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上一句(同一句逝者如斯夫)

孔子,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话常被后人作为经典来引用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诗词文赋样样在行,以豪放最为著名毛主席,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文采斐然,诗词大气磅礴一句“逝者如斯夫”将三个不同年代的人联系了在一起,让我们看一下他们当时都是什么样的人生境遇和感慨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逝者如斯夫上一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逝者如斯夫上一句(同一句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上一句

孔子,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话常被后人作为经典来引用。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诗词文赋样样在行,以豪放最为著名。毛主席,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文采斐然,诗词大气磅礴。一句“逝者如斯夫”将三个不同年代的人联系了在一起,让我们看一下他们当时都是什么样的人生境遇和感慨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和思想主要记录在《论语》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篇》,是晚年的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泗水河畔讲学时发出的感慨。意思是逝去的如同这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日夜不息,也指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既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也有他借此来勉励弟子们要珍惜时光的深意。

孔子有此感慨并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在经历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之后,六十八岁的他才得以返回鲁国。虽然是被高规格请回来的,但也只是当做“资政顾问”被束之高阁了。而此时他身边的亲人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他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最有可能继承他衣钵的颜回,还有亦师亦友的子路也都相继离开了人世间。晚年的孔子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讲学和文史典籍整理上,自然是希望后来的弟子们能把人间大道继续传承下去。所以,此时孔子的“逝者如斯夫”感慨,既有对过往故人的怀念,也有对当下弟子们珍惜时光的殷切希望!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没,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和美食家,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水平,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更是千古绝唱,虽然本句也有“逝者如斯夫”之意,但我们将解读的是他的另一篇佳作《赤壁赋》,在该赋中他直接引用了孔子的“逝者如斯”。苏轼给后人留下了三篇名字中有赤壁的名作,其中有两篇名为《赤壁赋》,我们将要解读的这篇也称为《前赤壁赋》。此处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解】第一段主要写了苏轼与朋友们夜游赤壁的情景,在船上饮酒作诗,唱歌赏景。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第二段写了苏轼因饮酒开心而放歌,有朋友吹箫伴奏,但箫声却十分悲凉。

【嫠(lí)妇: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解】第三段写了苏轼与该朋友的问答。朋友说出了伤感的原因:由诗想到了三国时曹操,认为曹操这样的一世英雄豪杰都是过往云烟,更何况沧海一粟的自己,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和明月的久远。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解】针对朋友的感慨,苏轼用辩证的方法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如果从变化一面看事物,那么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世界,一切都是永恒的,自然逝者如斯的水也不存在真正的流去。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朋友最终转悲为喜,他们继续饮酒,相互枕着睡到了天亮。

此赋苏轼记叙了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他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这也恰如他写此赋前的人生经历:二十一岁进京应试,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从而声名大噪平步青云;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任职,最终因乌台诗案被判入狱,险些丧命;好在包括王安石在内的众人救援才得以免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也就是赤鼻矶的所在地。此时的苏轼已经四十六岁,乌台诗案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由原来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实现政治理想的志士渐渐地转变成只求人生豁达的半隐之人。从本赋中也可以看出,他认为虽然不能改变现实,却能换个角度,乐观地接受现实,超凡脱俗如老庄,思想上更接近道家和佛家的文化。

毛主席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呼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但文采斐然,而且特别喜欢游泳。1956年他南巡期间,从长沙特意来到武汉,5月31日下午他第一次畅游长江,轻松游了2小时。晚饭时当他吃到鲜美的清蒸武昌鱼那一刻,便信手拈来说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觉醒来后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

宽馀(yú):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风樯(qiáng):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龟蛇:指龟山、蛇山。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巫山云雨: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南。

整首词的意思如下: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畅游。想当年,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这首词的上阙借用两句古童谣中的“长沙水”和“武昌鱼”,不仅表明了行程而且含义深刻,突出了新旧社会的不同,再连同“今日得宽馀”,表达了游泳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随后巧妙地引用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追溯,也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词的下阕描写了长江上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将来建造长江三峡的宏伟蓝图。

1956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毛泽东这年63岁,身体还十分健康,随后两天他又畅游了长江两次。那时的他对自己、对国家和社会主义都充满着坚定信心!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三位:一个圣人,一个文豪,一个伟人,在有“逝者如斯夫”感慨时的情况:

圣人孔子年龄最大,已经到了晚年,他有思想,有政治理想,致力于恢复周初的礼乐文化,而自己没有实现。但他有弟子三千,并且他整理了文献典籍,寄希望于弟子传承,弟子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让他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瑰宝流传至今;

文豪苏轼年龄最小,当时只有46岁,人有才华,在此之前很有抱负,不过只是针砭时弊,改变当时的政治态势,但没有实现,官场上一直很失意。在此之后转身倾向了道家和佛家,人生变得豁达乐观脱俗,他的诗词文赋传唱至今;

伟人毛泽东时年63岁,有思想,有抱负,有魄力,有能力,并且最终理想都得以实现。他是一个破旧立新、开创新未来的革命者,是人民永远怀念的伟大领袖。他领导革命队伍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了众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对外,他不畏强权,把美国反动派比作是纸老虎,而团结友好的美国人民。这一点很值得后人们借鉴,特别适合对付当下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几个人。

逝者如斯夫!你我当努力,以共勉!

请关注我,我是@读论语为君子大家一起读论语,学孔子,汲取精华,成为君子,教育好子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