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需要哪些前端技术(元宇宙的网络基础)

元宇宙需要哪些前端技术(元宇宙的网络基础)(1)

互联网经过 30 年的发展,当下正处在 Web 2.0 向 Web 3.0 演进的重要阶段,而元宇宙是 Web 3.0 的一个大的应用场景。

从菜农的故事说起

元宇宙是人类的历史长河里的下一代网络。如果仅从互联网的历史来看,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有人称之为“3D 版的互联网”,也有人称之为 Web3.0。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也称为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网络服务,为浏览者在互联网上查找和浏览信息提供了图形化的、易于访问的直观界面,其中的文档及超级链接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节点组织成一个互为关联的网状结构。

1990 年 12 月,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 - 李(Tim Berners-Lee)制作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也是网页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自此开始,这个网状结构开始了从 Web 1.0到 Web 3.0 的征程。

元宇宙需要哪些前端技术(元宇宙的网络基础)(2)

Web 1.0 是“只读”的互联网。这就好比个体户在自家农田旁边或者自家门口卖菜。优点是距离近、能自主;缺点是菜的种类极其有限,辅助卖菜的工具和环境都得自己准备,还得准备大量的零钱,而且缺少人流量。对应到互联网,Web 1.0 的用户使用网页浏览器,阅读网络信息,也就是用户参与的是“只读”的互联网。

Web 2.0 是“可读可写”的互联网。这就类似农村或城镇赶集的菜市场,有专门的人或组织来管理,包括搭建场地,提供保鲜、切削剁砍等工具、整钱换零、清理和准备环境等,收取管理费或手续费。对卖菜的人而言,优点是:人流量大大增加,“拎包入住”交租金即可;卖菜的人也可以买菜,买到自家没有种植但又想品尝的菜,而赶集的人除了买菜以外也可以卖菜。对卖菜的人而言,缺点是:自主性减弱,要办营业执照或获取某种资格;菜市场逐渐形成垄断地位,如靠科技、管理水平、市场配置能力、资本和市场地位等把其他竞争的菜市场都扼杀在萌芽之中,只要愿意,菜市场管理机构可以坐地涨价,收取 30% 甚至更高的手续费。对应到互联网,网站从新闻、信息等单向传输的传播属性走向用户创造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互动、双向传输的交互属性,从文本走向图片、音频、视频兼具的多媒体形态。Web 2.0 演化为平台,用户既可以看又可以发表信息,是“可读可写”的互联网。国内外的代表有: Blogger、新浪博客、脸书(Facebook 已更名为 Meta)、推特(Twitter)、YouTube、Musical.ly、优酷土豆、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

Web 3.0 是“可部分拥有”的互联网。Web 3.0推动了价值的重新分配,但问题随之而来。假设有一个后来成长为食品雕刻师的菜农,闲时用菜市场的切削工具将胡萝卜雕刻出美丽的植物和动物,那么这个雕刻品的所有权归谁?可以自主出售吗?卖的钱归谁呢?假如买主 A 拿着美丽的雕刻品出去炫耀(相当于宣传、传播),被爱不释手的买主 B 用更高的价格买去,买主 A 获得的差价如何分配?买主 B 在雕刻品上再次加工和创造,使得这个雕刻品更精细、更好看了,买主 C 用买主 B 购买价格的 10倍甚至百倍的价格买走,买主 B 的收益又该如何分配呢?

下一代“菜市场”,或者说理想的“菜市场”,应该是怎样的?生产者甚至传播者、消费者也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权、话语权,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例如,菜农甚至包括买菜的人,通过众筹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菜市场,管理规则大家一起讨论,最终推选领导班子来管理。虽然效率可能低,但容易达成共识,手续费将更合理,这个管理体系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尽力保障生产者的收益大部分归自己。

说回互联网,上述比喻可能并不恰当,但类似的问题不容小觑。当人类生活的时长、深度和广度在元宇宙或数字世界里逐渐增加时,人的数字身份、社交、信用、情感、精神需求、数字资产等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2020 年 12 月,韩国游戏玩家因花费近 3 351 万韩元升级的游戏角色无故消失,将谷歌等公司告上法庭;2020 年 1 月,脸书、推特、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封锁了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账号;2021 年,国内一场官司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焦点在于游戏玩家的金币、道具、装备等到底归游戏公司还是玩家。

问题的核心在于用户的数据谁做主?以往互联网巨头利用用户隐私数据,通过大数据和 AI 实现精准营销,在用户为了获取便利并不那么看重隐私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然而,随着政府、组织、个人越来越重视隐私、数据确权、数字资产,这类红利逐渐见顶。Web 3.0 的出现和引起大家的重视,正是因为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和挑战(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冲突)。

Web 3.0 和元宇宙的关系

元宇宙是 Web 3.0 的一个大的应用场景。所谓元宇宙,是指以区块链为基础,虚实融合的,由创作者驱动的,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简称多维共创互信网。

多维指的是虚实融合,包含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融相生。物理世界的人操作其在元宇宙的化身,即 Avatar(虚拟人),采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扩展现实(XR)、裸眼 3D、全息投影、脑机接口等技术,先是视觉、听觉,继而加上触觉、体感、嗅觉和味觉等,未来或许还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刺激神经,逐渐形成虚实融合、身临其境的感觉。

共创是指创作者驱动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用户集消费者、宣传者、生产者甚至投资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共创、共治和共享的新经济模式是一种“利益相关者制度”。

互信指的是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元宇宙的身份系统和经济系统。其底层网络基础是 Web 3.0 这类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从目前来看,元宇宙是多维共创互信网,是下一代互联网,它的网络基础是 Web 3.0。从长远来看,元宇宙是下一代网络,即从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演化到创意、思想、意识的协作网络。出现元宇宙的原因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能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丰富的体验。在元宇宙里面,用户集消费者、生产者、宣传者、投资者等两种或多种角色于一身。

当下,我们可以把元宇宙看成是一个场景共同体。其实,元宇宙不仅是 Web 3.0 的应用场景,也是 5G、VR/AR、AI、物联网、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FT)等的应用场景。未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组合的元素将涌入元宇宙,对元宇宙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