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

贼鸥争相涌入,啄食他敞篷车里。碰洒一地的海洋果实,像几串香水百合被无形的暮光拽着,往前飘。(现代诗《无盐不晚秋》文/殷晓媛)

当我决定描述中国的主要鸟种时,我才发现,我对它们的了解远远不够。贼鸥就是一例。其实这不是个很好的名字。它是偷偷摸蛋作贼,没错,可是它也敢于明抢。论到好斗或者凶猛程度,这家伙竟是水鸟界数一数二的。以前看《环太平洋》时,很惊讶为什么会让主角的机甲以“贼鸥”为名。现在才知道,这家伙的胆大妄为真是无以伦比的。欺负小鸟也就算了,有的贼鸥还就敢对绵羊这样大的家伙下手。不知死活地想把绵羊一把抓走!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1)

贼鸥和绵羊

你以为这就是极限了吗?那你还是太小看了贼鸥。它们居然敢对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鱼下手!据研究,很多鲸鱼身上都有被攻击的伤痕。这是趁人家浮到海面上,露出背脊换气时攻击留下来的,完全就是欺负人家没有手嘛。甚至有鲸鱼因为这攻击而致死。厉不厉害?

南极贼鸥

但就是这样的家伙,居然还得到了政府的保护,被列入“三有动物”保护名录?所谓“三有动物”就是中国2000年公布的最新保护动物范围,也就是为了保护那些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了贼鸥。

其实,对于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是不可以缺少一些混黑道的家伙的。要不然淘汰那些不适合生存的,促进生态健全发展,资源合理分配的活谁干?狼、秃鹫都是这样的“白手套”。比如在南极科考站,贼鸥就对减少科考人员留下的垃圾功不可没。

但就目前为止,人们对贼鸥的了解似乎还有很大的缺陷。例如一般都说它们只有一个堂口。可实际将其分为两个堂口,即大贼鸥属,拉丁文名是catharacta,主要生活在南极。和贼鸥属,即stercarius,主要生活在北极。这问题出在哪?以我的了解不好说。但一想朱鹮也曾有过几十年被不同的分类命名的历史,这又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贼鸥属”下面的南极贼鸥也就是朵奇葩,很多资料上都说它只生活在南极,事实上在中国的南沙群岛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这家伙身高五十三公分,比朱鹮要矮点,但胖乎乎的,感觉很健硕,身上穿着深褐色的羽衣。

细看它的浑身上下,脚上也有蹼,那么,有如弯脚钳的铁黑色的喙是它的最锐利的武器。它就靠这东西来抢劫其他的海鸟食物。哪怕吞下去了也会逼着对方吐出来。这家伙连人都不怕,经常随船飞行,并且把船的桅杆当成了家。

别看它胖,南极贼鸥从小接受的就是斯巴达教育,它的父母一般一次就生两个蛋,但一孵出来,两兄弟就为争夺食物展开激烈斗争。不过也没法子,南极这地方,天寒地冻,寸草不生,一般多一口食就多一点生存下去的希望。反之,就迈向死亡。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2)

短尾贼鸥

小贼鸥的爹妈,当然会制止这种兄弟相残的行为,不过它们似乎干得更绝,那就是把两个宝贝都丢出巢去。这可危险透顶,两兄弟都有可能死在外面。不过如果有运气遇到同族的叔叔阿姨,那可就从“九死一生”变成了“有死无生”。虽然贼鸥的主要食物还是海里的鱼虾,但它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补的机会,哪怕是同类。

不过有时南极贼鸥们也会分工合作,那就是在捕猎小企鹅的时候,几只贼鸥分工合作,两三下就可以把小企鹅活活分尸。不过企鹅有时也会反击,那是因为贼鸥的巢有时就筑在自己家附近,那么照着还没孵化或没飞起来的小鸟踩上两脚都可以归结于事故。于是就这样,南极贼鸥和企鹅一块相爱相杀地生活。

贼鸥属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短尾贼鸥,这一位个子要比南极贼鸥小一点,只有四十五公分高,但身材也好一点,不象南极贼鸥那样肥实。它们羽衣的颜色有两种——浅色系,头顶是黑的,上体是黑的,但脸侧和腹部偏白,双颊带黄色。而深色系就是通体烟褐色了,只是初色飞羽根部偏白。它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尾羽中间还突出来尖长一截,这与其他鸟儿都不同。

这一位平常生活在北极地区,但当北极的极夜来临时,它就会向南方迁移,最远可以飞到南海。有时会因为台风的影响深入内陆地区。在广汉就被人观测到过。

虽然捕猎方式和南极贼鸥大同小异,但和南极的环境到底不一样,在北极的短尾贼鸥经常遇到如北极狐这样的小猛兽,不过它也毫不害怕。一旦北极狐不怀好意地靠近,短尾贼鸥立即会与它们搏斗。而且它们还有一项损招,那就是挥洒米田共,遇到这种情况,北极狐也就只好退避三舍了。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3)

长尾贼鸥

经常飞来中国的第三种贼鸥是长尾贼鸥,它们的个头间于南极贼鸥和短尾贼鸥之间,高五十公分,而长出十四到二十公分的尾羽给它们增加了不少的颜值,让它们看起来象一只烟灰色的喜鹊,看起来也比短尾贼鸥感觉反而纤细一些。它也有两种羽衣色型,和短尾贼鸥一样,两者真是铁杆兄弟。

这一位同样是生活在北极的,于是和短尾贼鸥面临同样的麻烦。那就是哺乳动物的威胁。有人观测到长尾贼鸥单枪匹马地面对一只凶猛的北极狼。但长尾贼鸥同样无所畏惧,依靠带蹼的双脚和微弯的尖嘴与之殊死搏斗。而这只北极狼似乎也被它的勇气所打动,居然放过了这只胆大妄为的猎物。

虽然比南极更危险,不过在北极也有北极的好处,那就是旅鼠,这种小动物每年都会人品大爆发一次,数量猛增,变成之前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这时间就是北极动物的幸福时光。北极狐、长尾贼鸥等猎食者会乐不迭地加入这场天赐的盛宴,大吃特吃,直到把旅鼠数量恢复到原来的起点为止。不过错过这段时间找食物就有点麻烦了。有时候它们不得不以腐肉和人类的废弃物为生,但这样也正好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有意思的是,作为贼鸥家的统帅——大贼鸥现在还没有在我国的领域里被人看到过,不过它委派了一位值得信任的兄弟,那就是中贼鸥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4)

中贼鸥

中贼鸥的个头比南极贼鸥还要大一些,有五十五公分,样子也和短尾贼鸥差不多,区别主要在尾巴上,短尾贼鸥的尾巴是逐步变细地收成了尖端,而中贼鸥却是末稍反而变大,有点象汤勺或者凤尾。这位迁徙时飞得更远,有时会飞到南半球的新西兰。

至于习性,中贼鸥和它的其他兄弟都相差无几,抢食吃、吃腐肉、废弃物,一堆黑历史。但中贼鸥所以能统率着其他兄弟有两点。其一,飞行技术好,无论是正飞、侧飞、翻飞、拐弯飞都让人类的飞行员叹为观止。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样高超的飞行技术,才能捉到那些倒霉的鸟儿,抢夺下它们的食物。其二,中贼鸥的陆上行走的本领也很强,行动相当灵活,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鸟儿就是因为过于痴迷空中飞行的自由,结果成了落地残。

当然,所以中贼鸥能够练成如此高超的地面本领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它主要在地面筑巢。在北极附近,和南极一样,没有高大的树木,甚至没有小草。只有生长着极耐寒冷的地衣的苔原。中贼鸥一家就在这里挖上个浅坑,里面垫上干燥的苔藓、地衣、枯草,运气好的话能找到柳叶,这就是它的家。象这样的产房,要保护宝贝蛋,不会跑不行啊。

现在来说说最后一位贼鸥兄弟——麦氏贼鸥。它很有意思,真的,因为它居然有两个拉丁文名,一个是“stercorarius maccormick”却又传说它生活在南极,这完全就违反了之前的命名原则啊,而且有人也就叫它“南极贼鸥”。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5)

麦氏贼鸥

南极贼鸥不是“catharacta antarctica”吗?而麦氏贼鸥的确有个南极名,那就是“Catharacta macormiki”,一种动物有两个名字,严重违反生物国际命名规则啊。

搞得这么复杂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人类对这种生物还不够熟悉。包括它名字的来历。所谓“麦氏”,很明显是以人定名,那会是谁?是不是第一位环球旅行的航海家麦哲伦?按说他绕南大洋航行,的确有和这种贼鸥打交道的很多机会。但猜测不能作为实证,只能存疑。

从现有的资料看,麦氏贼鸥又有个名号叫“灰贼鸥”,个头也和南极贼鸥差不多,都是53公分,中国也是在南沙群岛被发现的。但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或者就是同一种?现在还找不到答案。

又或者那第五种贼鸥并不是麦氏贼鸥,而是北贼鸥,它还有个名字叫“褐贼鸥”。拉丁文名同样有两个,一个是stercorarius skua,而另一个居然就是catharacta antarctica。这说明很多人也是搞不清它与南极贼鸥的区别。

按掌握的资料来看,它的个头居然有63公分,仅次于大贼鸥。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两翼上比其他贼鸥都醒目的白斑。北贼鸥同样很少出现在中国,只是曾经在台湾出现过一次。它拥有很强大的智商,远超其他鸟类。如果你和它结下梁子,那就麻烦。可能几十年下来,无论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它都会记得你,抓你,啄你,驱赶你。

古生物禽鸟(中华神禽志廿六)(6)

褐贼鸥

总的来说,贼鸥们对于中国人还是太陌生了。我们无法一一辨认它们。而它们也同样对人类不够了解。贪婪的贼鸥不知死活的吃下人类的大量垃圾,很多时候就被毒害。现在已经在它的呕吐物中发现了塑料颗粒。

很多人希望贼鸥从这世上消失,因为海豹宝宝啊,企鹅宝宝啊,多么可爱啊。杀害它们的贼鸥自然不是好东西。但成熟的人都知道,未知命令“杀害它们的贼鸥自然不是好东西。但成熟的人都知道,这世间的万物本来就是阴阳相生的。无阴也无阳,没有贼鸥的世界不一定就是个美好的世界。所以还是珍惜贼鸥吧。不管它有多么不受人待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