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

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1)

今天遇到一个人,

听语气是在和女朋友打电话,

突然间就生气了,对着电话喊:

“你不要像祥林嫂一样,

每天都散发着一股负能量。”


回去小编就思考了这段对话。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活生生一个人物,

祥林嫂就变成了一个形容词,

用来形容那些可怜但是可恨的人。


确实,一个人如果每天散发负能量,

缝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觉得她天天在卖惨,是个人都受不了,

但是她也是真的惨啊


她命运不是受她左右了,

首先了她死了第一个丈夫,

婆婆想把她给卖掉,

但是她反抗了,跑到鲁镇打工


原文如下: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

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

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可是很快她婆婆就来抓她了。


她也不是没有反抗过

【拉出轿来,

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

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

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

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

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


在这段话,已经出现了3个男人,

祥林嫂就一个女人,

她又怎么能反抗呢?

而且这只是原文中的一个片段,

天知道她到底反抗了多少次,

又失败了多少次?

才发现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种绝望的感觉,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2)

1967年,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A和B两组狗做实验,

生动地演示了“习得性无助”形成的过程。


先把A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

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

里面还有电击装置。

给狗施加电击,引起狗足够的疼痛。


开始时,狗拼命挣扎,想逃脱笼子,

但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

逐渐停止挣扎,

并卧倒在--地,无奈地接受痛苦。


随后。把A组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

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

中间用隔板隔开,

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

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

当狗受到电击后,除了惊恐一阵子外,

就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


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竟然连试也不试。


而B组的狗,直接放进第二个笼子里,

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的痛苦,

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没有电击的一边。


塞里格曼认为,

人对控制能力的知觉,

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中习得的。

一个人试图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

遭到多次失败后,

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

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后,

就会停止这种尝试,

并感到无能为力,变得无助和绝望,

塞里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3)

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他们把大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

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

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


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

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

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

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

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在原来的实验中,

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

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

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

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使噪音停止。


而第二组受试者,

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

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

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

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

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实验结果说明了,习得性无助确实存在,

而且不光动物,人类也会有习得性无助的。

人类学习到无助的机制是这样作用的


(1)在努力进行反应,

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和结果没有关系,

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使人觉得自己,

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

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

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

也就是说:

“结果不可控”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无助感。

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4)

祥林嫂到底吃了多少苦?

童养媳,没有父母的关爱;

长大后丈夫死去,被婆婆卖到深山;

接着孩子又被狼叼到山里去;

最后还被封建思想迷惑,死后要下地狱。


别人对祥林嫂说,

她得捐门槛,才能消除自己身上的罪孽。

而捐一条门槛要12000文,

祥林嫂一个月的工钱才是500文。


对于现代人来说,

遇到上面任何一件事情,

失去父母、伴侣去世、孩子被杀,

多少人能抗下来?


高兴是人的天然情绪,

而伤心也是人的自然情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大家就都纷纷说要远离负能量的人?


我们纷纷都说,

大家要远离祥林嫂这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

我们和冷漠的“鲁镇人”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啊,

而更悲惨的是,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的道理是:

要远离祥林嫂这样的人。


这个世界的不幸之一,

就是我们对不幸者,失去了同情心。


当别人说你像祥林嫂(没读懂祝福的人)(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