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脱贫攻坚 山海情展脱贫致富新画卷

山海情脱贫攻坚 山海情展脱贫致富新画卷(1)

黄轩

现实主义大戏《山海情》在北京卫视一经开播,就引发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从侯鸿亮、高满堂、孔笙组成的金牌制作团队,到黄轩、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等众星云集的演员阵容,乡土气息浓郁的扶贫故事为观众带来特别的观剧感受。

金牌制作团队再出发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以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的“闽宁模式”为命题,通过描写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移民搬迁和探索发展的历程,展现福建的干部专家和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宁夏的真挚帮扶,“闽宁模式”也成为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从《闯关东》《温州一家人》,到《钢铁年代》《大江大河》等电视剧,以个体缩影为叙事基点,以时代变迁为讲述脉络,通过描摹群像抒发家国之志,是以制片人侯鸿亮为首的正午阳光团队擅长的创作模式。《山海情》将目光投向了扶贫题材,聚焦西北百姓如何脱贫致富,如何脚踏实地追求美好生活,以点带面地用平民视角将整个扶贫工程的宏伟蓝图铺展开来。

制片人侯鸿亮说:“总局提出了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这三点要求,一开始我是懵的。”不同于《大江大河》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去发酵打磨,《山海情》的拍摄着实可以用“时间紧、任务重”来形容。无论是对观众还是从业者而言都相对陌生的扶贫主题,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却是格外深远。怎样才能构化出其应有的格局,是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题材,扎根生活,会感受到题材的魅力。”侯鸿亮说。

浓郁地道的西北风情,群星加盟的演技保障,扶贫也扶志的价值表达,《山海情》也开拓了主旋律新的创作思路。

黄轩化身基层干部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飞沙走石的荒漠,缺水少电的恶劣环境,既要说服村民们离开祖辈生活之所,从西海固移民到“一无所有”的玉泉营;又要稳定军心,解决用水通电等基本生存问题,协同村民们建设新家园……这些重担都落到了刚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村干部马得福身上。饰演马得福的黄轩说:“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演一个农村人。这个题材之前也没有演过,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敬佩。我觉得扶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且正能量的事情,是值得歌颂的。马得福是一个基层干部,非常单纯,并且带着一些执拗,从不抱怨,积极地为大家解决问题,真心希望大家能脱贫致富。”

从劝说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马得福的“当家”之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所有拍摄的难都来自于角色,这个人太难了!”黄轩直言。“从头到尾,马得福就没消停过一天,有时候还里外不是人。他永远在一个困难中,永远在为别人解决问题,还不被人理解。说实话,我自己演着演着都觉得换作是我,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耐心。所以,基层干部是真的不容易!”

随着剧情的展开,祖峰、闫妮、姚晨、陶红、王凯、白宇、郎月婷等实力派将陆续登场,展现他们不同以往的表演。

本报记者 刘桂芳

作者:刘桂芳

来源: 今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