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时间段(走得快增寿命)

快走时间段(走得快增寿命)(1)

两名妇女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快速步行。 (视觉中国/图)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人生“三快”的人会健康长寿。“三快”是指走路快、说话快、大便快。这三个快表明一个人运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消化能力好,是身体健康的反映,也能体现为寿命较长。

不过这种说法也受到批评,被认为科学依据不充分,尤其是走路快与长寿的关系并不明确。发表于2022年4月20日《通讯生物学》的一项研究认为,走路快真的有可能延年益寿。

英国莱斯特大学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405981名英国生物银行志愿者(都是中年人)的基因数据进行研究,证实步行速度和白细胞端粒长度(LTL)有相关关系,走路快者LTL长度缩减慢,走路慢者LTL长度缩减快。

端粒是细胞染色体顶端的一个帽子,也是生物学年龄的一个标记,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端粒越长,越长寿,反之寿命较短。因为,端粒含有非编码DNA重复序列,可以避免染色体受损,其作用就像鞋带末端的小扣阻止鞋带解开一样。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变短,直到短到细胞无法再分裂,才会走向生命终结。

此项研究对于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自我测速,另一种是佩带测速仪的测试速度,两者结合以判定走路的快慢。首先是,志愿者在触摸屏上自我报告步行速度,分为慢、稳定/平均和快(较快),慢速为每小时3英里(4.83千米)以下,稳定/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4英里(4.83-6.44千米),快节奏为每小时4英里(6.44千米)以上。

此外,研究人员又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使用加速度计对约10万名参与者进行走路速度和运动量的评估。每天24小时在他们的手腕上佩戴Axivity AX3三轴加速度计,连续7天测量。加速度计测量是24小时内的平均加速度和24小时内的强度梯度(一天内身体活动强度分布的量度)。结果自我评估走路速度与加速度计的测评大部分相当。

此后,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测定法对参与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进行测量,并使用对数转换和z标准化进行LTL数值确认。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如果长期快走,到中年时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示的生物学年龄比慢走者要年轻16岁。

此前,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样使用英国生物银行的个人基因数据证实,每天只需快走10分钟就能延长预期寿命,快走的人比慢走的人预期寿命长约14-20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7月10日的《欧洲预防心脏病学》。

研究人员对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了长达7年的监测和研究,并通过分析数据模型来估算被观察对象的预期寿命。在分析了参与者的BMI、走路速度、吸烟状况、酒精使用等,并调整了风险因素之后发现,走路速度快慢与人体心肺功能适应密切相关,走路快的人心肺适应能力更强。

不管身体质量指数(BMI)如何,走路快的人,预计寿命也更长。具体为,女性:走路慢平均预期寿命为72.4岁,走路快平均预期寿命为86.7-87.8岁;男性:走路慢平均预期寿命为64.8岁,走路快平均寿命为85.2-86.8岁。

并且,与走路快的人相比,走路慢的人,其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70%左右。研究还发现,体重过轻的人走路速度较慢,患心脏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即便是身体质量指数正常,或更瘦的人,如果出现走路较慢的情况,健康状况可能也不太好。

为何走路快的人健康状况较好和预期寿命较长?根据上述研究,可以获得一些解释。快走属于中强度运动,符合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快走更有利于帮助燃烧脂肪,而且对于血液循环、心肺功能等的促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能降低肥胖症、三高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因而有利健康,并增加寿命。

走路既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和配合,也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和协调。走路时,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步速与自身功能相适应。走路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系统的功能较为健全,走路较慢则说明身体各器官系统有一定损耗,难以支持快速运动的生理消耗。

对于走路快的定义,这项研究也指出,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并且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主观感受到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点喘,但能流畅说话。

无论是莱斯特大学的这两项研究还是其他研究,都还不能解释一些天生走路慢的人健康和寿命情况如何。而且,影响人们走路快慢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年龄、疾病、锻炼等,人到中年或老年,由于各种生理机能自然下降,走路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即便中年后刻意提高走路速度,也未必能延长寿命。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疾病的人,一味快走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走路健身,还需要采用适合自身的姿势、步态、频率和步幅,才可能更有利于健康。

张田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