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

长城汽车第八届科技节上,跨界合作,已然成为长城在汽车智能化道路上的最大赋能。

而在咖啡智能2.0,咖啡智能生态联盟与众创平台的宣布诞生后,智能化技术论坛无疑是长城汽车向公众展示其“跨界合作”的重要看点。从6月30日开始,至7月1日,论坛聚焦了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互联、车载软件&测试等汽车智能化核心领域,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互动的形式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度研讨,全方位阐释当前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智能化机遇与挑战。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1)

在为期2天的智能化技术论坛期间,来自长城汽车内部的技术专家与高通、华为、地平线、腾讯、百度、上海艾拉比、东软集团等产业合作伙伴展开了深入交流。各专家分别就自动驾驶商业化、高算力硬件平台、车载软件创新、车载SOA技术、IoT服务生态、信息安全以及开源共创等细分领域的话题发表了演讲。

从汽车安全,到技术应用,我们就消费者更关注的一些问题,做了梳理,看看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为长城汽车“赋能”提供了哪些宝贵意见。

驾驶安全:“智能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

在专家演讲环节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和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罗蕾以行业专家代表身份,分别发表了《智能座舱对L2 自动驾驶安全设计的作用》、《汽车区块链与数据共享趋势》主旨演讲。

除了对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预判外,两位专家也对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未来长城汽车将在智慧出行时代占据重要行业地位。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2)

近些年,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出现智能驾驶时的事故越来越多。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在智能化技术论坛上指出,L2 级别的智能驾驶,只能说是智能辅助价值的车,也就是说,目前的智能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

朱教授认为,过度渲染自动驾驶,让L2 的产品宣传容易出现误导,容易让用户误用。如何消除自动驾驶安全的恐怖谷?除了通过用户数据闭环快速迭代,提升L2 的系统功能外,应该通过智能座舱的合理设计,在适当的时候计算纠正驾驶员错误把L2 当做L3和L4甚至L5使用。智能座舱的发展应摒弃“娱乐至上”,紧紧围绕自动驾驶,在相关场景下识别潜在危险,通过主动感知提醒等多手段保证行车安全。

车内安全:电磁安全同样重要

看不到的东西恰恰是人们忽视的。造出一辆安全的智能汽车,没想象的简单。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作为长城汽车的合作伙伴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电磁环境问题。

首先,智能汽车绝对不能影响干扰其它社会设施,产品的正常使用,这也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律要求。车内自身无线技术的相互协调应用,无线充电技术也关系到周围人体健康。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3)

如何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一般来说,有五点措施:识别风险来源,识别干扰机理,制定系统化的应对方案,新技术应用验证,标准不断完善。

所以,消费者买智能汽车的时候,也应该同样关注其车辆的电磁处理技术。而长城汽车已经远销售到了中东等电磁环境更复杂多变的国家区域,为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性。

OTA升级:长城能快速响应

特斯拉1次召回28万辆,将OTA升级再次撞入大众视野。

OTA升级是解决由于整车各软件版本差异化导致的版本维护困难以及升级迭代中导致车辆版本批次差异化。信息与功能安全如何做到有效融合?长城汽车在这方面的做法是什么?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的技术专家表示,有三个方面是OTA升级需要解决的:

第一,是预期功能安全,能避免由于整车行为定义导致的不合理风险。第二,是功能安全,能避免由于电子电气系统故障导致的不合理风险。如果使用智能系统取代机械系统,必须确保整体失效率呈降低状态方可使用。第三,网络安全上,资产安全保护是核心。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4)

长城在这以上三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预期功能上,会处理人机接口和可预见的误用,例如,确保清晰可理解的人机接口,分析人的响应,完成用例和驾驶场景清单,并对以上这些场景做出验证和确认。

第二点,处理随机硬件失效。例如,通过诊断覆盖率,冗余,低失效率部件,处理系统失效,处理性能限制和规范不足的情况。

第三,在网络安全上,做到预防性控制措施。在流程上,控制好开发流程,管理好供应链,积极培训。技术上,控制好防火墙,对系统的加密,冗余问题做出检验处理。

同时,缓解性控制措施的实施,能探测到通讯传输的异常,对车辆的后台,车内情况,算法进行规范。

在响应上,自适应和远程阻断也是重点措施。

而长城的优势在于,在流程上,高效率,三个安全领域能集于一体,只需一次开发。在整车功能层综合考量下,确保功能开发的无缝集成。同时,对网络安全事件,长城的机制也能做到快速响应。

车载软件平台:摸着石头过河

在论坛上,长城汽车分享了其GWM车载软件平台的开发情况和计划。

目前,软件定义汽车,是业内最热的话题之一。在长城的软件开发布局上,目前该团队全人员达到3000人,形成以保定为总部,多地协同开发的开发模式。

研发能力来说,2021会拿到ASPIRE L2的水平,2022年达到ASPIRE L3水平。

GEEP3.X是跨域融合的软件平台,也是自主软件开发。GEEP4.0是基于SOA的软件架构平台。GEEP5.0是车云人三位一体的软件平台,全面服务化架构,到2024年达成目标。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5)

长城表示,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开发计划的参考很少。因为软件理念领先,所以实现难度很高。

而CICD系统,是基于长城私有云平台,能动态调整资源分配,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2022年2月,长城会全面投入使用的是云测试管理平台,能多地异地登录,测试资源远程预约,测试,控制,管理,形成开发闭环管控,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配置:不要盲目比拼谁的配置更多

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功能的产品?这样的思路真的能对用户的胃口吗?

在面向未来的产品创新策略论题下,Echo.Insight公司创新咨询总监陈颖慧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如今,汽车产品已经悄然地从成本驱动价值转变成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驱动价值。

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论坛)(6)

陈总监的论题,也给了更多汽车厂商一些反思。目前汽车市场,为了吸引用户,叠加了许多配置,宣传自己的性价比。但这些东西真的能走得更远,被消费者真正认可吗?

莫要盲目陷入对手制造了什么样的产品,搭载了多少配置的焦虑,而是对经济,社会,技术做全方位的剖析——这样理解的才是更接近用户心理诉求的全貌。

创造新的生活体验,理解用户体验,合理平衡社会,工程,经济间的关系,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才是根本。实现梦想的产品,才是用户的期待。

写在最后:

长城汽车CDO陈现岭在开场中提到,智能化论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探索未来智能汽车发展之道,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主动拥抱变化,以应对大变局时代下的挑战,同心协力创造智慧出行美好未来。

通过各领域行业专家深入浅出的技术论证研讨,为本次论坛贡献了诸多有意义、有价值、有态度的观点,既点出了当前产业发展桎梏,也为未来行业发展描绘了蓝图。一众专家均对跨界合作、战略协同、融合创新表示高度认可。

在产业大变革的态势下,汽车行业内外的参与者需要以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汇聚泛行业优势资源,紧紧围绕智能化创新发展,努力攻克核心技术,构建深而广、大而强的智慧出行融合生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