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

#天南地北大拜年#

小时候的过年真的很有意思,期盼的新年到了,热热闹闹地过,好玩,还很文艺。

大年三十晚上睡觉前,妈妈将我们三姐妹的新衣服从柜子里拿出来,分发给我们,我们各自欣赏着自己的新衣服,心里乐开了花,就等天亮了,穿上新衣服过大年呢。

北方的春节,很冷很冷的。我们过年的新衣服是红棉袄、蓝棉裤、红棉袜、红条绒棉窝窝,还有红、绿色方格大围巾。除围巾外,全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1)

过年的新衣色泽艳丽,红配蓝,浓浓的乡土气息,甚是喜庆。

不等天亮,我们三姐妹都穿着一身新衣服,前后院的、大门外的先放一通鞭炮。说起放鞭炮,我们可好笑了,因为都是女孩子,个个胆小,只能是我这个当姐姐的领头了,妹妹跟在后面看热闹。我先将鞭炮掛在竹杆上,再在地上点一堆柴火,然后将长长的掛好鞭炮的竹杆慢慢伸过去够着火,一通噼里啪啦响,吓得妹妹忙捂耳朵,鞭炮炸的四处飞扬,我们的新年就从鞭炮声中开始了。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2)

初一早上,一成不变的新年饺子,调着油泼辣子、蒜泥、葱花、酱油、醋,甚是好看,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刚一吃完,我们就急不可待的出门玩耍去了。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3)

整条村道,孩子们多极了,都穿着新衣服,互相欣赏着,嬉闹着,跑着,追着,叽叽喳喳象小鸟一样欢快,好不热闹。

春节期间,有的在白天、有的在晚上,各村都在唱大戏。有戏台,敲锣打鼓,二胡伴奏,演员都是各村会唱戏的大人们,排练了一冬天的折子戏。上台化妆、穿戏服,很专业的样子。

我们这些孩子们,过年很是开心,因为除了吃、喝、玩乐、看戏、走亲戚外,啥也不用干,撒了欢的玩。大过年的,大人很少的不说不骂不打我们,我们就越发地疯玩。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4)

说起看大戏,我们不只是看自己村里的大戏,还要三五成群相跟着,跑几里路去外村看大戏,一路欢乐一路走,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村,乐此不疲。

说起看戏,老老少少皆喜欢。我们陕西的戏种很多,有秦腔,眉户戏,老腔,碗碗腔等剧种。各剧种各有各的唱腔,各有各的味道。秦人唱秦戏,唱的如醉如痴,唱的过瘾;秦人听秦戏,听的带劲,听的舒坦。

秦腔多苦情戏,朴实、悲壮、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秦腔折子戏如《窦娥冤》《三滴血》《周仁回府》《辕门斩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苦情戏,演员演绎传情传神,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看着看着就跟着哭起来了,沉浸在剧情中不能自拔。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5)

《三滴血》剧照

老腔豪放激昂、铿锵有力,具布阳刚雄浑的韵致。一声“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响彻大江南北,激动人心。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6)

眉户戏《梁秋燕》,生动活泼,流畅明快,听着都快乐,满心欢喜。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7)

《梁秋燕》剧照

看戏热闹,戏中的故事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回味无穷,思考良久,影响深远。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8)

我们除了看戏就是玩。那时候,玩的花样,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创造。踢毽子,跳房子,甩三角四角,唱歌、跳舞、过家家。

没有像样的玩具,一块小瓦片或小木片,地上画上格格,跳房子,有规则,违规下,顺序上,一玩就能玩半天。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9)

各种废纸,都能叠成三角或四角小面包,小朋友各拿一叠,甩面包玩,甩面包是有技巧的,有输赢的,一会儿赢的一方手里拿不下,输的一方两手空空,愿赌服输。输了可以借,借了再玩,最终结果难以预料,犹如打麻将。

新年还没过几天,直至正月15,一群一群的小孩子,每晚点着红灯笼村上到处转悠,远远看去,各式各样的灯笼,红光闪闪,移动着,跳跃着,一不小心灯笼就燃烧起来了,好壮观的。点灯笼也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节目之一。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10)

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玩中建立群体感、边界感、规矩感;玩中生智慧,一遍又一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成功中提高,提高了技能,磨练了意志。现在想来,这也是孩子们在成长,在玩耍中演练着走向社会的模拟训练,人生就此开始,多好啊!

那个年代虽然很穷,但年过的有讲究。

走亲访友,一天一家,饭不吃不归,亲亲热热,亲情满满。

那时候虽然很穷,但文艺气氛却很浓郁,传统戏曲中的唱词、唱段深得人心,人生哲理,做人道理,经验、教训贯穿于其中,传统文化在传承,寓教于乐。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场景历历在目,唱腔响耳边,不时还能啍上几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受益终生。

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回忆满满(小时候过大年热闹)(11)

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时候的年味很浓烈,浓烈的年味不再有,几多回忆几多乡愁。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