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的三不孝包括哪些(孟子的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封建礼教的说法,今天已不适用。但在人们的口头上和古装电视剧中还会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特别是在古装电视剧中有“纳妾”的情节时,剧中人还会以这句话作为“纳妾”的根据。此语出自《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的三不孝包括哪些(孟子的不孝有三)(1)

孟子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底古时不孝有哪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一味顺从纵容,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和引导其向善向正向进步,继而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清贫,父母年老,自己却贪图安逸享受,不去努力奋斗入仕途,用正当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繁衍,这是第三种不孝)。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三者中无后为大。

孟子说的三不孝包括哪些(孟子的不孝有三)(2)

不孝有三

这三不孝,是让人们向正、向善、向勤劳的正能量。看看我们现在多少人啃老、怕压力、辛苦、考核,而不去工作?或工作的时候都逃避这些?而对父母的过时、过气、跟不上形势的观点,能否用温和合理的方式帮他们提醒、修正呢?对待婚姻和子女,我们有承担了榜样作用多少呢?

在原始宗法制时代孝有三个层面:其一,“生,事之以礼”;其二,“死,葬之以礼”;其三,在死后的漫长岁月,子子孙孙“祭之以礼”。并进而得出结论,“不孝有三”应该是: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听书讲古,经常能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篇,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并没有解释此“三”究竟是哪些。

虽然孟子没有明示,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起码是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赵岐注云: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孟子说的三不孝包括哪些(孟子的不孝有三)(3)

不孝有三

下面首先说“不孝有三”指的是什么。据《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三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白话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由此可见“第三个不孝”原意指的是“不结婚的人”。

其次说孟子的讲话: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针对着舜说的。舜娶亲前没有请示父母,是因为“父顽母嚣(父亲愚钝,母亲浮躁)”。如告诉父母会“不得娶,而以无后为惧,是以不告”。孟子认为舜这样做很对。所以说:“君子以为犹告也(君子认为这等于向父母请示过一样)”。关于舜“不告而娶”指的是舜没有请示父母就娶了尧之二女娥皇与女英。

这三种不孝符合孔子的思想: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3]

其中孔子的弟子曾参就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孟子说的三不孝包括哪些(孟子的不孝有三)(4)

孝经

从《孝经》中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赵岐所分析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孝经》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3]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但赵岐为什么说不为禄仕呢?这应该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有关。但即便是这样,为了侍奉双亲,也要去做。孔子也说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样也都要尽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套上的枷锁。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结婚生子,这个社会还能延续下去吗?我们不排除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来劳动,来打仗。可这点这无意中符合了自然的规律。孔子是很精通《易经》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就是一本揭开宇宙自然规律的书。孔子赞《周易》,为《易经》写了一本《易传》,成为后世读《易经》必读之书。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正因为这样,孟子也许才会说无后为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