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

相信看过中国古诗词动漫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对第六话《咏梅》周颢与梅娘的故事印象深刻。梅娘对周颢的叮嘱“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更是让很多网友泪目。今天,且借这部唯美的国风动漫,浅聊一下梅与其背后的文化。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1)

阅尽好花千万树,原君记取此一枝。图片截自《咏梅》

梅,迎寒开放,凌霜傲雪,古人将其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咏梅》中梅娘是由一株梅树幻化而来,最终为唤醒重病的周颢于明媚阳光下随风飘零(前面多至美,后面多悲情,太刀了啊╥﹏╥...)。而剧中的梅树,于幽谷中绽放,枝条下垂如拱,看起来梅娘应该是花梅中的照水梅类(var. pendula Sieb.)。

下面开始正题,关于梅的科普。承接上文,先从梅娘所属的照水梅类讲起。照水梅类,其特征是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照水梅类,又分为六型,而每一型的名字皆十分惊艳,包括单粉照水型(f. simplex T. Y. Chen)、双粉照水型(f. modesta T. Y. Chen)、骨红照水型(f. atropurpurea T. Y. Chen)、残雪照水型(f. albiflora T. Y. Chen)、白碧照水型(f. viridiflora T. Y. Chen)、五宝照水型(f. marmorata T. Y. Chen)。名字如此有诗意,也是符合了梅娘的曼妙灵动了。照水梅类的花多为碟形,单瓣或重瓣或半重瓣,花色亦红亦白。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2)

《咏梅》中化为梅娘的梅树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3)

《咏梅》中周颢与梅娘所绘梅图

再来说说梅这一种植物,它在植物界的定位见下: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 Rosales

蔷薇亚目 Rosineae

蔷薇科 Rosaceae

李亚科 Prunoideae

杏属 Armeniaca

梅 Armeniaca mume

不查资料还不知道,梅竟然是属于杏属的!不过梅和杏确实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梅的变种则包括原变种、长梗梅、厚叶梅。原变种的特点是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而按品种又分为花梅与果梅。花梅又分为直脚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 杏梅类。果梅分为 白梅品种群、 青梅品种群 、花梅品种群。

梅正因为其凌寒傲骨的秉性,受到历代文人雅客的喜爱。而《咏梅》中梅树随着《梅》一诗逐渐飘零,更增添了一分凄美。古往今来的咏梅诗也是数不胜数,古时女子有梅花妆,宋代林逋更是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梅,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亦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浩然;亦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气节;亦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谦逊。梅花的花语则是坚强、忠贞、高雅。梅花迎雪而绽放,且香气远播,在百花凋零之时,傲然开放,不畏严寒,想必古人亦是喜其秉性,悦其容颜,方多作咏梅之诗。梅在如今也倍受欢迎,有些城市的市花即为梅花,比如武汉市。许多的书画艺术作品也与梅相关。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4)

《咏梅》中王安石的《梅》

对梅的介绍就暂告一段落,才疏学浅,有不全之处。那最后,以《咏梅》中诗作结——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

(参考资料:植物志)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阅尽好花千万树)(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