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

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由于战争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实现计划性于战争,较之实现计划性于别的事业,是要困难得多的。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出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语出于《礼记.中庸二十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跲:绊的意思。“言前定,则不跲"就是想发言,要先想好,出口才流畅,不致于结结巴巴。疚:本为长期慢性病,这里引伸为忧愁悔恨。“行前定,则不疚"就是在行动之前要先打定主意,才不后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有计划才能成功,没有计划就要失败。说话、行动、做事都是如此。

浅解: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引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成语,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心中有数,有计划性。即使是很难按照自己预先计划进行的战争也应如此,否则,盲目行动就会失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