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翻译官西红柿鸡蛋面(如何打造爆款偶像剧)

【嘉宾介绍】洪靖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亲爱的翻译官西红柿鸡蛋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翻译官西红柿鸡蛋面(如何打造爆款偶像剧)

亲爱的翻译官西红柿鸡蛋面

【嘉宾介绍】

洪靖惠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

电视剧

2016年《亲爱的翻译官》(杨幂、黄轩主演)

2016年《我是杜拉拉》(戚薇主演)

2012年《新都市人》(宣萱、王兆祥主演)

2009年《家有外星人》(吴磊、郑凯)

多年前,由洪靖惠编剧创作的电视剧《家有外星人》因童星吴磊的超高人气而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近时,她所编剧的两部作品《我是杜拉拉》和《亲爱的翻译官》陆续在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播出,开启了霸屏模式。

话 剧

2016年《大清相国》

2011年《人面桃花》

2009年《浮沉》

2008年《兄弟》

洪靖惠编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舞台剧创作上,所创话剧《兄弟》、《人面桃花》等均由经典文学改编。一部描写海派生活的原创话剧《大哥》,得到著名中国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的赞赏。

访谈记录】

【1】首先请洪靖惠老师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编剧洪靖慧。我的作品《亲爱的翻译官》刚在湖南卫视播出,之前还有江苏卫视播的《我是杜拉拉》。在这些电视剧之前,我的时间更多的是用在舞台剧创作上,如果说有上海的朋友可能会看过我的话剧,有根据余华《兄弟》改编的同名话剧《兄弟》,格非《人面桃花》的话剧,也是改编作品《人面桃花》。还有我自己原创的话剧《大哥》。最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在演出我创作的另一部话剧《大清相国》,是根据王跃文老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观众们的反响特别好。

【2】为什么会选择“翻译官”这样一部题材的小说进行改编?

翻译官的小说的版权是我们的制片方巨星文化他们购买的。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是觉得小说的题材非常独特,因为它是第一部剧将法语翻译和同声传译的题材(放)在电视剧上。还有看完小说后,我觉得它里面的爱情故事非常的荡气回肠,缠绵悱恻。我挺喜欢这部小说的,所以我就决定担任它的编剧工作。

【3】拿到《亲爱的翻译官》IP后,您是如何改编的?成片还原剧本到达多少?

看过原小说大家会知道他里面描写爱情故事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它有一些内容是广电审查无法通过的,考虑到电视剧是大众艺术,那我跟制片方沟通了一下,我们这次改编更多的是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我觉得原小说它最大的价值是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他们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现在的电视剧我觉得可以说是90%都是按照剧本来,还原度是很高的。但是因为有一些拍摄难度的问题,所以说有一些画面,我相信我们导演也是忍痛割爱的。比如说在瑞士拍的雪景的可能更多一点,但最终使用的,考虑到我们要呈现最好的画面给大家,有一些(细节)还是略了一点。

【4】小说结局和电视剧情节有很大的不同,您在创作时有什么考量?您如何看待改编力度过大的问题?剧本如何改编才能比原著更精彩?

小说结局和电视剧的结局不同,其实也是遵循我刚刚说的那个“改编神似,而不求形似 ”的一种改编思路。那我要补充一点我们电视剧创作,其实剧本上,最大的一个困境和不被大家理解的就是剧名既然叫《亲爱的翻译官》,写的是关于翻译的故事,那就应该有个递进,最好的是表现风云变幻的外交事件,和在世界各地的领馆,作为中国新一代的翻译官遇到的事情。但是呢,了解到我们电视剧的审查制度,偶像剧是很难负载在这样一个主题的,如果说我们要表现外交部的故事的话,那就需要外交部或者相关主管领导部门的审查。那这样就和湖南卫视的平台风格不是很贴,而且主演是杨幂和黄轩,他们都是优质偶像。所以说这部剧是一部偶像剧的风格,我们是坚持的。你就是很难说以正剧的风格去要求它。

我觉得不能说剧本或者电视剧和原著比,哪个更优秀,因为首先没有原著也就没有电视剧,电视剧都是从原著上生发来的,尽管改编的幅度很大,但还是来自他的母体。

但是有一个观点我是一直坚持的,IP是非常重要,我们也非常重视,但是重视IP,不代表你可以弱化编剧。好的IP更需要好的编剧,花费很大的功夫去改编,这是毋庸置疑的。

【5】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一些限制呢?您是如何处理的?原著作者和制片方有影响剧本创作吗?

限制,我刚刚说了就是广电的审查,或我们剧的风格样式他决定的。我觉得有些也不是限制,而是说一部电视剧,你对他的类型化定位必须要清晰。原著作者缪娟是非常好的一位小说作家。我们俩人关系也很好,他对小说创作成电视剧,他是非常的尊重的,也相信我的编剧能力。我当然也和他打过招呼,因为有些东西的改动是比较大的,他表示能够理解。我觉得原著作者和电视剧编剧之间的关系其实应该是:互相理解,能够换位思考。因为作品好,作品轰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制片方对剧情他们还是比较尊重编剧的,就是提一些比较宏观的要求。比如说制片人说到最后希望宏大一点,故事要考虑到去瑞士外景地拍摄,因为就是我们这部剧毕竟叫《翻译官》应该有一些海外的场面。还有我要提一下我们的导演王迎,王迎导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他对于每一段剧情,就是对我剧本中的每一段剧情,他都会和我探讨。而且他非常细致,他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考虑,老是给我们提很多问题,有些细节方面,作为主创,我们觉得说的过去。他就会说,哎,如果观众这样想呢?所以说我觉得也不是限制吧,大家都是精益求精的。

【6】《亲爱的翻译官》讲述的是法语翻译的故事,剧中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这一点,我本身对法语翻译挺了解的。因为我曾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做过几年对外汉语的老师,上外的高翻院就是在我们对外汉语的同一幢楼里,是一个楼层,我有几位做翻译的朋友。所以对这个职业一开始就是了解的,那等接手《亲爱的翻译官》的编剧工作之后,我们制片方也让我去了中法文化交流处,进行再升华。

随着电视剧开始进组,我们请了很好的法语顾问。我作为编剧也和他多探讨。就是让他从专业的角度对剧本提一些建议,基本上他们对剧本都是比较认可的。

【7】剧本台词创作有什么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翻译官的台词上我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的,我是把他定了一个基调,就是从悲剧改编为喜剧。特别是前20集,那种欢快的台词风格,那种欢喜冤家的人物状态,甚至于关于吴嘉怡和王旭东那一对CP需要更加商谈的写。就是那种像相声一样的,要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个是我的一贯台词特色,如果看过我的另一部剧《我是杜拉拉》的观众朋友们就会了解到这个是和我的风格一以贯之的。

我觉得台词好了,你作为编剧把台词写好了,演员演绎的才能更好。比如说里面,我举个例子,在后面有一个剧情描述到乔菲,为了医治他妈妈的病要筹集手术费,她就出去,在吴嘉怡带着,做了一个导游小姐,陪客人们在上海旅游。因此被心怀叵测的那些客人有调戏她的戏份。当时我写到黄轩的台词,程家阳说乔菲,我就用了一个其实在音律上追求到押韵,就是说“打扮的花枝招展,出去丢人现眼”。自己写台词的时候我一直在读的,全剧中有很多有音律的台词。

(另外)我补充一下,我觉得有音律感台词可能和我长期写话剧有颇多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话剧的语音艺术的要求是很极致的。除此以外,我觉得编剧的台词有很多地方是表现他的社会观和他的价值观的,而且我们是一部现代剧,更需要有一些台词和观众要有共鸣。比如说我在里面写,遇到挫折的时候,说到:“当别人都觉得我好,一帆风顺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好;当别人觉得我一败涂地,很糟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糟。”“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有的战胜归根结底是自己战胜自己。”

这个台词获得的效果特别好,我微博上有很多观众朋友们和我交流,说可能开电视的时候可能本来不看翻译官,开电视的时候,调到湖南卫视那个频道,听到这句话就吸引他看下去。还有一些台词,比如说里面有一个叫吴嘉怡的,她的身份是一个四五线的小演员,他就很喜欢叫自己嘉爷。杨幂演的乔菲就问他你为什么要称自己爷啊?她说:女演员现在称自己是爷,是为了即使不是爷,也别像孙子一样被别人欺负。

所以说,这个台词就获得了观众非常大的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台词是说到他们心底去的,是有共鸣的。那一个现代剧,我觉得这些细节,表面上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就是凸显一个编剧的水平,一定要把这些细节上做到最好。

【8】许多观众认为“患病、失忆、绑架”在很多剧,特别是偶像剧中是太常见的桥段,您安排这些桥段时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吗?

首先我们都知道,由于广电的审查制度和电视剧是大众媒体的这两个艺术特性。所以说所谓的特别新的桥段,在现代剧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我们在戏剧学院,老师教我们的也是这样的,桥段,情节一共也就这么些,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写出在这部剧中最有特色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

关于“患病、失忆、绑架”,我觉得对于失忆我是不需要回应的。因为我们翻译官中没有失忆。相反的是在剧中,当大家了解到,他有患病,绑架,接下去大家就说“啊,她要失忆了”。这其实是一种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在看我们这个剧情。

关于患病这个事情,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和女主角的性格有关的。因为她从小家境贫寒,而她又过度保护自己,和她的过度自强,自强和自尊和自卑是相互呼应的。而且她前期和程家阳的冲撞有一种比较明显的特质:她有她的仇富心理在。所以说乔菲在里面罹患海绵状血管瘤。这个设置是我们从剧情一开始就开始铺垫的,这也适合我们这个剧的爱情主题。在爱的路上最大的过错是错过,有呼应的。并不是说编剧又用了这个韩剧中常有的这个桥段,而且我要为“生病绝症”这个所谓的桥段来辩白一下,你不能说生病这个桥段就是一个烂的桥段,对吧?生老病死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既然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事情,为什么电视剧用了以后,观众就会觉得这是一个烂的桥段呢。这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关键是我们的观众,我也能够理解,他们太喜欢剧中的人物了!希望剧中反应的都是他们之间特别美好的部分,但是生活不是童话,肯定是会面对风雨。所以有这些设置也是很正常的,是合情合理的。

绑架的话我更要说了,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戏到最后的高潮里面的一个反面人物周南,和他的性格呼应的一种外化的暴力性手段。这个周南我一开始就为他设置他有暴力倾向,他刚刚出厂没多久就拿一个网球砸在我们男主人公程家阳的脸上。所以他一直是不按规则走的,而且常常把怒气会归咎于别人,所以他会绑架乔菲,随着剧情的铺垫,你会觉得太自然不过了。

【9】您认为“明星”对于青春偶像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吗?偶像剧中除了俊男美女还有什么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呢?

我觉得明星效应肯定是偶像剧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吸引观众的元素。因为偶像剧他就是要有偶像气质。他就是比一般生活剧,会离观众的距离稍微远一点,而让观众寄托的美好的那种情感,(更加的)吸引观众。艺术高于生活嘛,更加要节制一些,所以说明星是很重要的。

除了明星以外,偶像剧的故事情节会更有戏剧性,那也是吸引观众的。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这样的。更多的是一些美好的爱情,经历风雨的矢志不渝的,这些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这可能是偶像剧永远的主题

【10】剧本真正的成功在于通过作品输出的价值观、传递的精神面貌。您认为偶像剧在这一点上应该如何把握?

剧本真正的成功肯定是要通过作品输出正能量的价值观,我们的翻译官里面的主人公,杨幂饰演的乔菲,我在第一集中就给她加了一个偶像,那就是李克强总理身边的,非常优秀的翻译张璐。而且她是一个学霸,在全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杨幂,她一直是,她演的乔菲,是自食其力的,有她的倔强不服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视就是大众传媒,你一定要输出主流价值观。你不可以有那些就是比如说爱走捷径啊,不自食其力啊。或者说明明是自己的原因却归咎于环境。

不能有一些这种自私的,阴暗的,消极的价值观在主人公或者说剧中主要人物身上的反应。相反的有一些,就是次要人物或者说反面人物可以反衬出主角。比如说我们就在剧中就是设置那个郝哲,他一开始也是进入高翻院的,但他一直投机取巧,一直想走捷径,甚至于明明是自己犯错缺归咎于别人。那全剧终到结尾,大家也看到乔菲最后举报了郝哲,他也得到有关部门的惩罚。所以说一部电视部剧,特别是在湖南卫视这么好的平台播出,因为它的受众都是青年人居多。

我们主创就更加需要注意这部电视剧导向问题。《亲爱的翻译官》除了我以外,我们王迎导演非常注意这个。他对有些台词,比如说我们剧中大家也一直吐槽说,为什么总是十万?其实我如果轻松写一个一百万,或者不切实际的写一千万也没有问题。但王迎导演就说了,如果说我们这个电视剧是在湖南卫视那么大的平台播出,收视率又很高。而观众看了以后,看到剧中人物动不动就塞给别人一百万,会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拜金么?会觉得这个剧宣扬的,是非常崇尚金钱么?尽管我们是反面人物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要考虑到这部电视剧的导向问题。所以在剧中我们在金钱的数目上总是选择比较低的,例如十万。

这个方面,偶像剧和所有电视剧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作为创作者,你心里要有积极向上阳光的东西。你要心向美好,鞭打丑恶。这样的话,你创作的东西才能够引得大家的共鸣。其实,我觉得收视率高也和观众喜欢乔菲这样一个自强不息,善良勇敢,最后就是爱的无私。她和陈嘉佳两个人都是从来没有对这个爱情有过背弃。相反是为了对方而愿意牺牲自己的这种崇高的境界。一部剧是美好的纯净的善良的,透露出这种气质的电视剧才能受到大家引发如此大的共鸣。

【11】从您的经历了解到您还是许多舞台剧的编剧,您是先接触舞台剧创作还是先接触电视剧创作的呢?舞台剧剧本创作和电视剧剧本创作有什么区别?

我其实是先接触电视剧创作的,因为在上戏读书期间,我就创作了一些电视剧。比如说,有《家有外星人》,吴磊主演的,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硕士毕业以后,我更多的创作的是话剧,因为我个人是非常爱话剧的。话剧和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其实是很接近的,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剧,都是戏剧,而且就是对语音的要求都是很明晰的。但是,电视剧因为它的容量比话剧时间要长很多,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这些也是电视剧编剧要考量的。

归根结底,所有的创作手法,到你一个具体的项目一个人具体的编剧来操盘的时候,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也要吸取一些教训,然后也通过现在的收视率特别好,观众特别反响高的一些点来形成我自己的风格。

【12】您的舞台剧剧本创作经历对电视剧创作有什么影响?您更喜欢哪一种创作呢?

我觉得,因为我写话剧所以在语言和戏剧性上会有一定的优势。舞台剧创作对于电视剧创作会有帮助和提升。这两种创作我都非常喜爱,是难分伯仲的,未来我也会坚持这两种创作。

【13】您的舞台剧剧本创作经历对电视剧创作有什么影响?您更喜欢哪一种创作呢?

我觉得现在对编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要求再高归根结底还是要说好一个故事。说一个能吸引观众、能达到最大共鸣的故事。所以情节人物永远是编剧最需要花功夫的地方。那么对于我们80后编剧来说,考虑到新媒体传播性质、增加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青春气息和现代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就像在翻译官中,我用了杨幂那个梗—“程家阳的粉丝是阳蜜”,还用了一些词比如“起床气”,这都是一些80后比较了解的一些现代用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还是要在个人能够擅长的领域上做到最好,努力吧!

下期微访谈

嘉 宾:张睿(《余罪》导演)

访谈主题:“如何在玄幻、魔幻、科幻扎堆的网络剧市场成功突围”

(扫描二维码添加“龙套”为好友,备注“翻译官”)

报名红包8.8元

分享此次活动到朋友圈及3个群(50人以上)即可免费参与

活动介绍

1.前40分钟,主持人和嘉宾对话,嘉宾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历。

嘉宾开始后请大家不要发任何文字等消息打断分享

2.后20分钟,微信群里的朋友们自由提问。

提问请采用文字形式

3.嘉宾分享结束,本期微课堂结束。访谈资料整理后会发到微信群里。

更多信息请关注“影视大咖说”微信公众号

影视大咖说是电影制作爱好者交流展示的平台。专注于培养热爱电影的青年人群。这里既有大咖创作过程与人生经历的分享,也有小咖的作品展示。影视大咖说的活动方式既有线上交流,也有线下实践

大咖助力,帮你成就电影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