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化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素位而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周而不化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素位而行)(1)

解读:

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南宋大儒朱熹给四书排了个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其中《大学》与《中庸》本来自于《礼记》,四书中《中庸》读起来难度最大。

在《中庸》第十四章中,讲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典型人格——君子,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君子就是“素位而行”者。

他安于其位做该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本来富贵,就做富贵者该做的事;本来贫贱,就做贫贱者该做的事;本来是夷狄,就做夷狄该做的事;本来患难中,就做患难中该做的事。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安然自得。因为他安于其位,实事求是,所以他才能够心安理得去做事。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心态,而心态决定着行动,那么行动上具体该如何做呢?

不欺下,不攀上;端正自己,不苛求别人;上不抱怨老天,下不抱怨他人。

心态端正了,落实到行动上君子才能做到上述这些。

所以结论是什么呢?君子安然于现状等待并顺应天命,小人铤而走险满足非分之想。这里的“天命”不能简单理解为“宿命”,实际上应该是“规律”。古人并不能把二者分清楚,所以往往混为一谈。我们今天常说“尽人事听天命”,或者说“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都可做如是解。通过与小人的对比,君子的人格更加凸显。

孔子打了个比方,君子为人处世就像射箭,射不中靶子,就从自身找原因。这里的说法似乎与君子人格无关。

实际上,君子“素位而行”的前提是“安于其位”,如何“安于其位”呢?就是向内(自身)求而不是向外(外界或者他人)求。一切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向外求就是本末倒置。不论是否射中,关键都在于自己。坦然地接受并从自身找原因,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素位而行”。由此看来,孔子的说法并未偏离主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