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唱的大平调(宁海平调御笔楼重登舞台)

老艺术家唱的大平调(宁海平调御笔楼重登舞台)(1)

《御笔楼》演出剧照。通讯员 南溪/摄

“这出戏是我15岁时学的,今年我76岁了,终于把这出戏传给了学生……”2月11日晚,宁海百花剧场,看着重现舞台的《御笔楼》,宁海平调老艺人韩燕飞感慨万千。

《御笔楼》与越剧《沉香扇》故事相似,讲的是解元徐文秀进京赴考,在河南大悲寺遇见兵部尚书女儿蔡兰英,一见倾心。徐文秀为了能与心上人相见,卖身进入蔡府,在后花园御笔楼偶然拾到蔡兰英留下的沉香扇。徐文秀以还扇为借口,在丫环兰香的帮助下,与蔡兰英私定终身。剧情走向与《沉香扇》的上半场大致相同。

帮助复排该剧的平调老艺人韩燕飞告诉记者,《御笔楼》曾经是宁海平调演员入门的“开口戏”:“凡是学习平调的演员,入门第一本戏一定是《御笔楼》。”

上世纪60年代,宁海县政府成立首个平调专业剧团,召集老艺人开科授艺,韩燕飞即是当时进团的演员之一。“当年我在《御笔楼》里学的是小花脸‘蔡德庆’这个角色,当时记忆力特别好,我就把整个戏都记住了。”然而几年后随着平调团解散,《御笔楼》也不再出现在舞台上。

2019年左右,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西主任唐洁妃找到韩燕飞,希望她能够帮助《御笔楼》复排。当年韩燕飞已是73岁老人,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她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把整出戏“默”了下来,不仅是唱词,还有整出戏的音乐和锣鼓点。

“唐主任给了我一支录音笔,每天想到一点就录下来一点”,韩燕飞告诉记者。在2020年初,韩燕飞口述整理的平调传统剧目《御笔楼》剧本交到了唐洁妃手上。

青年演员挑梁传承

据了解,《御笔楼》是宁海平调青年传承计划实施以来的第一出戏,剧中演员,如葛宜旭、史镇涛、陈琼瑶、麻致远等都是95后,是团里最年轻的一批演员。

“《御笔楼》从2021年底开始全面复排。”唐洁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排练阶段用时大约45天,演员们放下其他日常的演出安排,从早到晚全身心投入平调传承学习中。

宁海平调剧团一直是平调、越剧合演剧团,“实话说,剧团平时演出平调机会是不多的,除了出名的《金莲斩蛟》,其他戏演出非常少。”而平调演出少的原因跟长期以来平调剧目失传有很大关系,随着老艺人越来越少,平调传承更是面临困境。

唐洁妃透露,韩燕飞老师眼下还在努力回忆整理另一部传统戏《鸳鸯带》与革命样板戏《琼花》。《鸳鸯带》是平调剧本遗产“前十八”中的一本,《琼花》讲述的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两出戏都已列入接下来的传承计划,青年演员将随着韩燕飞老师的舞台记忆,再启传承之路。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薛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