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

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顺口溜:馋嘴婆娘想年下,过了十五没想法;突然想起个二月二,一下笑了个仰八叉。从这个笑话中可见,在民间二月二是除夕和元宵过后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

农历的二月初二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民俗里称“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作农事节、青龙节,春耕节等。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1)

客观地讲,二月二龙抬头里的“龙”,指的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而是指古代天文学划分的“二十八星宿”中东方青龙七宿星象

每年二月二日,星像中的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被民间称为“龙抬头”。在《易经》中 二月二正是仲春卯月,在五行中属木,卦象为震,表示“龙”改变了潜伏状态出现在地表,叫“龙抬头”也非常贴切。

民俗里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在民间,龙抬头代表春天来到,雨水增多、天气回暖,农民也该开始准备田里的生计了。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2)

二月二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它的传说和风俗也很有意思:

01、二月二剃龙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要说这个传统节日流传最广的风俗,那肯定是“剃头”,也就是理发。人们受“正月理发si舅舅”传说的影响,又想取个剃龙头有精神的好意头,就纷纷选择在这一天理发。

理去攒了一个多月的长发,剪去三千烦恼丝,开始精神百倍地投入新的挑战。

二月二理发,也和“龙抬头”有关,潜伏了一个冬天的龙要开始昂首挺胸大干一场,当然要把头上的“乌云”剃掉,干净利落、轻松上阵。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3)

二月二,孩子剃个头,借龙抬头的吉时,祈求孩子健康成长,聪明好学,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大人剃头,寓意辞旧迎新,新年有个好兆头、好运气。

02、二月二金豆开花,青龙抬头

传说古代有位皇上贪睡误了祭天,龙王一气之下就下令三年不准降雨、以示惩罚。

连续的干旱,百姓们早已是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龙王的小儿子青龙看到百姓们的惨状很是难过,就趁着父王出门时偷偷给人间降了场雨。

龙王知道后特别生气,就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颁下旨意:擅自降雨触天规,当受山下万年欺。要想重回龙王府,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都听说了这事,心中不忍,天天想着怎么让金豆开花。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4)

二月初二这天太阳很好,百姓们翻晒玉米、黄豆时发现:金灿灿的豆子和玉米粒像极了金豆。于是就赶紧把“金豆”放进锅里炒,不久这些金豆就“劈劈啪啪”开了花。

龙王见状,不得不放了小青龙。玉皇大帝听说后,马上升了青龙的职,让他和父王一起布雨,从那之后民间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以后每年的二月二日,人们就会拿出金豆花感谢青龙,一直流传至今。

03、二月二日吃龙食,祈求一年好运气

潜伏了一个冬天的“龙”在二月二终于抬头,那一定是精神抖擞、龙威大振,所以这天民间在饮食中也有不少讲究,以配合龙运。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5)

首先是早上要吃春饼,也有地方说是“二月二、摊煎饼”。用面和鸡蛋葱花等搅成糊状,倒进锅里加热成黄色的软饼,名曰“摊龙鳞”;

其次是吃面,北方人会在这天的中午要吃面,最好是加了鸡蛋、比较劲道的龙须面,一根根圆润均匀,再配以青菜肉片,汤多面少,美味不燥,名曰“做龙须”;

最后是晚上的炒糖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天吃糖豆,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无论是种田的,还是不种田的,在“龙”的护佑下,都能求上一年的好运气。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6)

04,二月二龙抬头,妇人针线要放手

《燕京岁时记》里说:二月二日,令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是说,二月二这天龙抬头,除了做龙鳞饼,吃龙须面之外,还有件事不可以做,那就是:这天不要动针线。

老话里说,这天动针线会伤了龙眼,家里老人孩子容易生眼病。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不能忘(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剃头)(7)

结语:

二月二是个大日子,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我们也该开动了。去理个发把自己收拾得利落、精神,再换上身干净的衣服,以全新的面貌开始奋斗吧!

相信,龙抬头,我们的运气也会抬头,未来一定会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