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

热闹了整个八月的《小欢喜》,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但电视剧中的英子,在经历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能去上、被妈妈无时无刻地监管、抑郁、连续34天的失眠后,崩溃的她终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跳河轻生。为何陶虹饰演的妈妈,付出了这么多,却差点毁了孩子的一生?这部剧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所有做父母的人深思!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

跳河前,英子哭着对妈妈喊出:“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2)

《小欢喜》将镜头聚焦于经历高考的3个家庭,宋倩乔英子一家,配置是最高的。学霸女儿贴心懂事;身为物理辅导名师的妈妈,认真负责;爸爸乔卫东虽然离婚,却是十足的女儿奴,一颗心都扑在英子身上。而这样一个看似省心的家庭,乔英子的压力却是最大的。

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控制欲超强的妈妈。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3)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4)

高压控制型教育,

让父母吃力不讨好

平心而论,宋倩真是个好妈妈,毋庸置疑的那种。全身心围着英子转,又当爹又当妈。

英子升入高三学习紧张,索性辞掉工作陪读;

为了英子学习不被打扰,给书房打造堪比录音棚的隔音墙;

学习太累缺营养,炖粥煲汤变着花样做,药膳补品全跟上;

英子每一次考试成绩与排名都谙熟于心,为英子绘制成绩波动曲线;

亲力亲为研究考试题,期中考前还要给女儿再出两份卷子练练手。

对英子的限制也颇为严格,在英子的书房里打造一面玻璃窗,随时监视英子的一举一动。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5)

火锅零食麻辣烫,易上火的垃圾食品统统不允许。给英子买个油条豆腐脑,都要问问老板用的什么油。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6)

亲爹乔卫东大大咧咧“不着四六”,绝不让英子多接触。乐高玩具天文馆,坚决不能碰,一切都为高考让道。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爱心攻势下,英子却被推的越来越远。她对妈妈又烦又怕,将爸爸乔卫东视为避难神,三天两头跑来轻松一下。乔卫东也乐于满足女儿大大小小的愿望,8000块的乐高说买就买,垃圾食品随便吃。

一天,宋倩发现英子逃课来到了乔卫东家,与乔卫东的未婚妻小梦“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做午饭,小梦手上还拿着宋倩给英子炖的燕窝。宋倩心态崩了,砸了英子的乐高,还打了英子一巴掌。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7)

令宋倩如此光火的原因,竟是小梦喝了她辛辛苦苦给英子的燕窝。她直斥小梦是自己和英子之间的“小三”。其实不光是对小梦,就连对英子的亲爹乔卫东,宋倩也是一副防范入侵者的姿态。

宋倩,已经把所有意志都寄托在女儿英子之上。她的快乐,来自对英子的全面掌控,英子稍有不从,宋倩动辄崩溃。而正处于成长期的英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完善,怎受得了妈妈如此高压控制呢?母女间势必要有一场战争。

这样高压控制型父母不在少数,还记得那个写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父母的高材生王猛吗?他在长文中控诉父母对自己肆意操纵,做事从不考虑他的感受,使他想逃离这个家。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8)

(王猛长文节选)

他已12年没有回家,与父母切断联系方式6年。他的父母,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视自己为眼中钉。

或许这样的父母是出于好心,可却将孩子渐渐推远,自己也吃力不讨好。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9)

高压控制型教育,

让孩子失去人生自主权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对孩子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丧失选择权,只能被家长操控。

英子热爱天文,常去天文馆做志愿者,立志进入国家航天总局,想要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还与在航天馆工作的刘静阿姨(同学季杨杨的妈妈)成为好朋友,时常聊天,关系融洽。

然而,宋倩坚决不允许英子在这“无用的爱好”上浪费时间。

百日誓师大会上,英子高高兴兴把自己的理想“CNSA(中国国家航天局)”写在气球上,可宋倩坚决写下“北大清华取其一”,还勒令英子写下“考到700分”。英子不愿意,争执起来,一来二去,气球破了,母女二人不欢而散。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0)

英子想参加南京大学的冬令营,考南大的天文系。百般恳求妈妈,宋倩坚决不同意,对女儿大吼:“已经说了那么多遍的事为什么还要说?”她铁了心,要把英子拴在北京。英子瞒着妈妈偷偷报了南大的冬令营,宋倩发现后大发雷霆,英子只好取消。

与梦想擦肩而过,英子心情低落,连续失眠,每晚对着手机自言自语,神情倦怠,对什么都提不起劲,连天文也不感兴趣了。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没有了活力,选择跳河。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1)

除了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外,宋倩的控制欲,就像甲醛一般毒害着英子。

英子在学校还能与同学聊天说笑,一回家,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惹恼了妈妈。

不敢跟妈妈说压力大,只能回到自己装了隔音墙的书房,才敢在关门的瞬间吐槽“我才压力大呢”;

模拟考考了年级第二,只敢说“我考进了快班”;

同学送的玩具,要遮遮掩掩藏到书包里去,不敢被妈妈发现;

想去天文馆做志愿者,还需要和爸爸里应外合,一路躲藏,打游击战般躲着妈妈;

不爱吃妈妈做的海参,也只能强忍着恶心吞下。趁妈妈不注意吐掉,被妈妈发现,又借口说,自己是头晕才想吐的;

渴望得到父爱,想和老爸多待在一起,却害怕妈妈生气不敢与爸爸亲近,只好拒绝爸爸,告诫他不要再来。

每当看到英子一次一次懂事地向妈妈道歉的时候,都觉得好心疼。这个刚刚成年的孩子真的承受了太多。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2)

有许多像英子一样的孩子,成长于高压控制的家庭环境中,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这影响,可能会延续数十年。

知乎“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亲是什么体验”的问题下,不少回答令人深思。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3)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4)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5)

无法独立思考,只能依赖父母,丧失主动性......

有的孩子,潜移默化中习得“控制”这种方式。长大之后,也变成了一个控制欲超强的人,不会表达爱,用打压、限制的方式对待亲密关系中的人,无法获得平等良性的互动。

有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选择权,一切父母说了算,变得唯唯诺诺、不敢做决定,长大后成为不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妈宝男”“妈宝女”。

家长的控制欲,就这样在无形之中将孩子摧毁。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6)

父母的控制欲,

来自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并且期望孩子好的。为什么他们心里想着“为孩子好”,行为却是“控制欲爆表”呢?

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家长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操控的反面,就是失控。

家长与孩子成长经历不同,带着各自的时代印记而来。

在父母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能分配工作,有个铁饭碗。现在“分配工作”“旱涝保收”早已成为过去式,但父母仍保有旧的思想,认为孩子必须得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可谈。不上大学,便意味着失控。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7)

父母心里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唱歌跳舞、兴趣爱好都是不务正业。任孩子“想起一出是一出”胡乱发展便是失控。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8)

父母自身的经验是,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勤勤恳恳、沉默寡言,才能得到老师和长辈的夸奖。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贪玩皮实耍贫嘴,便是失控。

失控,意味着陌生、未知,意味着父母不能用经验来判断、来掌控,这种未知让父母害怕,害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指明一条确定的、安全的、平稳的道路。

然而,社会更新进步如此之快。2008年,第一部智能手机刚刚面世,而现在,我们已经要步入5G时代。线上付款在全国普及不久,“刷脸”支付已经成为新的方式。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还在用过去有限的经验,去掌控属于未来的孩子吗?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19)

控制欲太强

这个病应该怎么治?

许多父母,尤其是妈妈,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掌控欲,一颗心都在孩子身上,爱唠叨、忍不住吼孩子、忍不住焦虑,一顿操作好辛苦,结果还落得“妈妈好像母老虎”。如何放下控制欲,真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想放下控制欲,父母就先要承认自身的不完美。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恰到好处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做个恰到好处的母亲,做个60分的妈妈。不再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的正确,接受自己的缺憾和不完美。

正因为接受了自身的不完美,面对孩子,才会更谦卑。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有各自的人生课题要完成,不再全部包办,而是留出余地,给孩子试错和成长。

同时,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焦虑的妈妈们,不妨捡起自己旧时的爱好,每周抽出一天,去上自己喜欢的课程,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相约好朋友小聚聊天。

其次,相信孩子本来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样子。英子爱好天文,杨杨痴迷赛车,方一凡喜欢唱歌跳舞。每个孩子自带各自天性而来,各不相同,各自精彩。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20)

(英子在天文馆演讲)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友人祝贺他的母亲,“有当总统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很骄傲吧?”杜鲁门的母亲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正在地里挖土豆,他同样令我感到骄傲。”

不管是当总统还是挖土豆,只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每一种人生都各有所宜。

日本女孩近藤麻里惠,从幼儿园大班起就开始阅读主妇杂志,热爱打扫、收纳、烹饪、缝纫等家事,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有的家长可能摇摇头,认为孩子要好好学习,有自己的事业,喜欢收纳整理虽好,但这个爱好实在有点偏门,怎么看都和体面工作、出人头地不相关啊!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21)

然而,因为热爱,麻理惠从初中二年级起便开始全身心投入收纳整理技巧的研究之中,大学二年级开展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连毕业论文都是与扫除整理相关。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22)

(近藤麻理惠近照)

现在的麻理惠,事业有成。为客户提供一对一家庭整理指导,还设立了整理学校和整理协会。麻理惠有关整理的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全球售出了200万册。试想,如果麻理惠幼时表现出对整理收纳的兴趣后,她的父母就强行打压、严苛限制,把兴趣扼杀在童年,麻理惠还能有后来的发展吗?

小欢喜大结局他们都考了多少分(里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23)

金睿家

尊重孩子天性,因势利导!

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独特,因势利导、不打压、不折损,孩子都能取得好的发展,或许他/她不一定像麻理惠一样做成多么大的事业,但内心获得的成就感却是无价的。

在金睿家的课堂中,没有控制,没有限定,而是俯下身,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不光为孩子创设符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展性课程。更为亲子关系的增进,提供寓教于乐般游戏式的教学环境。

通过《小欢喜》的结局,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家长有时与教育孩子同等重要。在金睿家,纯美式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也在告知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孩子的一些貌似“不听话”的行为,其实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因势利导后给予自由的空间,孩子便多一分自觉。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带着无限的可能,有的种子成为杨柳,有的成为灌木,有的成为藤萝,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成为他自己,皆可收获生命的绿意。家长勿要以特定的模子去限制独特的孩子,爱孩子,便如他所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