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

万众期待,大V们竭力推荐的历史大剧《山河月明》播了几集之后,出人意料的被骂一片。

这部剧就是穿着古装、演现代戏,太缺乏历史厚重感和代入感了。”

“披着历史皮的言情剧,不符合历史和规制的戏太多了,根本就不是历史剧,是无脑爽文剧。”

“一部历史电视剧,弄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絮絮叨叨有扯家庭淡,老子、儿子,婆婆、媳妇、妯娌和兄弟,乱死了!”

“文戏过于现代,没有历史代入感,武戏过于浮皮潦草,没有战场的压迫感和刺激感。”

“场面挺大,台词拉跨,分分钟出戏。”

“不顾史实,不合理的剧情笔笔皆是:朱棣和李景隆和符离公主搞三角恋。”

“铁弦和姚广孝竟然成为了师徒,剧中朱棣的大哥朱能实际上比朱棣要小十岁。”

有人高呼:“高希希,求你了,请你放过历史剧吧!”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1)

这么好的题材,为什么不让历史剧的榜一大哥张黎来导?”

“不好看,胡诌八扯,弃剧!弃剧!”

看了这些反响和评价,甚至谩骂,估计费心费力的高导演哭晕在厕所里了。

高导演哭晕在厕所里冤不冤?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2)

如果从一个正常的影视剧制作角度而言,一个导演是一军主帅,电视剧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都是第一责任人。

从这个角度说,骂他一点也不冤。

他拍的历史剧的确不怎么样。

从《新三国》开始,高希希导演所拍历史剧枉顾史实,剧情不考究,台词过于现代化的毛病就初露苗头,被网友和观众大吐其槽。

诸如:曹操兴奋地大喊:“赵云,我爱死你了!”

三国时代的刘备一本正经地说着明朝的名人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诸如此类的搞笑场面和台词,数不胜数。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3)

观众吐槽连连。

难道高希希不知道这些吗?

作为一个拍过许多大型历史剧的导演而言,他应该是知道的。

可是,他也有苦衷,有些事他也无法控制,不得不向资本低头。

以前拍历史剧都得两三年,别的不讲,光剧本就得写一年,还得改了再改,而现在要是用这个进度拍,那资本肯定是不高兴的,太费钱了。

过去拍电视剧,导演是真正的大哥,现在,由于资本的过度介入,导演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二哥”的角色。

最后拿主意,定盘子的一定是资本,而不是导演。

著名编剧汪海林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过去投资电视剧的老板只管投钱、追小美女,其它的都不怎么干涉,都是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干。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4)

现在,不同了。

资本在影视剧的制作中都是起主导作用的,剧本是否过关,哪个演员来演,演员怎么演,风格是什么,都是资本来定,导演只不过是资本意愿的一个具体执行者而已。

也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外行领导内行,肯定要出问题的,这是一定的。

资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想赚钱就得追求高收视率,想追求收视率高就得讨好广大的电视观众。

而现在绝大部分的电视观众看一部电视剧,只是为了看个热闹,只是为了消遣时间而己。

一般情况下不会像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人那样以挑出一些专业性的毛病出来。

或者说这种可以挑出毛病的文化人只是一小撮群体,相对于大面积的普通观众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在资本的干涉之下,为了更大范围的讨好观众,追求更高的收视率,

导演只能在艺术和收视率之间找平衡,争取刀切豆腐两面片,既要满足了资本,也满足了观众。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5)

这也是《山河月明》一播出就收视率第一的原因所在,至于被骂得狗血喷头,那只是一小撮吹毛求疵的小群体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剧情方面,比较专业的观众喜欢看权谋、宫斗,比如像《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那样的电视剧。

可是,大部分观众更喜欢情情爱爱的故事情节,不愿意看颇为烧脑的权谋宫斗。

对于,一些文绉绉的文言台词,很多观众既看不懂,也不愿意看,太考验文化功底,也太费脑子。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6)

你可以说这些观众是“吊丝角度”,但是,现在的影视剧市场就是“得吊丝者,得天下”。

不要忘了,就连历史剧的带头大哥张黎也拍过《武动乾坤》这种无脑爽文剧。

这就是现在电视剧市场的现状,这就是江湖。

江湖不一定都是打打杀杀,江湖也有人情世故。

作为一个通俗电视剧导演,只有讨好了吊丝,让吊丝爽了,才会有流量,才会有高收视率,才会让资本满意。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7)

就算拍出来的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资本高兴,作为只是“二哥”的导演,能有什么办法?

没办法。

有人很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像高希希这样的二五眼历史剧导演总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为什么总有资本找他拍戏?

原因很简单:高希希导演听资本的话,不给资本找麻烦,而且懂得向广大的观众妥协。

而且也能接受被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观众冷嘲热讽,甚至被骂得狗血喷头。

这就是传说中的“适者生存。”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8)

电视剧,并不是记录历史,它只不过是一种供普罗大众消遣的一种商品而己,类似于过去的评书。

普通观众没有那么多历史知识来分辨剧情是否符合史实,只要有意思,有看头就行。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有像“于正剧”这种在专业性比较强的观众认为是无脑爽文剧大兴其道,受到许多观众的追捧。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剧的天花板《大明王朝1566》当年的收视率惨不忍睹。

观众不是史学家,也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他们都是普通人,只想图一乐消遣一下无聊时间的普通老百姓。

像《大明王朝1566》这样考究精致的大菜,不一定会受到他们的喜欢。

高希希怎么火的(山河月明骂声一片)(9)

而高希希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大受资本的欢迎,才会有那些多拍剧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