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

侵权必究 授权转载见文尾

大年初二、初三到啦,这是中国大多数地方已婚夫妇一起回女方父母家探望妻子二老双亲的日子,各地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要回娘家,夫婿原则上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而且通常要携带各种礼品,这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系列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1)

说到这,不由得我们想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明瑛唱的那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河北民歌《回娘家》(实际上是翻唱邓丽君的《小媳妇回娘家》):

“风吹着杨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流水 得儿 哗啦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儿 她走得忙又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 头戴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2)

这首歌很明显是刻画“小媳妇(已婚女子)”回娘家探亲的场景,欢快活泼、诙谐风趣,虽然没有说一定就是描摹女子春节回娘家的生活画面,但是春节回娘家“省亲”是中国已婚女子从古到今最典型、最集中的一种民俗现象,把歌中情形看做是春节发生的也未尝不可。

“省(xǐng)亲”就是归家探望父母的礼俗。由于过去女方只要嫁人,就算是男方的人了;而通常小夫妇是和男方父母同住的,朝夕相处,所以省亲大多数情况下是指结婚后,女方回家看望其父母。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3)

与省亲有一个类似的词叫“归宁”,《诗经》中有“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的句子,所谓“宁”,就是“安”、“问安”,归宁意思是已婚女子回娘家宽慰父母、以安父母之心。当然这个词也包括新婚夫妻在结婚的第三日回女方家探亲,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也叫“回门”

现在很多在城里独立门户、离双方父母都很遥远的小夫妻每年春节临近,就为回谁家“省亲”心事重重。男方认为依照传统,女方已是“自己的人”,生出的孩子基本上随夫姓更是“自家人”,所以春节带着老婆、孩子跟随自己回家探望自己父母(女方公婆)“特有面”,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很多谨守传统特别是乡村的一些父母很重视、在意这一点,平时可以不计较儿子儿媳对自己的照顾,也不指望小俩口对自己经济上有多大支助,但是在春节能否双双归来省亲这件事上非常执着,很多情况下甚至跟小辈是否孝道、在宗亲面前是否有面子联系在一起。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4)

而女方有女方的想法,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将自己养大容易吗?且不说结婚后自己、更不用说孩子基本上归到男方家族里了,对如今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女方父母来说,心里或多或少有些失落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如果再见不到女儿归来团聚,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实际情况是,很多家庭早在儿女找对象时就对省亲这件事很上心!如果双方父母住地相处遥远,就会提醒子女将来这档事或许很难协调。已婚夫妇就更不用说了,男方、女方各打自己的“小九九”,都力图说服对方跟自己回家探望己方的父母。很多协商好依照年份轮流回男女双方父母家;实在难以协调的就干脆呆在自己小家、谁家也不回;当然更折腾的就是一个春节假期先后去探望男女双方家庭的父母。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5)

现代人节庆为探望父母、省亲烦恼再怎么说也是“成长的烦恼”,其实更多的是幸福生活中的“小插曲”;古代已婚女子省亲的话题就沉重得多了!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新婚夫妇的返外家或称“三朝回门”,女子在新郎官的陪伴下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以外,其他省亲机会少之又少。对于最上层的国君、诸侯及其近枝贵族娶进门的女子,基本没有省亲、归宁的说法;偶尔有个别稀缺的案例出现,也被归于不合礼制的特例。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6)

有人说《红楼梦》里贾元春不是也有“贾府省亲”吗?该书里确实有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娘娘了,皇上恩准元宵节回家省亲一事,不过这是皇上“龙心大悦”、“皇恩浩荡”的极为罕见之举。

事实上,在中国封建时代后妃回娘家省亲的事,只能出现在小说里。查考清代《宫规》记载,让太监、宫女代表后妃去她们娘家探慰问安是常例;后妃父母经特许进宫看望当上后妃的女儿,已属非常恩典; 至于像贾元春那样蒙皇上天恩回娘家省亲,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不要被清宫戏里的情节给忽悠了! 后妃回娘家省亲,是与封建等级秩序和伦理道德相违悖的: 后妃身为人女,对父母、长辈的探慰乃人之常情,但作为皇帝的妻妾,已不准再跪拜除皇帝、皇太后外的任何人,包括生身父母。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7)

所以书中贾元春哭诉:“当初送我到那不得人的地方,好不容易才回家(实际上不可能回家),大家不说笑只顾哭,我回去了,不知地才能再见……”古代这种层级的女子出嫁后不得回娘家,除非国亡或被休。

很多人学过的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中记载,当时赵国大臣左师触龙游说赵太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返)。’……”也就是赵国公主(赵太后女儿)嫁到燕国后,母亲赵太后每次祭祀时还反复许愿,祈求上苍不要让女儿返回娘家(赵国),就是这个道理!

相对而言,士大夫等普通贵族的夫人回娘家省亲有一定的灵活度。重大节日、娘家有重大红白事务(在事前很早就有商约预案的前提下)已婚女子是可以有限次数的回娘家的。当然依照众多典籍分析,女子嫁出后一辈子回娘家的次数也就几次而已!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8)

不过,古代的一些礼法礼制也是分阶层的,再往下普通士农工商又宽松一点,越往下越宽松。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明朝沈绑的《宛署杂记》记载:“五月的女儿节,要系上端午节的荷包,佩戴艾草还有五毒灵符。出嫁的女儿也都回到娘家来。”因此,端午节亦称“女儿节”,所谓“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

还有二月二也是回娘家的日子。 二月二又称为龙头节,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此外,还有娘家的重大事务,比如《红楼梦》五十一回中,袭人母亲病重,哥哥花自芳来求王夫人恩典,要接妹妹回家去看看,就是依这个理。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古代凡是出嫁后上层社会身份尊贵的女子,即便回娘家也要谨遵礼制,一般要有女师、保姆或贴身侍女陪同,即便在娘家也不可随意单独行动,所谓“举动自专由”是不允许的!《红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逼迫儿子休了刘兰芝就给她加了这一条“罪名”!当刘兰芝被休而遣回娘家时,她母亲“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显然是一种惊异、激愤和失望交织的反应!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9)

《左传》里记载,春秋时期有一次宋国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宋共姬(鲁国一个叫伯姬的公主嫁给了宋共公)丧生火海。那天夜晚宫中突发大火,宫人们来救当时70多岁的伯姬出宫避火,但由于那晚没有保姆和女师的陪同,她认为妇人应该谨守礼仪,夜晚就不应该单独出门活动!其结果是待到保姆和女师赶来,伯姬被大火烧死。当时的诸侯们相聚于卫国澶渊,共同志哀并惋惜伯姬之死!

社会总在不断进步,在当今科学、文明、民主社会生态下, Wumen hold up half the sky(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社会地位完全一样!

已婚女人跟娘家关系(已婚女子回娘家)(10)

已婚女子回不回娘家、什么时候回娘家完全依照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以及自己的意愿,特别是在节日里,大街小巷都飘荡这“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的亲民、动人歌声,现代社会女子真是惬意,古代社会漫长的性别歧视和压迫都一去不复返了!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