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1)

位于湘西青山绿水深处的沅陵县是我国中部六省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沅陵县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及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当示范、立标杆,力争把沅陵打造成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样板区。

沅陵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十看十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动态化跟踪监测。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例会、一月一报告”制度,持续跟踪脱贫对象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户范围,每月对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帮扶。二是常态化精准帮扶。采取开发式与保障式相结合的帮扶方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落实力度。实行常态化一对一帮扶联系,整合现有政策和社会帮扶力量,综合分析户内实际情况,按照“一户一策”精准落实事前预防帮扶,通过产业扶持强根基、就业帮扶稳增收、综合保障减支出、扶志扶智增后劲、社会帮扶解困忧,实现了定时跟踪、定向帮扶,进一步减少返贫致贫风险发生。全县574户重点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各类帮扶措施。三是高效化管控风险。按照农户提、乡(镇)村审、行业核、县级查的方式,落实村级排查研判、乡(镇)级评估审定、县级动态调整的“三级联动”风险管控解除办法,建立了村、乡(镇)、县三级风险解除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逐级核查、消除风险,确保逐级对风险的实效性管控和有效性解除。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2)

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和“五大振兴”的要求,沅陵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建立“1 1 6”领导机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农民就业、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六个专项工作组,形成“1 1 6”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二是推行“1 X”工作体系。以沅陵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为总揽,分别出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十二项工作方案,形成“1 12”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三是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鼓励各乡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先行先试、争先创优,将官庄镇至筲箕湾镇319国道沿线建设成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行示范带。重点抓好41个省级重点帮扶村、21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多层面开展“五大振兴”示范样板创建活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特色产业、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一系列示范创建活动,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沅陵县大力抓好“六大百亿产业”,着力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点燃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建设“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奇力新全球第二总部”,加快培育以奇力新、向华、旺诠、美桀、飞磁、美磊、帛汉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形成“百亿产值、十亿税收、万人就业”的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依托辰州矿业、西澳矿业、中国黄金鑫瑞矿业等行业领军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精做优金、锑、钨产品加工产业。三是大力推动水电风电扩能增效。加快五强溪电站扩机和凤滩电站机组增效改造项目进度,推进圣人山风电场二期、华能湖南让家溪风电场(储能)、20万千瓦光伏发电、风电光伏(储能、制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旅融合。突出沅陵“底色是古色、主色是绿色、红色是点缀”的特点,以县城旅游开发为引擎,打造人文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沅陵文旅品牌。五是大力打造茶酒知名品牌。加大碣滩茶业、沅陵大曲研发力度,提升茶酒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推进茶酒基地建设,优化茶酒业加工布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公共品牌立体宣传。六是大力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引入1—2家国内知名药企落户县工业园区,根据市场需求倒逼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种子种苗—种植加工—提取制药—销售研发—文旅培训”产业链条,为“北有通化、南有怀化”贡献力量。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沅陵县着力把“美得令人心痛”的沅陵建成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民更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是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持续推进“一江一水”沿岸治污治岸治渔,扎实做好网箱上岸、禁捕退捕工作的成效巩固。深入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整治矿山污染,提升农业效能,消除黑臭水体,打造绿韵沅陵。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擦亮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齐眉界国家森林小镇“国字号”绿色名片,打造生态人文“沅陵旅游三十景”。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15%。三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主动适应“碳中和”、“碳达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禀赋,开发碳资产,推进碳汇产品包装储备,把绿色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推动山地生态向乡村旅游转化、河流生态向绿色水电转化、农业生态向产品加工转化,实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美美与共”。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3)

沅陵县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本源,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着力建设社会治理试验区。一是做好“三治”结合文章。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沅陵县常态化推进“四支队伍”集村部引领基层治理上水平实施办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急难险重一线发挥作用,让集村部解难题、办实事在乡村成为常态。二是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完善社会治理创新试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溯源治理工作站、乡镇综治中心、乡镇矛盾调处中心“三位一体”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稳步推进“微信创安”、“十户一体”、城乡末端感知系统等一批创新试点。全面落实“六访”机制,深入化解信访积案,创建“零信访村”、“零信访乡镇”。推广村级“幸福基金”、城市“红色物业”等党建模式,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三是探索推行“中心户长”制。采取“党带群、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按照地缘相邻、人缘相似、亲缘相近、产业相同的“求同模式”,在每个村(居)的村(居)民小组或跨组组建若干个管理和发展主体,每个主体由25户左右的居民户组成一个中心户(微网格),并推选一名能力强、威信高、想干事、善作为的党员或群众为中心户长,“中心户长”制工作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开展,使各中心户通过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和相互帮助等发展管理方式,整合发展资源,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治安联防联控、产业发展、疫情防控、卫生整治、消防安全、防溺水等工作挂钩,保障群众在民主治村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形成“发展产业一起帮,公益事业一起干,社会责任一起担,文明乡村一起创”的“中心户长”制发展模式。(梅淑娥 舒祖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