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新言“公冶长”十四,萝卜/摄影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姓端木,名赐,孔子弟子。

孔文子,姓孔名圉,谥号“文”。卫国大夫。

谥号,某人死后,后人对其的定论尊称。不过这谥号,有好的评价,也有是差评的。而“文”的谥号,当然是好的评价,和盖棺定论!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这“文”的谥号从何而来,为什么给他“文”这么高的“身后”评价?孔子说,孔文子聪颖、领悟快而且还好学,(身居大夫高位)还能不耻下问,向比自己职位、地位低的人虚心求教学问,所以孔文子配的上他的这个“文”字的谥号。

按照笔者理解,在历朝历代谥号中能加个“文”字的人,生前不是有文章传世,就是有文采、文才,有文化,有学问的……其实,一个人天资聪颖,已经很难得,而且他还孜孜以求的好学,那他的学问肯定差不了。而对于孔文子这样位高权重的士大夫,不仅能勤学不辍,还不自视过高,能秉持“道之所在,师之所在”的理念来向周围各种人学习,这就更了不起了。所以“文”这个谥号,孔子解释起来心安理得,孔文子享受这个谥号的“礼遇”也当之无愧!

萝卜/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