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育什么时候流产比较好(胎停育后的无奈流产)

流产,一句很简单的话。

两个字,决定了一个生命的去与留。

对于尚未做好要孩子的打算的夫妇,流产仅仅只是避孕失败之后的一种补救措施。

而对于想要孩子却又发生了胎停育的夫妇来说,流产,无疑是一种与骨肉的生死离别,这种锥心刺骨的痛,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懂。

胎停育什么时候流产比较好(胎停育后的无奈流产)(1)

但是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在长成参天大树的之前,毕竟要经历各种“曲折与磨难”才能修成正果。

生命有时顽强的就像孙悟空,就算被扔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依旧浑然不惧。

生命有时也很脆弱,就像一块果冻,即便捧在手心,只要稍不留神便会碎掉。

一个生命的孕育,正是这样,顽强中有脆弱,脆弱中有坚持。

胎停育,医学上指胚胎发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止继续发育;大都无法立即发现,等发现时往往已经停育数日甚至数周,所以又称为稽留流产。

身为医生不会轻易判定胎停育,但是一旦诊断为胎停育,还是希望准妈妈们能接受的,不要再做无畏的挣扎,强行保胎了,因为这是毫无结果的。

需要指出的是:需要大家提供准确的病史,如平时的月经史、末次月经,最初验出早孕的时间,验孕棒是阳性还是弱阳性,如果计划妊娠,也许还可以提供大致排卵时间和同房日期,这些都有助于医生进行判断。

即便如此,很多女性朋友们会说,我听从你的意见,做了清宫术,能否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一开始保胎,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那么,面对广大女性朋友们的这些疑问,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做一个解答。

因为怀孕其实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的过程,在这里,达尔文老先生的物种进化论,优胜劣汰的法则让我们解释起来受益匪浅。因为导致胚胎停育最主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尤其是第一次怀孕,简单来说,就是这次卵子和精子形成的受精卵,这颗种子就是有问题的,所以它夭折了!目前是可以对胎停育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的。但是如果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不推荐进行染色体检查,因为指导意义不大,而且浪费金钱。但如果2次胎停育,建议此项检查。

不过也有人不愿意等到再出现一次胎停育时才进行染色体检查。但是你如果非要检查,医院也会为你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染色体检查并不是建议每个人都进行,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只是偶然事件,不是必然的。但同一件事情发生两次,它就具有必要性了,不仅需要查胚胎染色体,准爸爸妈妈的染色体也可能需要进行排查。

其它的原因有母体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异常,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原因不明因素(包括血栓倾向等),真正因为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激素水平缺乏导致所谓的胚胎缺乏营养死亡所占比例极小。所以准妈妈们基本不用内疚是因为没有重视保胎导致的胎停育。

当然,我们建议准妈妈们都做孕前检查,对于2次或以上不良孕史的女性,建议引起高度重视,可能要检查的内容相对复杂,而且建议在计划妊娠前,最好做孕前检查和咨询。

胎停育什么时候流产比较好(胎停育后的无奈流产)(2)

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孕前检查的内容:

1、全面仔细地了解个人病史,家族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和遗传性疾病病史,既往妊娠生育史,个人的月经史,BMI等。

2、B超及妇科检查,排除女方生殖器官解剖异常,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以明确。

3、感染因素,如TORCH检查,这个建议最好是孕前检查,但是不推荐作为孕前检查必要项目。

4、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或排除潜在糖尿病倾向;甲状腺功能,这个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当然如果月经规律,没有异常出血和不孕病史,也不作为必查项目。

5、当然,怀孕不仅仅是女性因素,建议男方进行精液检查,排除男方因素。

6、对于多次自然流产或胎停育者,建议进行自身抗体和易栓因子的检查,除外免疫相关因素。

7、希望准妈妈提供准确、完整的病史,对于某些疾病,建议孕前给予充分的调整和治疗,进行相关咨询后方可计划妊娠。

胎停育什么时候流产比较好(胎停育后的无奈流产)(3)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良孕史的准妈妈们下次进行专门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有些咨询,是需要有资历的医师,或进行专项培训过的医师才可以提供准确建议的。

另外,简单说一下胎停育的治疗,胎停育不是简单的人流就OK了,它需要住院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由医生助理整理发布,仅限分享医疗科普知识,不代表医生本人的医学观点。由于每人体质不同,故预防与饮食也要因人而异,具体用药、诊断或防御请遵医嘱!此文仅供参考,文中如有不对或不妥,欢迎交流纠正!如有疾病困惑可留言,如想预约医生问诊,也可帮您预约!

欲知更多,可关注妇科名医工作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