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

一、现状

赤水河上一个渡口,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立岩村与四川省古蔺县石宝镇环山子之间,至今名称不一,有的称作“仙家渡”,有的称作“鄢家渡”,甚至有的称作“冤家渡”。到底怎么回事儿?一个渡口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看来这个渡口不一般,肯定有其不寻常之处。

2014年10月,有研究者张付西,专门赴渡口勘察,看到其名为“鄢家渡”,有碑刻为证:石碑立在离渡口500米处,碑身被河沙淹没了三分之二,碑头刻有“毫厘不取”四个大字,碑文是一些排列整齐的人名,乃捐助修建碑刻之人,石碑后面岩壁,经过了打磨,隐约可见“鄢家渡”三个大字。再走500米,又有一个渡口,也有石碑刻着“河边渡口”,石碑后面石壁上刻有“仙家渡”三个大字。

询问当地百姓,鄢家渡、仙家渡名字咋回事?当地人众说纷纭,甚至不知道“鄢家渡”的,还有人把“鄢家渡”说成是“冤家渡”。【1】

据道光二十一年(1841)《遵义府志•水道考•赤水河》:“一水由黔西平定里入仁怀九仓坝,流五十里来注之。又东,至鄢家渡仁怀县界黎明镇北”。鄢家渡是现今仁怀市境内一个十分古老的渡口,仁怀市人民政府2005年第20号文件已将鄢家渡碑刻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

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1)

“赤水河上设有渡口56处,作为川黔边区人民相互往来的通道,较大的有太平渡、九溪口,岔角滩、二郎滩,兴隆滩、蜈蚣岩、沙滩,马岩滩、草廉溪、仙家渡、柏杨坪、鱼塘河、牛困塘,马蹄滩(大河口)、中沙(小河)、许家河等。”【3】

“在渡口南岸的岩脚下有碑刻四通,最早的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奉宪改设鄢家官渡碑’,其余有‘鄢家公渡碑’、‘凿路碑’、‘毫厘不取碑’。崖壁上岩刻四方,分别为‘公渡’、‘仙家渡’、‘鄢家渡晓谕,’另一方字迹模糊难辨。‘奉宪改设鄢家官渡碑’记载了遵义军民府(当时属四川管辖)粮捕厅奉四川巡抚、都察院、布政司、藩司、臬司及川东道各级批示改设鄢家渡私渡为官渡的批文。”【4】

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2)

二、另一段历史

有资料显示此渡口更早叫做“燕家渡”。

贵州毕节燕氏始祖燕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沐英征滇,在水西(今毕节市一带)阿罗密打败元军,沐英留其驻守阿罗密,改名为金州燕子口,为进出川黔滇的要道和盐道,子孙世袭。

播州(今遵义)赤水河边燕家渡,是洪武年间燕乾所建的官家渡口,燕氏常期有人驻守,有关卡,过往的船只货物必须收税。明朝中期,燕乾七世孙燕正邦一支分支到燕家渡。《大明黔宁王府军册·贵州志·燕邵源记》记载:

“正德十二年,永宁张氏、播州杨氏起兵火烧燕家渡,杀燕、邵、吴、郭四族之兵肆佰壹拾捌口。燕正邦私下修书于邵、郭、吴三族,及燕氏驻外之家回兵燕家渡平叛。燕正高领三千火器兵,正邦调肆仟骑兵,正理领藤甲兵叁仟……前来助之……宣慰府调象兵伍仟助之,同叛兵大战燕家渡……邵光烈……同象兵战张氏叛军于赤水,叛军无路,四十八口跳水身亡。杨兵(斌)被战败退回播州。杨兵(斌)上书朝廷,告知此事,朝野大怒,令各族退兵,待降罪。沐绍勋替各族说情。朝(廷)令各族战死之人不得录入军册,降罪灭族。……燕氏邵氏二族参与此事之士均降职罚俸……”。

正德十二年为公元1517年,燕家渡此时由燕正邦驻守。播州土司杨氏、永宁将领张氏为了抗交渡口税收,与燕氏发生战争,火烧燕家渡,烧死燕邵郭吴四姓四百余口。燕家渡燕氏为了避祸,改为鄢氏。半年后,金州燕氏私自调兵,有水西的象兵,还有火器兵,骑兵,藤甲兵镇压,打败杨氏张氏,燕家渡鄢氏才改回姓氏燕。

杨氏第27代土司杨斌上奏朝廷,朝廷震怒,问罪燕氏。黔国公沐绍勋替燕氏、邵氏、郭氏、吴氏求情:金州燕氏私自调兵镇压固然触犯朝廷大忌,犯了重罪;但张氏杨氏为了抗交渡口税收,火烧燕家渡,也着实不可饶恕,且燕氏调兵镇压主要也是为了维护朝廷法度,故应免其重罪。朝廷同意沐绍勋请求,将燕氏降职。经过燕家渡一战,杨氏土司逐渐衰弱了。

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3)

清朝时期,“燕家渡”被改为“鄢家渡”,所以,此渡口的正式名称应是“燕家渡”。改名原因:一是明朝正德十二年,燕家渡“燕”氏曾改姓氏为“鄢”,“燕”“鄢”二字同音,皆为“yān”。二是因为燕氏效忠明朝,清朝时期,贵州燕氏受到压制,故“燕家渡”改名“鄢家渡”。

三、为何有“仙家渡”、“冤家渡”之称?

应是当地人不知晓历史,谐音口误,“仙家”,“冤家”都是常用名词,口口相传导致字音字形走样的结果。

比如“高德地图”在赤水河四川古蔺县一方,标注为“冤家渡”,而贵州仁怀市一方,多说成“鄢家渡”。以史为证:

据专题片《漫步文化茅台:古老的赤水河鄢家渡》介绍:

鄢家渡,又叫仙家渡,有的书又记载成冤家渡。这个渡口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悠久,目前能看到的明代末年朱燮元的《督蜀疏草》和《督黔疏草》都重复地提到这个地方。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朱燮元,明朝军事家,天启元年(1621)受命征讨“奢安之乱”,至崇祯十年(1637)底平定西南,官至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赐尚方剑,后官进少师,左柱国,崇祯十一年(1638)病逝,初谥“襄毅”,后改谥“忠定”。

原来是明朝末年兵部尚书兼四川巡抚朱燮元镇压“奢安之乱”发生的故事。

奢崇明是明朝四川永宁宣抚司土司,永宁即今之泸州市叙永县,彝族。

安邦彦是明朝贵州水西宣慰司土司,水西宣慰司管辖范围大约在今毕节市一带,彝族。

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4)

天启元年(1621),辽东后金崛起,朝廷征调水西兵前往镇压,奢崇明趁机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在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起兵,围贵阳两百多天。最后被四川巡抚朱燮元、石柱总兵秦良玉、四川总兵杜文焕、贵州巡抚王三善等平定。

虽然奢崇明,安邦彦于崇祯二年(1629)战死,但后续叛乱仍在。

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

四川巡抚徐可求、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鲁钦(总理川、贵、湖广军务)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

其中有一战就发生在鄢家渡。原先争夺土地打的不可开交的奢寅(奢崇明子)、安邦彦,为了保住世袭土司职权不被改土归流,反而调转枪口,联合起来在鄢家渡对抗明军长达半年。

另一件事,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第三渡,有一支军队就在鄢家渡渡过赤水,北进古蔺。领导人是彭雪枫,由于行动非常秘密,以至于很多人不知晓。

1935年3月13日,中央军委已电令“迅速夺取与控制赤水河上游的渡河地点以利作战”。命彭雪枫部一个连,从岩孔经后山、茅坝直奔鄢家渡控制渡口。【5】

四渡赤水河有哪些高明之处在哪里(仙家渡鄢家渡冤家渡还是燕家渡)(5)

(图片采于《漫步文化茅台》专题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