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1)

一,最重要的角色

谁都知道,蒙上眼睛可以听音乐,但不能看图片。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游戏:某天上午 10 点钟,你把眼睛蒙上,我带着你去田间面对一个干草堆站着。接着,我把蒙住眼睛的手帕取下来,让你仔仔细细地观察干草堆。

五分钟之后,我会再次蒙上你的眼睛,把你领回去。下午 5 点钟,我会再带着你重复一遍上午的动作。这一次你看到的干草堆和上午看到的干草堆虽然是同一个,但颜色、明暗和阴影部分却大不一样。也就是说,你下午看到的干草堆完全不同于上午看到的干草堆。

其实,只要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白天的干草堆每隔一段时间,颜色和亮度都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我为什么只让你看五分钟了,因为那样光线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做完游戏的小朋友应该能认识到,如果一个画家要画出同一个干草堆在不同时间的样子,他就必须画出不同时间的干草堆,而且每一堆都会不一样。

近代法国画家做过类似事情。当时,他们举办了一次画展,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房间的墙壁上,参观者可以随意欣赏。人们很快发现,这些作品和以往看到的绘画作品很不一样,它们就像是对干草堆快速一瞥后留在脑海里的印象。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2)

是的,展出的作品的确是画家们在快速观察后留在记忆里的颜色和光线,它们被称作“印象”,那些画家也由此被称作“印象派画家”。

以前的画家通常会把一匹马、一个干草堆画成一种颜色,不管它们在某种光线下是否真的是那个样子。要知道,一匹黑色的马并不总是黑色的,一堆黄色的干草堆也并不总是黄色的。当富于变化的光线照射过来,黑色的马看上去有可能像是蓝色,黄色的干草堆看上去有可能是灰色的。

以前的画家还总喜欢用褐色、灰色、黑色来表示影子,如果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影子并不只是这几种颜色,它更接近于绿色、蓝色、紫色或其他颜色。

当然,画家的画笔很难表现出室外某个物体原来的光线和颜色,因为颜料的颜色不可能像自然光那么亮。你还记得画家康斯太勃尔的故事吧,那些印象派画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让画面的颜色看起来像日光一样明亮。

他们把不同颜色的色块一点一点地涂上去,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明亮,可是在参观者的眼里,这样的作品却和传统的作品很不一样。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3)

正是这个原因,参观者并不是很喜欢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他们已经习惯欣赏某类作品,对变化很大的另一类新作品不可能一下子接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才开始试着理解印象派画家,并逐渐明白对方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画法。

有一个印象派画家叫克劳德·莫奈,他经常乘着马车跑出去四处观摩,马车里装满了画布和颜料,随时都可以停下来画画。有时候,莫奈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只画同一个场景。当周围的光线发生变化,他会换一块新的画布重新创作。

你能想象吗?

莫奈曾为同一个干草堆画过 15 幅画,每一幅都呈现出不同的光线和色彩。他还为一座教堂画过 20 幅画,表现出教堂在一天中的不同样子。如果只看其中一幅,你可能觉得没什么意思,但若是连起来看,就会发现其中的趣味了——原来它每天每时都不一样呀!

另一位印象派画家叫马奈,名字听起来和莫奈比较像,他才是印象画派的创始人。

在画画时,马奈起初并没有像莫奈那样把画面处理成许多闪闪发光的小色 块,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才开始大量运用莫奈的画法。

有人曾经问过马奈,在他的某一幅画里,什么是最主要的。马奈回答:“光线,最主要的永远都是光线,而且是在我的任何一幅作品里。”的确,光线是印象派画家着力展现的重点。

马奈有一幅作品,名叫《吹横笛的少年》。从这幅作品里,你可以看到虽然光线是“最主要的”,但画中的“人”比“物”显然更有趣一些。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4)

二,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是什么?

它是指印象画派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绘画流派。还记得吧,莫奈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画就属于印象派作品。在印象派作品中,光线是“最重要的”。

保罗·塞尚就是一位后印象派画家,他也是法国人。

这位画家最初属于印象派画家,但是后来他想把印象派作品画得更具有立体感,像古典大师的作品那样经久不衰。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画果然有了立体感,虽然还不像其他大师的作品那样出名,但塞尚一直在努力画画。

可惜的是,在有生之年,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一直卖不出去。直到去世以后,他的画才受到大家的欢迎。

比较幸运的是,塞尚比那些穷画家的境况要好的多,不用卖画也能在法国南部农场过着安逸的生活。

文森特·梵高是另一位后印象派画家,他比塞尚要年轻一些,生活经历完全不同。梵高是荷兰人,曾经在某个画店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可是,每当顾客有意购买那些不怎么样的画时,梵高都会说服对方不要购买。这样子怎么可能继续工作下去呢?没过多久,他就离开了那家画店。

接下来,梵高做过几个月的老师,后来因为脾气暴躁而宣告结束。他又成为了一个牧师,这个牧师也没当多久,因为他很快就厌倦了牧师要读的课程。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5)

几经挫折之后,梵高动身前往比利时,为辛勤工作的矿工们传教。

慢慢地,接触的矿工越来越多,梵高看到了越来越多不公平的现象,他非常同情可怜的矿工,便把身上的钱全都给了他们,结果自己差一点儿饿死。从那时起,梵高开始学习画画,经常给一些贫穷的人们画很多素描画。

幸亏他有一个好弟弟,弟弟寄来一些钱帮助梵高维持生活,并资助他回到巴黎继续学习画画。学成之后,梵高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定居,同时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仔细观察梵高的作品,感觉他像是用大量可以蠕动的彩色线条代替了印象派作品中的色块,如同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完成。有个朋友曾说:“他画得太狂热了,光看他画就觉得很可怕。”

在所有的著名画家中,梵高可能是结局最悲惨的一位。

他逐渐丧失理智,变成了一个疯子。梵高经常会去一家咖啡馆,里面的女招待和他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女招待请求梵高送给自己一份礼物,并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实在没礼物可送的话,就把你的一只耳朵送给我吧。”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6)

那年的圣诞节,女招待收到了一个包裹。她本来以为是一份圣诞礼物,结果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掉出一只耳朵!女招待当场惊呆了。后来,人们在床上发现了可怜的梵高,他居然真的用一把剃刀割下了自己的右耳。

事后,这位疯子画家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他的病情略有好转,又创作出不少作品。但是,随着病情时有反复,梵高的精神意志完全垮掉了。后来,在一次发病过程中,这个家伙抓起手枪冲着自己开了一枪!

梵高死了,一位著名画家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后印象派画家中还有一位杰出的代表,名叫保罗·高更。高更是个法国人,小时候便离家出走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他乘着轮船去海上四处漂泊,后来当上一名水手,去过世界很多地方。回到巴黎以后,他开始学习经商。

如果没有离家出海的经历,高更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画家。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家商店的橱窗里摆着许多画。那些画中的色彩和光线,与他在太平洋岛屿上看到的一模一样。高更马上想起曾经的航海经历,并立刻追问画的作者是谁……就这样,他结识了越来越多的画家。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7)

新的朋友、新的见识促使他拿起了画笔,开始自己学着画画。在梵高还没有变成疯子之前,高更和他成了好朋友,两人甚至在一起住过一段时间。梵高发疯以后,高更便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虽然离开了好朋友,高更却一直无法忘记太平洋岛上的那些美丽岛屿。思考了很久以后,他再次打点行装,乘船前往塔希提岛。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上,画家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他像岛上的原住民一样生活,完全不像一个接受过文明教育的白人。

需要说明的是,高更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正是在塔希提岛上完成的。

这些作品完美地表现出热带地区的那种明媚色彩,表现出原住民在玩乐、休息、劳作时的各种场景。在欣赏者的眼里,它们是一幅幅风情浓郁的优秀作品,但是画家高更的眼里,它们是能够容纳心灵的美好世界。

莫奈梵高都是印象派么:两分钟看懂印象派(8)

作者简介:希利尔,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创建了著名的卡尔维特教育体系。他了解传统教科书的弊端,为孩子们编写出一套趣味盎然的地理、艺术、世界读物。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标题为编者所加,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