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

当我们来到江苏沛县朱寨镇一个叫杏花村的地方,在一片杨树萧萧处,会看到面朝东南的九座坟茔,墓墓皆作方形,而不是我们寻常看到的圆形墓葬,这就是明末著名文人阎尔梅的长眠之地。

为何阎尔梅及其后人的坟墓会筑作方形?追溯个中缘由,实在是一段让人不忍回顾的血泪史。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1)

公元1671年,68岁的阎尔梅结束了长达十八年之久的流亡生涯,回到了自己久违的故乡江苏沛县,选择在沛县大沙河东岸,一个到处遍植杏树,春来杏花如雪,后来名唤杏花村的地方居住。

阎尔梅之所以选择在此地居住,一是因为父母的坟茔在此地附近,二是因为此地远离世俗喧嚣,他可以在此无人打扰地静静著书立说。

在一个晴朗的秋日,阎尔梅找来泥瓦匠人,在子侄辈们的纷纷出人出力帮助下,他的杏花村草堂动工了。

在回到家乡后第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早早搬进新居的阎尔梅,用饱经沧桑的双眼凝望远处近处纷纷盛开的如雪杏花,眼眶不觉湿润了。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2)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数百年前,落在南唐后主肩上发上衣上的梅花,如今再一次悠悠落到他的身上。不过是,这一次,换成了杏花。可是,不管是梅花还是杏花,这异代同悲的国破家亡之恨,任它千年万年,只此一情,在在相通相融。

思量至此,阎尔梅手扶苍苍杏树,眼望杏花似雪,顿觉万千感慨,齐上心头。

是有多久,他日夜殚精竭虑的只有反清复明大事,早已忘了去回望自己这饱经离乱,历经生离死别的漫长人生,还有在大明王朝最后数十年,他也曾年少得志的短暂辉煌。

他怕去细数,又忍不住总要去细数的流年往事,都和大明王朝息息相关。多少个午夜梦回、冷雨敲窗的春朝秋夜,他独卧孤衾,一次次猛然惊觉,他的大明王朝已经灭亡近三十年了啊。他的反清复明的梦想,怕是真的只能是一个再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幻梦了。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3)

现实如此残酷,真相猝不及防,年华老矣的阎尔梅止不住一次次回望自己的年轻时代,借以稍稍减轻残酷现实带给他的沉重的苦与痛。

16岁考中秀才的阎尔梅,年纪轻轻便在当地以诗赋知名。21岁时,阎尔梅游学江南,又结识了夏允彝等仁人志士,渐渐培养了崇尚正义、崇尚气节的高尚品质。

崇祯三年,27岁的阎尔梅又以第二十四名的优异成绩中举人。当时的主考官杨廷枢读了阎尔梅的文章后,更是大加赞赏,说他的文章“旷逸跌宕,有唾吐四海之气”,评价可谓是极高了。

年纪轻轻高中举人,又文采甚高,深得贵人赏识,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年少得志的阎尔梅,此后进入仕途,有贵人加持,一定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时,谁能想到,一腔正义之气的阎尔梅,很快就在与魏忠贤阉党之流的斗争中,以复社骨干的身份被大权在握的阉党逐出官宦之列,从此在大明王朝的最后十年,彻底与仕途绝了缘,沦落到在家乡沛县赋闲。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4)

原以为阉党一倒,自己便有了用武之地,谁想,这边,阉党虽倒;那边,大明王朝也大厦倾倒。

公元1644年,随着吴三桂投降清军,清军大举入关,明朝灭亡之际,虽已赋闲在家许久,仍心系国家兴亡的阎尔梅,再一次拿出了当年与阉党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勇气与决心,开始在家乡率先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为了组织抗清军队,他散尽家财,单枪匹马拉起了一支700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他的反清大业。

阎尔梅以江苏淮安为据点,带领抗清勇士,日夜操习武术。当听说徐州人万寿祺也在松江拉起了一支近万人的义军队伍,阎尔梅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信心大增。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5)

为获官方支持,当阎尔梅听说朱由崧的南明小朝廷在南京宣告成立时,又匆匆白衣素冠,拜见南明巡按王燮,慷慨激昂面陈抗清大计,一再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一展报复的雄心壮志。怎奈,当时的南明小朝廷,只想在南京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根本不想更害怕与清军作战。

失望而归后,阎尔梅散尽家财,单凭一腔热血,和毫无官方背景拉起的这一支抗清义军队伍,虽然群情激昂、同仇敌忾,但在单枪匹马与清军劲敌作战时,仍然实力相差太多,不久,这支义军,和万寿祺的松江义军,陆续宣告失败。

经此败绩,阎尔梅初心不改,壮志犹雄。正此时,驻守扬州的史可法看中了阎尔梅的胆识、才略与报国热忱,热情邀请他作幕僚,请他同赴白洋口共商抗清大计。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6)

胸怀万丈豪气的阎尔梅,来到史可法驻扎于白洋口的大营之中,向史可法提出了接下来巩固南明江山要做的三件大事:一是安抚兴平伯高杰旧部,稳定军心;二是积极筹划进攻军事重镇徐州;三是以徐州为据点,待时机成熟,西征东进,控制鲁、豫广大地区,与徐州形成鼎足之势,为南明江山稳固构筑坚固的军事屏障,进可攻,退可守,然后恢复大明江山,指日可待。

怎奈,阎尔梅胸怀复兴大业而来,史可法却只想镇守扬州,以扬州自保为上策,不愿与清军为敌。

其时的南明小朝廷,更是不但不愿与清军为敌,甚至幻想着“联虏平寇”,要借助清军之力,帮助他们铲平国内风起云涌的起义军,让他们坐收渔人之利,岂不是痴人说梦?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7)

自担任史可法的幕僚以来,阎尔梅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复国大业,兴国计划,可是,一心只想据守扬州的史可法怎么也听不进去。

多少个日薄西山的秋日黄昏,多少个寒星遍布的初冬夜晚,阎尔梅眼见自己日日的苦口婆心,换不来史可法的丝毫转变,他眼望落日寒星,止不住一声声长吁短叹,欲哭无泪。

劝之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

——《阎古古全集》

伤心失望至极的阎尔梅,眼见自己的复国大计在史可法这里得不到一丝一毫实现的可能,最后选择在一个冷雨霏霏的清晨,萧然离去。

阎尔梅记得,那个黄叶飘飞的萧瑟秋晨,冷雨纷纷拂过他的脸,他的心,比这个寒冷的清晨还要冷。

离开史可法之后,阎尔梅独自前往山东,辗转与山东的榆园军取得联系,开始和他们合作抗清。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8)

在阎尔梅的建议下,榆园军和豫东、鲁南等地起义军联合战斗,连破南乐、赣榆、沭阳等县。阎尔梅为之振奋不已,又积极谋划进攻徐州、海州。

正当阎尔梅以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明末著名文人侯方域建议清军决黄河堤坝,引黄河水直灌榆园军开挖驻扎的榆园地道,义军死伤无数。经此重创,榆园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清军抗衡。

再次遭遇理想破灭的阎尔梅,落寞离开榆园军后,削发为僧,自号“蹈东和尚”。身在空门,心系故国的他,之后又流落至河南,开始以河南少林寺为据点,再度秘密组织抗清力量。

公元1652年,阎尔梅在家乡沛县被清军逮捕,随即被押往济南监狱。临行前往济南那日,阎尔梅身披枷锁,又着旧衣破帽,却昂然骑于驴上,神态自若,又复慷慨悲歌,沿途百姓为之纷纷泪下。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9)

在狱中,山东总督沈文奎多次提审劝降,阎尔梅始终不为所动。

两年后,经顾眉等友人营救,阎尔梅竟得成功越狱潜回家乡。谁知清军很快追捕而至,他携幼子逃奔,一妻一妾跳楼而亡。

自此之后,历经国亡家亡的阎尔梅,将幼子托付他人,只身漂泊于晋、豫、鲁、皖、苏各省之间。每到一处,便与当地抗清武装力量秘密联系,终不改抗清初心。

公元1661年,两鬓斑白的阎尔梅流落至北京城。这一年,已经是康熙元年了,日益江山稳固的清王朝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皇帝,阎尔梅知道自己反清复明的梦想再也没有可能实现了,内心一片凄凉。

在北风凄厉的异地他乡,阎尔梅遇到了早已降清的明朝探花钱谦益,悲愤填膺,他怨他不念故国,他怒他轻易失节。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10)

这南明君臣,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隐的隐,这大明故国,是再也回不去了。一念至此,阎尔梅眼望远处高耸的亭台楼阁,怆然吟道:

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起不胜悲。

——《钱牧斋招饮池亭》

自这一见之后,他从此再不与钱谦益相见。

数年后,阎尔梅又遇见同样流落北京的明末诸生顾炎武。顾炎武曾先后在南明朝廷和隆武朝廷就职,为抗清大业呕心沥血。随着南明大小政权的先后覆灭,失望至极的顾炎武选择剃发归隐,著书立说。

故国伤心无限事,落花时节又逢君。

自与顾炎武相见,数年后,阎尔梅选择回到家乡沛县,隐居杏花村,效法顾炎武,著书立说,不问世事。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11)

沛县县令胡谦光,是阎尔梅故人,得知阎尔梅还乡,立刻致书给他,劝他入仕为官。得书后,阎尔梅严词拒绝,并与之割袍断交,又写诗道:

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

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坐。

一笑置弗答,萧然湖水滨。

——《绝贼臣胡谦光》

在风景美丽的杏花村,守着父母庐墓,阎尔梅写诗写文,看花看雨,又著《帝统乐章》17篇,自三皇五帝至明太祖,历数千年明君治国为政之道,在深情绵邈的记述里,寄托他的深情故国之思。

公元1679年,大明王朝最后一位遗民,77岁的阎尔梅,在一个冷雨敲窗的凄清冬夜,抱恨而终。去世前,阎尔梅为阎氏后人留下遗嘱:

吾百年之后,尊汉制依明俗,筑方坟。墓不立碑,不注大清年号,以干支注年。——后世子孙,只读书,不仕清。

自阎尔梅之后,沛县阎氏后人去世之后,坟皆筑作方形,直至今日,三百余年不变。

明朝最好的坟墓(大明最后一位遗民)(12)

今天,当我们来到沛县朱寨镇的杏花村,在一片杨树萧萧处的阎氏祖坟地,会看到面朝东南的九座坟茔,墓墓皆作方形,这就是阎尔梅的长眠之地。

浩浩长风过处,我们依稀又看到阎尔梅的铮铮铁骨和九死一生矢志不渝,还有他波澜壮阔又悲怆长恨的传奇一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梦堂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