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

纵观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那真可谓是相当的丰富多彩了。鲜衣怒马红装年少轻狂时,他是风流浪荡的楚国公子哥。被各地官吏追缉得惶惶不可终日时,他是落魄的秦国逃犯。带着一帮生死兄弟揭竿而起,举起反秦的大旗时,他是英勇无畏的少年将军。破釜沉舟,带着一帮士兵决绝前行时,他是满腔孤勇的义军首领。

他不但有过恣意潇洒的少年时期;有过鲜衣怒马的戎马倥匆岁月;有过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志得意满;也有过四面楚歌时的绝望哀鸣。

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1)

总而言之,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更充满了传奇。

好像任何一个英雄人物都逃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的铁律,他们的功过是非,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剧,都会对他们的功过作出评价,或褒或贬,不一而足。然而,无论如何项羽都始终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在浩瀚的历史烟尘中,他好像永远都那么璀璨,那么夺目。世人对他的评价千千万万,但最终,也就只能凝聚成那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惋惜罢了。

起兵反秦之初,人们对于项羽的行为大多持赞赏态度。此时的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都是英勇善战,英明睿智的。这时的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虽然,此时的他,已经拉起了一只反抗秦朝暴政的大队伍了,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够让天下的人都追随自己。于是,聪明的他便想到了推举楚国贵族为首领的方法,如此一来,便能够轻易博得楚国百姓的好感了。这对于他的反秦大业来说,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2)

事实上,他的这一招收买人心,也确实用得十分成功。

如果,他能够一直保持这样一颗清醒头脑的话,那么,他一直以来所谋划的大业也未必不能成功。可是,他始终还是太过年轻了,少年得志,终究还是为他添了几分浮躁的气息。年少轻狂,大概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优秀如项羽,同样免不了这个毛病。一场场战役的胜利让他开始自我膨胀了,渐渐地,他已经没有起事之初的步步为营和谨小慎微了。

都知道,《史记》中有大量的笔触描写项羽的勇武,如《项羽本纪》中:“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最后,陷于大泽之中时,他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但此时,他却开始变得狂躁蛮横,渐渐不把楚王放在眼里。

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3)

因为,在他看来:楚王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如果没有自己又哪来今日的楚王呢?

于是,他开始不满足屈居于楚王之下,于是,他开始无限制的往自己手中增加权利的筹码。他走得最坏的一步棋,大概就是分封诸王了。历朝历代,每个皇帝无一不是想着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以巩固中央集权。而他却偏偏为了架空楚王,想出分封诸往的昏招。如果,不推行这个分封诸王的政策的话,他后来的处境也就不会这么被动。

他大封天下的名单一公布,那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气的要拆楼,几家举刀要报仇啊!”总而言之,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没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还大大消弱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更甚者,因为分封不均而得罪了不少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自掘坟墓罢了。他分封天下的举动,造成的最直接的历史影响,那就是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4)

如果不是他自己作死,分封诸王的话,又哪有刘邦什么事呢?但是,偏偏他自己作死,来了这么一出,给了刘邦可乘之机。如果说,分封天下暴露了他是一个政治低能儿的事实,那么,后来还有许多更加让人无语的事情。他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分封天下,那他就好好分吧,可是,他偏偏不这么做,反而,随着自己的性子乱来一通,只图自己高兴。

这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将齐王田福封了个胶东王,之后,再将原本的齐国将军田都封为了齐王。这奴不奴主不主的分封,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嘛,如此一来,原本的齐王田福哪能善罢甘休,他动不了你项羽,还动不了自己原本手上的一个将军吗?自然,没过多久田都就被干掉了,而齐国也再次回到了齐王田福的手中。

经此一事,二人自然也就水火不容了。于是,各地藩王造反,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可以说,如果不是项羽的糊涂举动,藩王也不至于造反。更何况,他的这些荒唐举动,让他一步步失尽了人心,同时,也为刘邦提供了一个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最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他自然不是刘邦的对手,也就只能落得自刎乌江,被人分尸的悲惨结局了。

项羽到底有多力大(为什么说项羽是)(5)

倘若,项羽不走分封天下这样一布臭棋,那么,后期他与刘邦谁胜谁负,那就真的说不准了。

并且,项羽对自己的极端自信,以及,对他人的极端蔑视,使得他完全没有采取任何争取民心的措施。他每下一城,都纵兵屠掠,使他每攻一城,都遭到拼死抵抗。在新安,他一次就活埋了二十万秦军降卒,其残暴行径让关中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与项羽相比,刘邦则更加懂得如何收揽人心,这也是刘邦能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项羽时至今日,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维持着一个:“军事天才,政治白痴”的形象。

参考资料:

【《楚汉争霸》、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班固《汉书·高帝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