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大利必吃的甜品(饭饭之交意大利经典恰巴塔)

如果说法棍可以代表法国,那么Ciabatta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跟法棍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这种表面脆脆、内心多孔的白面包在整个意大利地区随处可见,以它作为面包胚的三明治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帕尼尼三明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去意大利必吃的甜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去意大利必吃的甜品(饭饭之交意大利经典恰巴塔)

去意大利必吃的甜品

如果说法棍可以代表法国,那么Ciabatta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跟法棍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这种表面脆脆、内心多孔的白面包在整个意大利地区随处可见,以它作为面包胚的三明治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帕尼尼三明治。

Ciabatta的中文音译发作“恰巴塔”,真正的意思是“拖鞋”,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拖鞋面包”。听起来很有意思,面包怎么会跟拖鞋联系在一起呢?!主要是因为它的造型,四四方方不太规则,中间又有点凸起来,这个名字是1982年由意大利Verona的面包师Francesco Favaron取的,取名字的原因是这面包长得跟他太太的拖鞋有点像。当年,就是这位面包师提出了Ciabatta这个名字并设计了造型,我不太相信是他“发明”了Ciabatta,因为只有五种材料的Ciabatta面团太过基本,我相信大部分面包师早就会做这种面团了,只是不是这个造型。

这位Favaron面包师怎么会想起来要做一款拖鞋一样的面包的呢?主要是因为当时他们的邻居法国人最喜欢的法棍开始在意大利流行起来,法棍三明治在意大利非常受欢迎,这当然影响到了本地面包师的生计,所以本地面包师们就拍拍脑袋发明了一款可以用来被做成三明治的意大利面包。Ciabatta的形状较法棍来说更为扁平,面包胚中的气孔也更多,适合吸收更多的酱汁,可以说Ciabatta是一款生而为做三明治的面包,用它做成的三明治也有一个很艺术的名字,叫做Panini,帕尼尼三明治,你不会没吃过的。

Ciabatta的最大特色:含水量多

如果你仔细观察Ciabatta面包,你会觉得它略微有点丑,为什么每一个看起来都不太规则,侧边也不是很直,面包师之所以把Ciabatta的形状整成这样是因为——它的确很难整形,水分含量太高了!基本上在70-80%左右,如果你稍有处理面团的经验就会明白,这样含水量高的面团软得跟豆腐一样。我来说一下数据吧,普通法棍的面团含水量为65%,甜面团的含水量还要再低点,所以说Ciabatta面团的触感真的很软,大力触碰或整形就会把面团弄碎。所以,含水量极高的Ciabatta是切出来的——将整款面团倒出发酵盒后平铺在台面上,将四边折叠至中间,略微整理成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然后用切面板一块一块切下来,基本这就是最后的造型了。

在今天的面包食谱中,我也用了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切分整形简单易学,比较不容易出错。But,古话有云:艺高人胆大,对于高手来说,80%含水量的面团也还是可以整形的,首先呢,面团可以用冷藏发酵的方式进行第一次发酵,次日取出的面团因为温度低,所以相对来说“硬”一点,这个时候切分、整形都比较方便;其次,整形的手法当然是要熟练,以及快啦!这一次的食谱里我也示范了这种方法,适合有基础的读者来尝试。

变化多端的Ciabatta

法国面包师常常把Ciabatta称为“加了橄榄油的法棍”,的确如此,Ciabatta面团的组成材料通常只有5样:面粉、水、橄榄油、酵母和盐,仅仅比法棍多了一种橄榄油。从这里,我猜想——第一,Ciabatta面团本身应该就是一种很古老的面团了,这个名称是上个世纪1982年才出现的,先有了面团,再有了名字,我觉得这在面包的世界里再自然不过了。第二,之所以在四大基本材料外加入橄榄油,也是因为意大利本地是盛产橄榄油的地方,面包不是什么富贵食物,而是普罗大众天天要吃的日常食物,当然是取用最日常可得的食材比较经济实惠。

千个面包师心中就有千种Ciabatta的模样,这一款五种材料的面团本身就有许多变化,造型变一变就不叫Ciabatta了——记得哦,只有“拖鞋”模样的意大利白面包才叫“Ciabatta”哦。在意大利本国内,就有很多造型,比如长条形啦、圆形啦,等等,当然发展到各地,就会加入其它副材料啦,比如意大利最常见的橄榄恰巴塔、香料恰巴塔等等,还可以加入牛奶,变成牛奶恰巴塔。我自己的食谱有一款加入了台湾人做卤肉饭用的红葱头,变身为“红葱头恰巴塔”,无论是单吃,还是做成三明治,都是非常可口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