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受五戒都是什么(古人提出吃饭三戒)

中国人的养生习惯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在休闲娱乐活动极为匮乏的古代,老祖宗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说生活作息极其富有规律。可多余的时间用来干嘛呢,倒不如研究一下如何健康长寿。于是,为了强身健体,五禽戏和太极拳出现了。可逐渐地,老祖宗们发现在吃饭这件事上,也存在着许多误区。于是,宋朝时期编撰的《太平御览》就提出了“病从口入”的至理之言。数百年后,明朝人龙遵根据前人所得,专门集录了一本名为《食色绅言》饮食规范类的书籍,并在其中总结了“吃饭三戒,可以养寿”的说法。

而所谓的吃饭三戒,究竟是哪三戒,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佛家受五戒都是什么(古人提出吃饭三戒)(1)

古人饮食

戒奢侈

明人龙遵在书中写道“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吝淡薄”。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说人一生的需求,是有着定量的,应当自我节制、清淡饮食。 这样说其实也有着道理,除了一些体力劳动者,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的确不需要补充太多高热量的食物。就像当下,许多人倡导吃素,因为吃素不仅能满足我们日常消耗,而且当中富含的维生素,也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而反之,许多人经常大鱼大肉,对饮食毫不在意,结果导致身体发福,为一些慢性疾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被我们称为宋朝美食家的大诗人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早晚餐不超过一杯酒一样肉,如果有客人,酒肉就增加三倍,但只能减少不能超过这个分量。

如果有客人请他,他也会提前告知客人这个规定,因为他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安守本分,为自己增加福气。而且控制饮食可以让肠胃舒畅,这样他才能更好培养浩然之气。当然,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钱!

李若谷在当县令的时候也曾说过“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借鉴,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佛家受五戒都是什么(古人提出吃饭三戒)(2)

古人饮食

戒多食

在戒多食这一方面,龙遵阐述了佛教所言的观点“四百零四种病,宿食为根本”和“凡当得病,当宜减食”。

大意就是说,在古代的四百多种病中,它们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滞食。这句话其实在我们当今也得到了验证,许多人因为晚上吃了太多,而导致晚上休息食物未能消化,大量残留于胃中,最终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而另外,每逢生病之时,我们去医院,医生都会叮嘱我们诸如“最好少吃一点”,“什么不能吃”此类的话语。古代的医学技术当然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他们能够提出“凡当得病,当宜减食”的建议,已经极为不易了。

并且在古代,人们已经发现过量饮食极为不好,他们对此提出了五大坏处,分别是大小便次数增多、饭后容易困、身体肥胖影响工作、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所以许多时候,古人都提倡午后不食,一天也只吃两顿。

佛家受五戒都是什么(古人提出吃饭三戒)(3)

古人饮酒

戒贪酒

说到吃饭,就总避不过喝酒,毕竟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酒文化也随之贯彻始终。在对待喝酒的问题上,他借用《礼记》中关于饮酒的说法引以为戒: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

礼记中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以前祖先饲养牲畜,并酿造酒浆,只是为了祭祀和宴客,并不是为了让人喝醉而产生祸端。但是自从酒产生后,狱讼之事却愈发频繁,这都是酒流传所引发的祸端。

极为讽刺的是,而这句流传千年的话,放在我们今天依旧适用。我们哪怕没有亲眼所见,也听说过不少因酒误事,酒后乱法的事故发生。因此,在当今社会,才极力倡导诸事万般,切莫醉酒。

在位期间就极为喜欢喝酒。有一天,右宰相见他脸色不好、面容憔悴,于是就对他劝谏道“珍贵的食物你不吃,万金之躯你也不珍惜,只知道沉湎于美酒美色。你这样行为就好比用两把斧头砍一棵树,树迟早会倒的”。果然,等到第二年,元武宗就病逝了,享年仅有31岁。

佛家受五戒都是什么(古人提出吃饭三戒)(4)

元武宗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到这里,连老祖宗都知道为了延年益寿,从而戒奢侈、戒多食、戒贪酒。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代,在他们已经为我们指明道路的情况下,何乐何不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