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

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1)

《2001太空漫游》(1968年)

这部电影以其逼真的设定与宏大的背景成为科幻题材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影片在太空遥不可及的当时,放眼人类步入太空、人工智能背叛人类、宇航员进化成更高智慧的婴儿等,是电影艺术第一次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许多构想甚至成为“预言”,被后来的许多科技研发团体借鉴。正是这部影片的诞生,使得科幻成为独立的电影类型继续发展。

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2)

《终结者2:审判日》(1991年)

这部电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成名作。片中的液态机器人T-1000耗费了40余个特效镜头,是电影大片中首次出现全计算机合成图像的人物。它代表着电影特效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显示了电影艺术去真人化、纯数字技术制作的走向。

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3)

《黑客帝国》(1999年)

提起这部影片,看过的人都会想起那段闻名遐迩的“子弹时间”。沃卓斯基兄弟以120架照相机精确地拍摄各个角度的照片,再由电脑对相邻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修补,获得拍摄对象360度连贯、顺滑的动作,最终呈现出时间凝固、人物仰身躲子弹的惊艳场景。自该片起,电影完全进入了电脑特效的时代。

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4)

《指环王》(2001-2003年)

影片对霍比特人咕噜的塑造,是电影史上人物动作表情捕捉技术的首次运用。在当时,咕噜也可称得上是最为复杂的数字合成人物。它通过前期扫描真人表情和动作,再经过后期电脑处理完成与角色模型的结合,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异形生物。

科幻片新技术(科幻片的技术演进)(5)

《阿凡达》(2009年)

2009年,卡梅隆终于等到了3D立体电影的环境和技术成熟,以《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时代。卡梅隆凭空创造出的神秘绚烂的潘多拉星球和蓝色皮肤的娜美族人,带给观众难以忘怀的震撼,创造了至今未被打破的票房纪录。

吴旭颖(本文图片均为网络图)

詹姆斯·卡梅隆主要作品 (含监制、编剧、导演、特效等)

1 《终结者》(1984)

2 《兰博:第一滴血2》(1985)

3 《异形》(1986)

4 《深渊》(1989)

5 《终结者2》(1991)

6 《真实的谎言》(1994)

7 《泰坦尼克号》(1997)

8 《蜘蛛侠与黑天使》(2000—2002)

9 《阿凡达》(2009)

10 《阿丽塔》(20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