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从印度封城后的惨状来聊聊种姓制度)

前几天,印度毫无征兆的宣布了封城令,从各个社交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底层人民的惨状,没有余粮,没有住处,被警察用棍子抽......你说印度人惨吧,那是真的惨,一封城一家几口都断了粮,隔离也没地方住,只能住树上,你说印度人难吧,他又自己骑个单车上大街瞎逛被警察抽大嘴巴子,那么为什么,同为古文明的印度,老有一种民智未开的感觉呢,这其中绕也绕不开的,就是他们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

1、起源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依次从贵到贱,婆罗门就是祭祀,神职人员,刹帝利是国王,贵族,吠舍是自由民,而首陀罗,则是土著,奴隶。

种姓制度源头久远,几乎是伴着印度文明一路走来。说起印度文明,就必须提一嘴古印度文明,其实现在的印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没有什么关系,古时候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总称,包括了现今的印度,巴基斯坦,不丹,斯里兰卡等国家,为了表示区别,我们暂且称为古印度。

这古印度境内,有两条河,一条,叫印度河,现在在巴基斯坦境内,还有一条,那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恒河。

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英国人殖民印度期间,许多历史学家痴迷印度历史,跑到巴基斯坦境内刨阿刨,刨出了个哈拉巴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最早的印度河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明。

要说古印度的地理条件,那算是数一数二,三面环山,有天险,背靠大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两座山脉中有一个山口,叫开伯尔山口,这个山口乃是重中之重,历史上基本上印度的外敌入侵都是从那儿进来的,这要是搁中国古代早就给堵上了,印度人愣是放了几千年。 古印度的土著叫达罗毗荼人,是黑皮肤人种,哈拉巴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在中亚大陆,有一股强大的游牧民族,白皮肤,蓝眼睛,他们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古印度,晃悠晃悠,到了印度河畔,就看见了河畔又黑又矮的达罗毗荼人,古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仁义道德,都是为了生存,看见人了怎么办,砍呀,古印度土著战斗力比较低,没多久就被征服。

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从印度封城后的惨状来聊聊种姓制度)(1)

开伯尔山口就这么大

这些白皮肤人种管自己叫雅利安,雅利安的意思是高贵的,自己的族群叫雅利安瓦尔那,瓦尔那就是梵文"Varta",意思是颜色,这就好理解,我白你黑,一眼就能分辨出贵贱。这就是种姓制度的雏形。

2、发展

公元4世纪,种姓制度趋于成熟,此时出现了两条最重要的内容,一是种姓世袭化,种姓代代相传,下一级种姓不能从事上一级的工作,小贩的儿子那就只能摆地摊,只能赚一天吃一天,不出工就没粮,在印度工作分为洁和污两种性质,洁工作的人,地位高,十指不沾阳春水,像祭祀、传教,至于污工作,通下水道,扫大街,这类的没跑,肯定是属于污的,而商人,银行家这类的工作,也是属于污工作,虽然有钱,但是不洁,有点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商人地位。

二是种姓内婚,同种姓内,婚嫁自由,跨种姓的话,高种姓男娶低种姓女,没问题,叫做顺婚,低种姓男想娶高种姓女,这叫逆婚,不管女孩同意不同意,岳父都会三天之内杀了你,骨灰都给你扬到恒河去。

要说有没有成功的逆婚,那确实有,男女一私奔,往哪个犄角旮旯一钻,就印度人口普查,人家也懒得找,私奔是痛快了,可是后代完蛋了,逆婚生出来的孩子叫不可接触者-贱民,贱民不在四大种姓之内,旁人不能靠近,否则会被污染,贱民要往自己身上挂个铃铛,别人远远地听见就会避开,贱民一生只能从事最肮脏的工作,抬尸体,挑大粪。那么在我们看来如此不合理的制度,为什么印度人都会默认,乃至遵守,甚至去维护呢,这其实都离不开宗教的功劳。

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从印度封城后的惨状来聊聊种姓制度)(2)

贱民从事疏通下水道工作

3、 宗教

雅利安人在入侵古印度后,建立的文明叫做吠陀文明,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文明,在吠陀文明后期,大概在公元前8世纪,雅利安人为了便于统治,搞出了个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有一本古籍,叫《梨俱吠陀》,地位嘛,和西方的《圣经》差不多,印度无史,它不像我国古代一样有史官记录历史,所以这本书也算印度的史书,许多历史学家根据里面的记载找到了不少遗迹,前面的哈拉巴古城,就是英国人通过《梨俱吠陀》里的记载在印度河畔找到的。

雅利安人内部的利益再分配,将宗教贵族划分为婆罗门,军事贵族划分为刹帝利,平民为吠舍。

四大种姓,前三个都是在雅利安人内部分化出来的,只有首陀罗从一开始就是最悲催的下层。

婆罗门教把这四个种姓写进了《梨俱吠陀》里,这书是什么,是法论,是天条,是神说你首陀罗贱的,和我婆罗门没有关系,四个种姓往书里一写,盖棺定论,社会就此划分为四个等级,人人都要遵守。婆罗门教主张来世,今生遵守规矩,来世你就升级,要是不守规矩,来世不入轮回,千百年的洗脑,思想的钢印动不动往脑瓜子里面打一下,再加上政教结合,时不时来点铁血手段,婆罗门的教义就这样深入人心。

婆罗门教出现以来,也不是没有人反抗过,但是由于教条太深入人心,大家怕啊,万一真有来生,自己真成贱民了,岂不是成为家族罪人。那怎么办,那就改宗,我不信你婆罗门教,前朝的尚方宝剑斩不了本朝的官,这样子你的教条对我就不适用了,我就不用担心来生了。当时的印度,还有佛教和耆那教两大教派,就这样,婆罗门教不再占据上风。

说起来印度本土佛教的产生,与婆罗门教不无关系。当时雅利安人还是个游牧民族,前面说到,婆罗门教主张祭祀万能,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杀头牲畜祭祀一下大神,游牧民族里唯一不缺的就是牲畜,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转型成农耕文明,牲畜也由财产转化为生产资料,大家都要靠牲畜来吃饭的,祭祀杀一头,可能导致好几年都饿肚子,佛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反对婆罗门教的主张,反对祭祀杀害,由于教义切中人心,很快就在印度盛行起来。

佛教的发展在孔雀王朝时期达到顶峰。孔雀王朝的大名,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过,存续于公元前324年至公元前187年的孔雀王朝,是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而阿育王,则是孔雀王朝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

阿育王在位时期,大力推行佛教,有人可能会疑惑,佛教不是讲究众生平等吗,阿育王大力推行不是动摇自身统治之本?其实也不然,宗教一直都是统治者的工具,在阿育王推行时期,佛教虽然反对种姓制度,但不提倡反抗,而是提倡通过修行,来消除一切欲望,最终在死后达到升华。

佛教和婆罗门教几经融合,诞生了一个集两者大成的宗教,印度教,称新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的不抵抗,禁欲,还有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在印度人民的精神里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宫殿直至今天。

4、 智识的枯竭

在印度,宗教流转千年,每一次宗教的更迭,都代表着一次血腥的杀戮,在穆斯林的废墟下,是印度教的废墟,在穆斯林的废墟之上还有穆斯林的废墟。历史记录着战争,胜利和狂欢,却没有关注智识的枯竭,自开伯尔山口进入的外敌,入主印度后只关心自身族群的发展,先是雅利安人,再是波斯人,突厥人,一千多年后从海岸登录的英国人也是如此。种姓的结构肯定是成金字塔型,越下层人民越多,上层的人只想剥削下层,当残酷变为生活本身的时候,它就一点也不残酷了,下层的人民受宗教影响逆来顺受,挣扎在温饱线上,当一个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教育自然也就排不上号。

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从印度封城后的惨状来聊聊种姓制度)(3)

维查耶纳加尔-印度教徒的圣城

种姓制度的本质其实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和阶级制度一字只差,却完全不同。阶级是可以流通的,一个平民突然发大财那么他就实现了阶级的改变,而等级制度完全将社会固化,不同等级之间的人不可流通,印度独立后,虽然已经废除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