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第一个美女(山海关见到的女人)

作者/温小牛

山海关第一个美女(山海关见到的女人)(1)

危楼千尺压洪荒,骋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梓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这是拓疆开土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眼前的山海关。

山,是燕山;海,是渤海。有座城,南入海,北依山,把连绵燕山与苍茫渤海连接起来,形成山海之关,这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以城为关,可谓集山、海、关、城四位一体。山海关,有城门四座,东曰镇东门,西曰迎恩门,南曰望洋门,北曰威远门。

山海关为明长城东重要关口,相传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选址,大将徐达修建,是一座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的铁壁金城,是十足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塞。

山海关,据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命名。关上有明代大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楷书,功力苍劲浑厚的神来之笔,与城楼雄伟高大的风格浑然一体。

山海关矗立于长城之上,雄视四野,襟带万里,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关隘。

山海关的刀光剑影在诗词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在历史的记忆中浮现着。

镇守山海关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大将戚继光在《出榆关》中写道: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城,朝看朔漠空。

明朝大学士黄洪宪写道: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戌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胡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词人纳兰性德也写道: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金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旱雁逐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关,见到了秦良玉。

大明国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大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抚顺萨尔湖一战,明军惨败,诸营皆溃。东北告急,四十二岁的寡妇秦良玉,尽管丈夫马千乘被朝廷入狱,病死狱中时隔仅三年,但她以大义为重,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职守。时逢国家有难,秦良玉听命调遣,从西南贵州派其兄弟秦邦屏、其弟秦民屏率精兵先行,她亲筹马粮,保障后勤供应,朝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沈阳之战,秦氏兄弟率其白杆兵血战满洲,杀死辫子兵数千人,也使向来战无不胜的八旗军久而为之胆寒。但兄长并两千多名白杆兵也战死沙场。得知兄长秦邦屏牺牲,秦良玉赶制冬衣一千件,自统精兵三千,直抵山海关,扼守满洲兵入关咽喉。朝廷又加秦良玉二品官服,予以褒奖。

崇祯三年,皇太极攻山海关不入,率十万大军绕道入侵,攻陷遵河,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五十六岁的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自蜀中提兵赴难,星夜兼程,屯兵宣武门外。白杆兵加上各路勤王官军二十万,迫使皇太极放弃四城,出关而去。

北京解围,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秦良玉,大加褒赏,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其中二首曰: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崇祯皇帝有生之年,遭逢多难,少有闲情逸致作诗,仅有赠杨嗣昌五绝传世。专为西南边陲一位女性土司赐诗,足见秦良玉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

时隔三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远在四川的秦良玉服孝痛哭。不久,秦良玉的独子马祥麟被明朝廷调湖广御敌,战死襄阳。噩耗传来,秦良玉泪如雨下,在儿子所写血书上,提笔写道:“好!好!真吾儿”。

满清入关,南明先后历弘光、隆武、永历数帝,秦良玉始终与之保持联系。1648年,永历皇帝加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久卧病床的一代女杰,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泣泪接旨:“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可惜,几日之后,秦良玉因病抱恨而终。她的孙子马万年在其墓碑上题下了这位女中丈夫的民族气节和赫赫功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也是二十四史唯一单独作传的女子。史学家郭沫若说:“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军,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胡适说:“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的”。作家谢冰莹说:“秦良玉死了,她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子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儒门闺秀,但忠君爱国,志在社稷。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柱,这种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人们永远怀念,永远学习!”

山海关,见到了林默娘。

见到林默娘时,她已经在妈祖庙坐了一千多年,她已成为沿海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袛。

公元987年九月初九,福建莆田湄洲岛一个仕宦人家出生了一位姑娘。也许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她自幼即通晓天文气象;也许是生于大海之滨,她又熟悉水性。关于她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危救难的故事太多太多;她一生中在大海中奔驰,扶危救急,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渔舟商船,善举太多太多。林默娘二十八岁羽化升天,人们在船舶前祭祀她,祈求保佑平安。

见到林默娘时,她已经自宋至清朝被皇帝们册封三十六次,由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娘妈,加封进爵字号达六十四字。

见到林默娘时,她在神龛上已是一尊“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裙裤”的天神。那发鬓分明是一帆风顺的寓意,衣着黑色在下、红色在上,水在下、火在上,火克水的五行理念,以及救人于水火的美好愿望更是蕴含其中。

狂风大作,恶浪逐天,一叶扁舟被卷入大潮,一个渔夫在海水中挣扎,我看到了林默娘乘风破浪,眨眼功夫将渔夫拯救上岸的情景;我又看到了一个海怪追逐着一个海童,是林默娘驾一朵祥云,从天而降,直入沧海,在海怪的口中,夺回了海童的情形。

山海关,见到了孟姜女。

我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看到: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仙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这不是孟姜女。

我从刘向的《说苑.善说篇》见到:

“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她向城而哭,这是孟姜女吗?

又看到了曹植《黄初六年令》“杞妻哭梁,山为之崩”杞梁之妻从春秋时代哭城哭山,哭到了唐朝,哭倒了长城,哭成了孟姜女。

孟姜女来到了长城,且和秦始皇筑长城重叠,我是在唐朝诗人贯休的《杞梁妻》里看到的。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诚如南宋郑樵所说:“杞梁之妻,与经传所言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

孟姜女在民间流传太快太广,大约是哭的效应。但这一哭了不得,哭城,城为之崩;哭山,山为之崩;哭长城,长城为之崩。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料仅一个孟姜女的倾盆之泪,竟然把一个本来打算传诸万世的王朝瞬息之间哭得土崩瓦解。正所谓秦以暴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山海关孟姜女庙依然演绎着姜女寻夫这一动人的传说。陈运和说:长城靠多少无名氏筑成,专家学者已无从考证。唯独姓名俱有的一代英雄,竟是“半边天”的一种光荣。

山海关,见到了陈圆圆。

初见陈圆圆,是在常州。1623年4月3日,常州一妇人生了一个女婴,那时节,她姓邢,名沅,字畹芬。邢母早早死去,她跟了她姨夫,改姓了陈,住在姑苏城桃花坞。陈圆圆很聪明,能歌善舞。姨夫缺钱,把她卖给梨园。她扮《西厢记》红娘,人面桃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以色艺双绝,名动江左,成为苏州名妓,也名列秦淮八艳之一。

又见陈圆圆,是在大明朝风雨飘摇的日子。崇祯皇帝每日愁眉苦脸,大臣田畹为了给他分忧解愁,广征天下美人,把陈圆圆献给了崇祯。崇祯无心逸乐,把陈圆圆遣回了田府。不久,陈圆圆被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奉命镇守山海关,把她留在京城府中。崇祯十七年,明廷军情十万火急,调宁远总兵吴三桂回撤保卫京师,军行至河北丰润,得知北京沦陷,崇祯缢于煤山的消息后,驰马山海关,准备投降李自成。谁知陈圆圆又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掳走。这下惹恼了吴三桂,骂了句“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吴三桂大开城门,将山海关拱手让给了清兵。李自成兵败,杀了吴三桂父亲并阖家38口人。部将于乱军之中寻得陈圆圆,飞马送到军中。吴三桂为报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李自成。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

听着吴伟业的《圆圆曲》,看着甲申事变的急剧变化。“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一个秦淮歌妓以其个人魅力,影响着别人,竟然改写了中国历史,引来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再见陈圆圆,吴三桂在一片痛骂声中,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闯王,定云南,驱永历,东征西战,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一路风尘仆仆的陈圆圆,在西南一隅并不顺心。平西王府吴三桂正妾悍妒,陈圆圆也渐渐失宠,于五华山华国寺削发为尼,终日长斋绣佛。

康熙皇帝决议削藩,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吴三桂死,有关陈圆圆的去向成了一团谜:有人说她自沉华国寺外莲花池,有人说她入为官婢,有人说她城陷自缢,有人说她为尼病亡,也有人说她被吴三桂的孙子护送去了贵州马家寨……

这一年,色老珠黄的陈圆圆已是72岁的老妪,所有的军国大事,与她又有何相干?

圆圆一曲绝代吟,弦管吴门彻夜音。

剑影刀光成正史,狮山马寨降萧荣。

风霜未世难堪事,雨雾新朝忐忑心。

古冢荒丘临野寺,铭碑双耳藴疏林。

古战场山海关,本不应与女人相关。但山海关毕竟成了女人们的关,有着更多女人们的牵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