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

作为康熙皇帝的儿子,想当一个无忧王爷无疑是白日做梦。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1)

纵观整个清朝历史,若论起皇子争夺嫡位的激烈程度,莫过于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之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九个皇子竞争起来,那可谓是明枪暗箭,着实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后,让我们更为直观地看到了这一段历史,“九子夺嫡”期间几方人马怪招、奇招频出,让人在捏了一把汗的同时,又大呼精彩。

不过,在了解这一段历之后,不少人就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这九个皇子非要争得你死我活,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一生富贵清闲不好吗?

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争与不争完全由不得他们,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必须得争,一定得争。

更重要的是,作为康熙皇帝的儿子,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无忧闲散王爷,那几乎是痴人说梦,身为父亲的康熙皇帝,也不会允许更不会同意自己的儿子如此“废物”。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2)

为什么要头破血流的争皇位?用康熙皇帝爱吃的一道菜就很能说明问题。

康熙在位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吃鲥鱼,按说一个皇帝喜欢吃鱼,那岂不是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但这鲥鱼,却并不是一般人想吃就能吃的。

鲥鱼的主要产地,分布在长江下游,大致在福建、浙江、广东一代才有,并且,数量极为稀少,只有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才会出现,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鲥鱼娇贵的很。

娇贵到什么程度呢?一旦离开水,鲥鱼就会在短短几分钟内死亡,而这个时候吃起来,口感就大打折扣。

而康熙喜欢吃鲥鱼,则是喜欢它的鲜,要知道,清朝的首都在北京,距离鲥鱼的产地,最近也得三千里左右,那么如何才能让皇帝吃上新鲜的鲥鱼呢?

当时的做法是,负责打捞鲥鱼的官员们,会提前准备一个大冰窖,只要鲥鱼打捞上来,不等它入网,就马上放入冰块之中,同时,为了让冰块化的慢一些,还会在上面抹上猪油,准备妥当后,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去。

那么说,需要多久才能送到紫禁城呢?答案是三天,只需要三天,御膳房就能为康熙皇帝炖上一锅味道鲜美的鲥鱼汤。

而在古代,哪怕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三天也走不了三千里的路程,但就因为皇帝喜欢这道鲥鱼,下面的人硬是跑出了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的速度。

但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跑死多少匹马,类似多少个人,这一切只为了满足皇帝的口舌之欲。

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皇帝和王爷的区别,如果只是一个王爷,这新鲜的鲥鱼汤怕是只能想一想了,也只有成了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原本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才会变得可能。

这就是为何古代那么多的王爷,梦寐以求的想当皇帝的最根本原因。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3)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我不想当皇帝,我也不想享受这个特权,就想当一个富贵闲人,如果你是在其他朝代,倒还有这个可能,但如果你在清朝,尤其是康熙朝,绝无这个可能。

众所周知,满清发迹于白山黑水,但在入主中原后,虽说对汉文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但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又不得不深入的学习汉文化,而对于皇子们的教育中,汉文化更是必不可少的课目之一。

在清朝,不管你是储君也好,还是皇子也罢,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从六岁开始,这些皇子就要开始读书,学习的内容包括满、汉文化之外,还有弓箭和骑射,一天下来,基本上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在这种学习制度和氛围下,清朝早期的皇子,不能说个个满腹绝伦,但几乎没有不学无术之人,尤其是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康熙皇帝,他的皇子皇孙更是一个纨绔子弟都没有。

也就是说,在康熙朝,皇子们从小就没有当咸鱼的机会,不学习那就等着挨骂吧。

因此,在这种氛围下培养出来的皇子,差不多都有一定的能力,像参与“九子夺嫡”的几个阿哥,随便哪一个,放在其他朝代,也都能独当一面。

自身有一定的能力,就自然会有政治抱负,而当康熙废除原太子胤礽后,就意味着其他皇子们都有了去争九五之尊的机会,面对这种巨大的诱惑,基本上很少人能一笑了之,何况是这些有政治抱负的皇子们呢?

并且,清朝不像明朝,没有嫡长子继承权这一说,只要皇帝喜欢,谁都有可能成为储君,不用造反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皇帝,这么好的事情摆在面前,为何不去搏一把?

因此,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除掉那些早夭的和未成年的,以及部分因为身体残疾或者没有接受系统教育的皇子之外,其他有能力和有资格的皇子都会参与到夺嫡的大战中,不是他们想争,而是没有机会当无忧无虑的王爷。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4)

首先,皇家不养闲人,既然不闲,也就不可能无忧无虑

清朝的王爷,和其他朝代不一样,比方说明朝,皇子们封王后,就会到各地就藩,但清朝的皇子,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没有旨意的话,一辈子都要待在京城。

既然待在京城,那自然就会有工作要做,能力强的负责某个部门,比如雍正在还是皇子时,就曾经负责过一段户部,还有皇十四子,因为有带兵的能力,就被封为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出征。

能力差一点的,负责一个具体的工作,再次地去干文书、侍卫等,总之不会让你闲着,哪怕是清水衙门,也得给你安排个职务。

如果某个皇子消极怠工,导致工作干不好,还有可能遭到责罚,清朝对于高级宗室的要求相当严格,稍微一点错误,就会马上遭到训斥,轻则禁足,中则夺爵,大则圈禁,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导致被责罚,哪一个皇子不是战战兢兢?

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无忧无虑,能把份内工作做好,不被责罚已经是烧高香了。

其次,为了自己日后能舒坦一点,不被别人干掉,就必须要争

“九子夺嫡”发生期间,不管是哪一方,为了上位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而为了打击对方也进行了各种挖坑,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得罪了自己的兄弟。

像雍正登基前,最大的对手之一,就是以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以及皇十四子组成的“八爷党”,双方在对抗期间,各种明枪暗箭,甚至多次几乎至雍正于万劫不复之地,因此,雍正才会在登基后对“八爷党”进行逐一打击和报复。

正是因为雍正胜出了,他才能能力进行报复,如果雍正最终没有胜出呢?那他就会成为被打击报复的对象。

虽说在电视剧中,康熙皇帝临终前,拉着雍正帝的手说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但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雍正帝最终还是没能做到善待“八爷党”的人。

同样的,如果是老八登基,那么想必也不会轻易放过雍正,甚至比雍正对他更加残酷。

这个时候,你还敢做一个无忧的王爷吗?你能保证在与其他的皇子相处中,一点都没得罪过他吗?假如日后这个皇子成了皇帝,那么一旦他不经意想起来你曾经得罪过他,那么,收拾你的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说,要想过得舒坦,只有自己当上皇帝,这样才不至于被打击报复。

还有,无忧无虑的咸鱼也不那么容易当的

雍正帝有个儿子名叫弘昼,是出名的“咸鱼王爷”,一首《金樽吟》表明了自己无意于皇位,并且,在乾隆登基后,更是放浪形骸,为的就是让乾隆放心。

据记载,弘昼十分热衷给自己置办丧礼,时常会命令府上的家仆,像模像样的给自己来一场丧事,一群人哭天抢地,仿佛弘昼真的去世了一样,而弘昼本人,则坐在一旁边看边喝酒大笑,以此为乐。

他真的是喜欢给自己办丧事吗?其实并不然,之所以他要这样做,无非是一种生存手段。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5)

在古代,面临皇权时,从来不谈什么亲情,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很少有皇子能置身事外,哪怕是被动,也有可能被卷入这种旋涡中。

因此,所谓的无忧无虑,并不存在,历朝历代也基本没有真正能做到无忧无虑的王爷,但凡有机会,每一个皇子都想去争一争。

另外,不能只顾着自己无忧无虑,总得给家人考虑一下

在皇室里,一个皇子的地位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妻子、儿子,甚至包括其生母的地位高低,这个原则不仅是在清朝适用,在其他朝代同样适用。

皇四子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因为儿子争气,被康熙晋封为德妃,自此在后宫里有了较高的地位,出来进去都有了很大的仪仗,而在此之前,她仅仅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嫔而已,别说仪仗,平常还要小心翼翼的看人脸色。

为什么转变如此之大?母凭子贵。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6)

同样,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这么个情节,皇长子胤禔在争储失败后被圈禁,其生母惠妃过生日时,居然连一个前去看望的人都没有,还是乌雅氏于心不忍,过去陪她说了一会话,回来后给胤禛讲起这件事,不由得唏嘘万分。

这就是几个皇子们为什么要争的原因,如果他们不争,只顾着自己无忧无虑,那么自己的生母,就可能在后宫遭受冷落,甚至遭人欺负,想到这里,不争行吗?

除此之外,还要为自己的后辈儿孙考虑。

清朝的爵位,除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外,其他爵位都是逐代递减,比方说你是亲王,到了你儿子时,就低一级,是个郡王,再到下一代时,继续递减,直至递减到没有爵位为止。

到了那个时候,除了腰上有一根黄带子之外,什么都不是。

而荫及子孙,向来是古代乃至现代的人一个十分朴素的理想,你不能只顾着自己逍遥自在,而不去为后辈儿孙考虑,只有努力去争,才可能让儿孙们永葆富贵。

哪怕是没能当上皇帝,当一个从龙之臣,不也是好的吗?总比什么都不干,眼睁睁看着爵位一代比一代低好吧。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外在因素,出发点更多的是站在个人前途的角度来考虑,之所以康熙的九个儿子不愿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而非要争皇位的主要原因,是康熙希望他们争。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7)

我们都知道,康熙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在他之前,没有一个帝王的寿命能超过他,并且,他的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一年。

漫长的寿命,以及多年的执政,让他在早年间立下的太子胤礽,不仅年龄越来越大,同时其班底也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日趋稳固的太子一党,就逐渐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而团结在太子周围的大臣也越来越多,毕竟都知道胤礽是未来的皇帝,谁不想当一个“从龙之臣”呢?

但带来的问题就是,太子一党隐隐有与皇权抗争的势头,这不管是对于康熙,还是对于古代的任何帝王,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万一太子等不及了,逼自己退位怎么办?或者大臣们都跑到了太子那边,自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怎么办?

要知道,康熙的学识极为渊博,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那些被逼退位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威胁呢?自然是不让太子一家独大,而不让太子一家独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他皇子们与太子争起来。

给他们权力,让他们去争,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坐得安稳,才能笑到最后。

如果把“九子夺嫡”比作一盘棋的话,那么康熙就是这盘棋背后的棋手,是他挑起了这场斗争,同时也是他在主导着这场斗争。

所以说,不是这九个皇子非要争,而是在康熙的推动下,他们犹如棋子,不得不争,也正是因为如此,想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基本不可能。

康熙几个儿子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8)

总而言之,如果要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在别的朝代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但在康熙朝是做不到的,首先康熙对皇子的教育就极为严格,不会任由其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因此,这些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皇子都心怀抱负,另外,清朝的很多制度也促使他们力争上游,还有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和皇权的稳定,在康熙帝的一手推动下,这些皇子也不得不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