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继“六学”之后,娱乐圈的第一显学当属《中餐厅3》的“明学”。这档节目的官方介绍是:“5位青春合伙人从零开始经营一家中餐厅,互相协作并彼此关心和学习,在中餐厅内做出中国的味道。”

但是,店长黄晓明似乎并不记得这些,而是在经营餐厅时凭借一己之力,将独断专横的情绪化交流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听我的,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

“所以我建议你依然还是听我的”······

这些掷地有声的“明”言警句,震撼了网友,也引起了他们的激烈讨论和再创作。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

△著名“我觉得”暴言出处

除了铺天盖地的表情包和段子,极富实用主义精神的网友们甚至还将“明学”引入实际,在实践中检验了真理。有游戏玩家表示,反应之后久久不给解决的问题,来了一套“明学”之后,客服一小时就给解决了。(小朋友请勿模仿)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2)

△网友纷纷感叹“明学”是实学

“明学”为什么会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暴露出了当下人们交流方式的某些弊端。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们似乎永远都在忙,永远没有时间和耐心。当“后真相”成为时代特征后,情绪化的交流占据压倒性的地位,在互联网上人们变得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不耐烦。

当“明学”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在引人深思:在这个时代,情绪真的已经主导了我们的交流吗?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我们联网”和“情绪联网”的时代。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林奇用“我们联网”(The Internet of Us)来为他论述互联网知识的专著命题,是很有意思的。他说的“我们”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我们大家”或泛称的“所有人”,而是“我们自己人”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3)

我们的互联网就是在我们自己人之间联网,不仅是信息联网,更是情感联网。互联网上的“自己人”是在与“他者”的区分、隔离甚至敌意和对抗中产生的。在这个空间里,人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成孤立的部落小群体。这是“自己人联网”和“同类情感联网”的必然效应。

互联网上的信息源多到数不胜数,但每个人喜欢并经常访问的网站就那么几个,社交网站更是把人带入一个个意气相投者的小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4)圈子里。

来自这些网站和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5)朋友圈里的信息都是被“同道者”过滤和筛选过的,因此看了会令人觉得特别满足、开心、赞同。同一种声音越是听到得多,越是会让人觉得,这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说明一定正确。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社会证明”,又称“信息性社会影响”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6)

△互联网的“回声室效应”

人们越是对复杂情况缺乏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就越是会认为他人所采取的是正确的行动。而且越多人采取同一个行动,就越证明这个行动正确。人一旦受到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影响,便会对不同的意见和情感变得更加讨厌和排斥

犬儒主义一般都是从某种本能的情绪或情感开始的,也是以这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扩散的。普通人厌恶权贵人物的伪善和虚伪,鄙视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痛恨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公不义;或者对现有秩序的正当性产生幻灭,对政治、道德、职业、文化、知识权威深感失望,积郁既久,便迸发成犬儒主义(cynicism)

互联网时代,由于高效的“情感联网”,犬儒主义情绪的扩散和感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利,更广泛。这种影响的范围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同事、熟人,只要对什么事物有相同的感受和情感,人们便可结为好友,引为同道,视为同志。

犬儒主义不是一种理论,无须用许多文字来论述,情绪是最有效的联络方式。只要一个冷笑话,一句痛骂、挖苦、诅咒,或是寥寥数语的插科打诨、讽刺嘲笑,就能把人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也就能找到生动有力的表达,这正是网络语言最擅长的语言手段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7)

△“青岛大虾”事件中,一句调侃就已表明阵营

对许多人(包括网民)来说,犬儒主义是一种对生活世界的看法, 也是一种活得憋屈却无以解脱的应对方式

犬儒主义开始是无奈的, 但可以经过心理调适,转变为主观选择,甚至是自以为自由的选择。人的头脑并非不变观念的被动容器,犬儒主义者的绝对怀疑和绝对不相信,决定了他们所看到的那个令人绝望、毫无改变希望的世界。

人总是为世界的表象所困惑,那表象就是限制和影响我们对世界 看法的观念和经验。犬儒主义企图将对世界表象的困惑转变为一种本质的清晰:不要相信你看到和听到的任何东西。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社会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思想本质》一书里用康德的观点揭示人的思考如何反映在人的语言之中。

他指出,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如何由人的观念和目的,而不是自然法则构建起来的,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将人的意义赋予了这个世界。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8)

同样,现代心理学对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在多么大的程度上是由人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方式构建起来的。

犬儒主义就是不同情感反应方式中的一种。对犬儒主义的认识不能改变世界本身,但能够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念,特别是改变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意愿和理由。认识犬儒主义的情绪还能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本身(人的本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不是命运的奴隶,即使在不自由的逆境里,人也可以选择一种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良善希望的生活态度。

犬儒主义的性格缺陷和情感智力不足与它的“溢出效应”“补偿效应”有关。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9)

溢出效应指的是,如果在一个领域中形成某种情绪性格,也就容易发生在别的领域中。普鲁塔克在《如何受惠于敌人》一文中谈到了忌妒,“既然争强好胜、妒忌是人所共有的本性……(一个人)把它们发泄到敌人身上将使他大获其利,也就是说,这使他不会把它们发泄到自己的同事或亲戚身上去”。发泄到自己人身上就是溢出效应。

犬儒主义也是如此,对公共权威的极度不信任(往往是有理由的)很容易变成无论对什么——善恶的区分、是非的辨别、普遍价值、做人的道德原则——都一概不信,一概拒绝。在犬儒主义者眼里,自私自利是人性的不变之道,任何良善、利他的行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利己目的,必定是心怀叵测、暗怀鬼胎的阴谋诡计。

补偿效应指的是,如果在一个领域中情绪发泄受到阻碍,就会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找出口。托克维尔认为,当政治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权威的需要时,他们便会转而通过宗教的途径来满足。有的人在自己国家里对什么都不敢吭声,却会更加起劲地对别国大声说“不高兴”。

今天社会中的犬儒主义基本上是在不自由状态下对自我行为的不得已的调适,当公共权威无法满足人们的信任需要时,许多人并不是就此完全放弃了信任需要本身,而是转而从其他地方去得到补偿。他们相信怪力乱神、佛道巫蛊,相信各种商业诈骗,相信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0)朋友圈里的流言蜚语。这类轻信看上去与犬儒主义的死活不信相互矛盾, 但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彼此互为里表。这是因为,信与不信都是情绪性和非理性的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1)

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犬儒主义情感智力不足和不道德有很大影响,犬儒主义的极端怀疑和不信任经常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对统治者、权贵的不信任,经常导致对朋友的不信任、不合作。

犬儒主义还认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无公道可言,永远只能是成王败寇,谁有权谁说了算。在无权的时候,犬儒主义者无足够的情感智力助他心怀希望,有效反抗;在掌权的时候,犬儒主义者则又会把有限的情感智力滥用成不道德的权谋和反道德的权术。

犬儒主义的“自欺”

犬儒主义者以彻底怀疑和死活不信为他的人生信条,但他却从不怀疑自己的犬儒信条。他自以为已经彻底看透一切,看穿了这个世界,看穿了一切“知识”“权威”“是非”“道德”的虚伪本质。他确定,彻底的怀疑和与之相一致的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已经带给他最重要、最核心的人生智慧。

这其实是一种由自我欺骗造成的认知幻觉,必定伴随着许多常见的逃避策略:对现实的不公不义装聋作哑、冷漠旁观、首鼠两端、心口不一、假面扮相、睁一眼闭一眼。这些造成了犬儒主义自我欺骗的严重道德缺失和不道德。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2)

在一般的哲学中,激烈情绪的破坏性影响通常是在“自欺”和意志薄弱的议题中论述的。自欺是一种个人意志薄弱(它经常表现为过度的“意志坚强”)的特征,可能呈现两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 不顾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冒失行动;

第二,违背自己更加理性的判断而草率行事。

如果说非理性的乐观(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或诗人“气质”) 属于第一种情况,那么非理性的追求则属于第二种情形。一厢情愿缺乏对后果的考虑,经常是一种用“坚强意志”掩饰起来的感情用事,情感搅乱理性,使人陷入本能的愤怒、恐惧、忌妒、傲慢等,导致不可挽救的失败或悲剧。一般的哲学是从个人自欺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着眼的,并不构成道德批评。

巴特勒说,人的自欺,根子在于自我偏执,由于自欺,“人会无限度地作恶:压迫他人、利用他人,甚至明目张胆地对他人施行不义”。巴特勒如此严厉地谴责自欺,是因为自欺可能造成严重的罪恶后果。自欺者的“无知”会使一个聪明人干下伤天害理的恶行。自欺摧毁道德,也败坏作为道德基础的正义原则本身。

18 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赞同巴特勒的观点,他毫不怀疑,自欺会令人丧失判断力。他指出,自欺的人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永远正确,在犯错之后,会百般狡辩、逃避责任、文过饰非。因为他只有这么做,才能维护自己虚假的良好形象,“意识到自己会犯错,这会让他极不舒服”。对当权者来说,承认错误甚至还会危及他的权力地位和荣华富贵。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3)

巴特勒和斯密对自欺之恶的剖析更适用于把握权势或对国家社会有影响力的名流、作家、专家、知识分子,而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

在一个充斥着虚伪和谎言的社会里,这些“在上者”是犬儒主义的始作俑者,而“在下者”普通人的犬儒主义大多是不得已调适生策略的结果。因此,不能把犬儒主义的道德之恶平摊给犬儒社会里的不同个体。对不同的自欺需要做不同的道德判断,也是这个道理。

与此不同的是另外两种更加着眼于道德责任区分的看法,每一种也都适用于辨析不同犬儒主义的不同道德责任。

第一种看法提出,不应该忽视那些不涉及道德问题的自欺,自欺并非总是有不道德的动机和行为。例如,人们对自己的容貌、艺术才能、智力水平、志向、抱负、幸福感会有不真实的想法,做出不同程度的高估,但这并不有害于他人。有的犬儒主义也是无害于他人的,是弱者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的生存手段,甚至还有清醒识别现实中虚假和伪善的积极作用。

那么,又该如何从道德上看待这种无害的自欺和犬儒主义呢?

马丁在《自我欺骗与道德》一书里分析了巴特勒的自欺不道德说,并提出,自欺并不一定导致不道德的后果,但是“倘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应该批评它,而且按照犯错和性格缺陷的不同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的批评”。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4)

第二种看法是,巴特勒和斯密批评自欺不真实,是因为事情没有自欺者想的那么好,但是,有的时候自欺会把事情想得很糟糕,而真实情况是,事情没有自欺者想的那么坏。悲观主义者或犬儒主义者都 有这样的自欺,把事情想象的比真实情况更为黯淡而无希望。

对犬儒主义的道德评估不能武断地一概而论,对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犬儒情绪和情感也是一样。犬儒主义一直被当作一种没有理性或缺乏理性的行为选择,今天我们知道,它也是一种不能完全用理性来 解释的情绪或情感方式。

情感比理性更深层地支配着人类的想法和行为。克尔特纳和勒纳指出,“人性的概念来源于对人的情感的信念”,人性自然是对活人而言的,对于死人来说,人性也就不存在了。

人不能没有情感而生——心如止水或哀大莫若心死也是一种情绪;人甚至不能没有情感地去死——总是最强烈、最不能忍受的情感让人最后做出避生向死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就是生命本身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5)

明人采访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6)

《人文的互联网》

作 者:徐贲 著

用启蒙人文教育

来提升人们的读写和知识能力,

让你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 版权信息 -

编辑:何畅

观点资料来自

《人文的互联网》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