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

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1)

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地屹立黄鹤楼

-----游黄鹤楼

作者 | 谈笑在指尖 主播 | 大静

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2)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她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在我的心中一直以来就有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割舍不断的情愫,在上小学的时候学过唐朝崔颢的诗《黄鹤楼》,这首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印记着,那时听了老师的讲解后,黄鹤楼那美丽的神话故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黄鹤楼那壮观美丽的景色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被诗人那一腔的怀乡愁绪所感动,心中便有了要登黄鹤楼的愿望。

前不久来到武汉,有幸登上了黄鹤楼,实现了几十年的愿望。此时虽是初冬季节,观赏黄鹤楼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从西门进入黄鹤楼景地,迎面有一尊铜塑的两只仙鹤屹立于黄鹤楼的脚下,仙鹤亮着翅膀像要西去,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吧;铜鹤的下面有一铜塑的龟,龟背上盘有铜制的蛇,那龟蛇和仙鹤,形象栩栩如生,十分的逼真,让人赞叹不止。

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3)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面对浩荡长江,于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处,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历经了千年风云,屡建屡毁,仍不绝于世。它阅尽楚天的兴衰,时间的长河在这里经流,积聚沉淀着一段时光的风物。同时,文化成就了古迹,古迹催化了文人,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到此一游,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了千古绝唱,同时也使黄鹤楼名声大噪;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两首词中,“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将本来就神秘的黄鹤楼更增加了一点灵气。

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4)

黄鹤楼作为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一大精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接纳着动荡,吐纳着山川灵气,映和着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集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揭秘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确实称得上一“天下绝景”,若登上黄鹤楼,真有“欲穷千里目”之感。站在楼的最高层,只见蛇山与龟山相峙,两山景色秀美,树木郁郁葱葱,滚滚汉水与涛涛江水汇合,不舍昼夜向东奔流,江中帆影点点,两岸城市中车辆川流不息,人流沸腾奔忙,看后叫人激动,叫人心醉。登上黄鹤楼瞭望,不仅使人获得了身心上一种愉快,更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达到一种净化。游黄鹤楼就像是在读一部不同时代的诗篇,不仅品尝了神话故事里的趣味,还领略了历史过往中的那些沉淀,更感受到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喜悦。

在黄鹤楼楼中有一幅张之洞的名联,给我的印象很深,道:“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是啊!历史的长河冲刷着岁月里的过往,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记供后人所欣赏。无论如何,黄鹤楼给人的印象都是历史和现代在碰撞,也是遗存和发展在猛烈的碰撞。这大概就是黄鹤楼在人们心中所存有的拿份美好魅力吧,能经风雨而不衰,能与日月共长存。

此地空余黄鹤楼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5)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原名:张 波。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平台。喜欢把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写进文字里,抒写心中之梦,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过好每一天。

诵者简介:大静,一个追逐声音的行者,一个徜徉在声音世界里的灵魂,愿用声音塑造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