步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4、实验结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能迅速产生氧气。

三、氧气三种实验室制法的比较(可以自己列一下,加深记忆,尤其是不同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原理

试剂状态

反应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