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

端午节是传统佳节,历史上也有不少和端午节有关的对联,让人们津津乐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关注我,一起来欣赏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对仗精妙,文采飞扬,令人拍案称奇。

第1副对联:竞渡吊怀沙,看沙边兰艇飞回,好似三湘帆外转;到门传立雪,怪雪后梅花落去,翻从五月笛中来。

大家熟悉的端午节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菖蒲酒,挂艾草等,而古人往往在端午节这一天邀请戏班子登台演出,增加节日的快乐氛围。

古代某年端午节,江西婺源高沙村的“程员外”出钱邀请戏班子来村里给老百姓唱戏。

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1)

这样有面子的事,自然要来点对联“夸耀”一下。于是乎,程员外就邀请了一个文人替他写下了这副戏台的对联。

这副对联一出来,立刻让文人们刮目相看,传为美谈。就连程员外脸上也分外有关,让他这次的“买单”特别出风头。

为什么说这副对联好呢?前人评价说:“切时,切地、切姓、切事,运用入妙。”

什么叫切时?就是对联紧紧扣住端午节的日子。“竞渡吊怀沙”、“兰艇”等字眼,都体现了赛龙舟、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2)

什么叫切地?“沙边”与高沙村有关,“三湘”指的是湖南,“梅花落去,翻从五月笛中来”,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指的是湖北。

婺源在江西,恰好与湖南、湖北毗邻,这就是切地。

什么叫切姓?下联程门立雪的典故,符合程员外的姓氏。

什么叫切事?对联说的是程员外出钱请戏班子,下联的“雪后梅花落,翻去五月笛中来”,借诗中的吹笛来形容唱戏时候的音乐情况,说明戏曲的精彩动人。

所以说,这副对联不但对仗精妙,而且文采飞扬,属于端午对联的精品,令人不得不佩服。

第2副对联: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

古代福州过端午节有个特殊的习俗,那就是类似贴春联的“午时书”。

午时书,顾名思义,就是端午的午时贴在柱子上的特殊对联:“五日午时,又必用红笺书对句,贴于楹柱。”

当时福州有个人叫徐五,这个徐五是个屠夫,没有正经读过书,但是颇有文采。徐五最有名的对联就是:“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3)

后来,官员“曹学佺”闲逛,看到徐五这个对联,大为赞赏,多次称赞这个对联。所以后人也有人认为,这个对联是曹学佺所写了。

言归正传,徐五在端午节的时候呢,也在门口的柱子上写了“午时书”:“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

但是他这个“午时书”有点说反话,有点反着来的意思。对联说,我徐五这个人没有文化,所以端午节就没有漂亮的午时书了。我是个目不识丁的人,没法和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真是内心惭愧啊。

徐五说自己没有午时书,但是他的话本身其实已经是“午时书”。这是一种巧妙的构思,堪称“不对之对”。

(再举个例子,某次老师和徒弟对对子: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我们看后一句,学生好像说自己不会对对子,让先生先试着对对子。但其实,回答的这句话,本身就在对对子了。)

显然,徐五的“午时书”,是对当时人们争相题写午时书的一种揶揄。徐五本人说自己目不识丁,这是谦辞,谦虚反而可以看出自负与得意。

据说,曹学佺看到这个午时书,大为叹赏:“兄台真是才子也。”后人有诗赞曰:“最是故乡文物盛,屠门也贴午时书。”

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4)

第3副对联:赤帝骄人重五日;素王去我二千年。

上联指端午节,下联指孔子。对联的妙处在于数字词,“重五”与“二千”妙不可言。

孔子被誉为“素王”,这里不具体展开,我们主要看上联。

多数的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根据南越地区相关资料记载,端午节是归炎帝或者火神祝融掌管,古人在五月初五这天是祭祀炎帝的。

端午节七字对联怎样写(3副端午节极品对联)(5)

至于吃粽子,在当地的文化中,糯米也是火的一种象征,祭祀炎帝自然要用糯米做的食物,粽子也就诞生了。

所以,我们看这个上联,其实也为我们后人展示了特有的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