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

不知不觉间,港综在人们的视线中沉寂已久。曾经煊赫一时的TVB如今连续3年亏损,再加上疫情的重创,股东之一的CMC董事长黎瑞刚坦言,“TVB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今年4月,真人秀《寻人记》悄然开播,它的出现一扫此前阴霾。据港媒报道,《寻人记》创造了近十年以来TVB综艺的口碑巅峰,收视爆棚。而在内地的平台上,《寻人记》也于豆瓣取得了9.7分的肯定。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2)

实际上,《寻人记》的制作逻辑很简单,即从八、九十年代的新闻中选取当年关注度最高的一系列受访者进行回访,将其过程剪辑成片。然而,正是在这样跨时代的交织下,受访者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转变产生了独有的化学反应,让这段寻人的旅程变得精彩且富有魅力。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3)

为什么要寻人?

在新媒体纵横的当下,新闻总量与日俱增,但单个新闻的质量和叙述的完整程度却令人堪忧,新闻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原本的影响力与公信力被大幅削弱。

因此,利用巧妙的设计和对新闻的尊重,《寻人记》杀出重围。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4)

《寻人记》将新闻回访与真人秀相结合,对曾经具有重大公众价值和影响力的新闻事件进行回访报道,以新闻中的人物为抓手,借用真人秀的模式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人还是当年的人,只是时过境迁。在时间的推移中,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科技水平甚至于公众的认知都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新的疑问、新的感悟甚至于新的角度必将会与过去产生碰撞。因此,依托于同一个人物,曾经的事件就这样与转变的时空形成了二次互动。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5)

《寻人记》并非为流量寻人,而是为时代寻人。《寻人记》的每一期会依照不同的人物故事提炼出相应的话题,而这些话题,例如升学压力、健康、人生选择等等在当下依然具备着极高的讨论度。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6)

而另一些选题,例如“消费者维权”的故事则是在社会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导向了不同的结局。从2021年回望四十年前的故事,又用曾经的时代重新反思当下的发展,《寻人记》完美地勾勒出了一个思维的闭环。

如果只专注于对社会的思辨,《寻人记》则与传统的新闻深访大同小异,然而,《寻人记》的整体基调更像是一部纪录电影,不过多评价时代的好与坏,反倒是把镜头对准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喜与悲。

当观众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新闻热点人物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寻常之人时,观众便更容易对受访者进角色的并置,从而产生情感投射。

单纯的事件回顾像是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子,激起观众的部分感受。而当观众可以与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情,这份情感则会持续推动观众,让观众愿意在有限的时长中无限放大与拓展自己的理解,最终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湖面”。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7)

怎么寻人?

如果说新闻回访是让曾经的新闻具备更强的现实意义,更加有深度有内涵,那么《寻人记》作为一档真人秀,就必须要让曾经的新闻“活起来”,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有趣”。因此,《寻人记》并未完全依照新闻回访的套路,而是用真人秀的模式保留甚至放大了“寻人”的片段。

香港是目前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并且在过去的四十年间飞速发展,整个城市的建设、人口的流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单依托于过去的影像资料、没有移动电话、没有家庭住址、甚至没有明确的姓名,《寻人记》节目组面临的寻人过程宛如破案揭秘、大海捞针。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8)

但幸运的是,这种层层受阻的天然困境,对于以戏剧化为根基的综艺节目而言可谓是天赐良机。在第一期寻找“大家姐”的过程中,导演们在影像中只能找到一张模糊的儿童中心的图片,然而,依据图片的定位导演们在周边苦苦搜寻都并未找到原先的活动中心,当地的人们也都表示没有见过“大家姐”。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9)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导演组一次试探性地询问后,竟发现远在台湾的同事就是“大家姐”小时候的玩伴。而导演组们一开始所猜测的地点与影像中活动中心的位置实际天差地别。

在“电脑王子”一期中,电脑王子借助影像大数据的搜寻都毫无记录的主人公却被高中母校的校长无意中发现,有趣的是其也并非是依靠本人照片,而是无意中发现主人公的儿子仍在主人公的母校就读,主人公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应届学生的家长名单中。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0)

寻人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校草”一期中,曾经的“校草”伟约瑟本不愿再接受采访,然而重重思虑后,伟约瑟邀约导演组回到了旧影像中第一次接受访问的码头。问及缘由,伟约瑟坦言,当年和自己一同接受采访的朋友因病不幸离世,且因未核实信息,当年的制作组在播出时打错了朋友的名字,出于对朋友的尊重与怀念伟约瑟同意再度出镜。

每期短短五六分钟的寻人过程打破了原新闻题材的严肃性,对影像剥丝抽茧、层层探秘的内核也包裹着人与人关系、情感的纽带,这样真实且立体的环节在真人秀当中实属可遇不可求。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1)

寻到以后问什么?

时隔几十年的回访到底要问什么?这是整个《寻人记》节目的支点。

虽然《寻人记》对每一期的旧新闻都做了大量的资料梳理与背景调研,但《寻人记》的节目组并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而是借用了内焦点叙事的模式,把主动权给了受访者。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2)

“大家姐”一期的重点是强调两代人童年时期的成长与父母的陪伴,“大家姐”小时候父母忙碌,因此需要长姐为母,包揽照顾弟弟妹妹的各项事宜。而现如今,香港的大多数妈妈把重心放在育儿身上,变成了全职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3)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没有急于去做两代人的对比,而是在“大家姐”的带领下回到了“大家姐”小时候玩耍的活动中心,在“大家姐”对儿时的回忆中,引出了时代的差异。

真人秀中素人的出现,经常会为观众带来重重惊喜。但通常情况下,素人对镜头和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较弱,单刀直入的拍摄很难达成理想效果。

层层递进,在培养信任度的基础上建立沟通,尊重正常的情绪发展逻辑,才是平衡素人与真人秀效果的重中之重。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4)

《寻人记》在用最温柔的方式回访最尖锐的话题。面对新闻中曾经会考失利的“校草”伟约瑟,《寻人记》节目组为伟约瑟准备了当年的会考试卷。曾经令人紧张的试卷,对于现在的伟约瑟而言更像是一份突如其来的时光记忆。在和节目组的欢笑中,伟约瑟不仅回答了试卷上的作文题,更回答了“会考失利”的人生考题。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5)

在2021年直接讨论四十年前的事情对谁而言都显得太远太模糊了,观众在观看时也会觉得刻意、假大空。因此,把曾经的事件具象化,以一份曾经的考题为由头,于一个地点生发情感,或是用物件勾连作为线索贯穿,这都是更高级的叙事手法。

每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寻人启事(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16)

在寻找到主人公后,节目组还会邀请主人公及其家人共同观看当年的影片。在探讨升学问题的一期中,曾经参加升学面试的小孩子刘文渊已经组建家庭有了三个孩子,而巧合的是他的孩子们也刚刚经历或是马上要经历升学面试。

一家人齐聚在一起观看旧影像,小女孩吐槽爸爸还没有自己面试时发挥的好引发众人哄笑。同样的事情在两代人的身上发生,以影像为桥梁与时空对话,《寻人记》抓住了影像最有魅力也最特别的作用。

总体而言,《寻人记》不愧为TVB十年的巅峰之作,在TVB资深记者方东升的带领下,《寻人记》在新闻的专业度和节目观赏度上都表现突出。

榨取热点人物的流量或许可以成功地让一档节目迅速占据头条,但播出过后那些还能再度引发的深入思考才是节目真正的意义所在。

《寻人记》在这一点上,做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