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

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1)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持续发酵,舆论如潮。笔者注意到,一些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在场的旁观者身上,并理性分析了作为第三者应持态度和可取动作,比如“群殴”之论、“报警以求得心中稍安”之论,以及“见义勇为代价之论”,总之,不贸然出手是公认的“经验”之谈。

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2)

前几天,傍晚散步的时候路过一个街头书摊,偶然看到鲁迅先生所著散文集《朝花夕拾》混迹其间,见其外包装完整如初,可见少人问津。一时兴至,标价25元的书,打折到20元,买下了一本。原本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再者,当下又是手机快餐“文化”铺天盖地,实在是手机看多了眼疼,于是,无奈之下,闹中取静,随手翻开了《朝花夕拾》,好巧不巧就看到了《经验》之篇。

先生在《经验》一文中言及“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又述及“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先生并讲道:“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于是人们就只要事不干己,还是远远的站开干净”,先生还讲道:“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这便是牺牲所换来的坏处。”

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3)

掩卷沉思,不禁联想到了一直以来公众的“扶不扶”之惑,还有时下唐山打人事件衍生出来的“路见不平,避而远之”问题。想来,鲁迅先生写下《经验》一文的时候,还是20世纪上半叶的1933年6月12日,并发表于当年7月15日《申报月刊》的第二卷第七号上,去今已近九十年矣!由此可见先生当时之目光如炬和远见卓识!也显见“经验”之禁锢由来已久,且于国人而言,其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也!

不过,笔者以为,时代演进到21世纪三十年代的今天,和谐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发展要求,决不应该也不会允许社会公德退步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而对症下药、弘扬正气,正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所在和应有之义。

唐山恶徒在公共场所公然殴打女性,挑战天理人伦底线,严重威胁到公众赖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必将受到应有惩罚。同时,因此再次凸显出来的“不好‘经验’”之沉渣,也当藉此机会予以荡涤。

可以抱持希冀的是,也许经此一事,痛定思痛,此后法律保障得以完备起来,公德约束可以犀利一些,那么救急扶伤、见义勇为和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者也就有了“保护伞”呢!毕竟,听之任之、无动于衷是不可取的!

让正义、正气得以弘扬,使暴虐、邪恶受到震慑,这个“经验”可以有、应当有!

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4)

附:鲁迅先生《经验》原文

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而尤其惊人的是关于毒药的叙述。我们一向喜欢恭维古圣人,以为药物是由一个神农皇帝独自尝出来的,他曾经一天遇到过七十二毒,但都有解法,没有毒死。这种传说,现在不能主宰人心了。

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这么一想,这事情可就大起来了: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

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纪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而且这书中的所记,又不独是中国的,还有阿剌伯人的经验,有印度人的经验,则先前所用的牺牲之大,更可想而知了。

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而还有一种坏经验的结果的歌诀,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于是人们就只要事不干己,还是远远的站开干净。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这便是牺牲所换来的坏处。

总之,经验的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惊人的代价。例如近来有些看报的人,对于什么宣言,通电,讲演,谈话之类,无论它怎样骈四俪六,崇论宏议,也不去注意了,甚而还至于不但不注意,看了倒不过做做嘻笑的资料。这哪里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一样重要呢?然而这一点点结果,却是牺牲了一大片地面,和许多人的生命财产换来的。生命,那当然是别人的生命,倘是自己,就得不着这经验了。所以一切经验,是只有活人才能有的,我的决不让别人讥刺我怕死、就去自杀或拚命的当,而必须写出这一点来,就为此。而且这也是小小的经验的结果。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二日

阅历 经历(经验之谈)(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