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

有点行色匆匆的人来人往,吃点丰富多样的美味佳肴,带点热闹尴尬的欢声笑语,悟点无奈冰冷的人情冷暖,这大概就是一场筵席的意义所在吧!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1)

所谓“筵席”,本义是铺地藉坐的垫子,源自《周礼·春官·序官》,而之后宴会上的一整套菜肴席面称为筵席,因为筵席是宴会的核心,所以就习惯性将“宴会”和“筵席”看作同义词。[1]

我的理解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多么通俗易懂。不过中国汉字之所以魅力如此之大,大概就是不停地“咬文嚼字”,而且我们也乐在其中。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2)

因为习俗,所以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举行宴会,可以促进交往,联络感情,传承一种文化。去见谁而准备礼物,并且盛装出席,看到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吃各种食物,都是这样的程序,并无多大差异,只要有就好,因为一般人也不会去在乎准备的过程,结果才是比较重要的。明明习俗的宝贵之处就是那个慢慢的准备过程,而要传承下来的其实也是那份情感和精神,并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不过现在的当下好像反了,越来越在乎那个结果,而其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所以,到底“传承”的意义是什么?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3)

我很喜欢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因为很淳朴、很干净、很特别,即使是几千年过去,也毫不褪色,那份魅力一直都让人如此着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以以前每次要去哪里都很开心,因为单纯地喜欢吃,不过慢慢的,就发现其实我真正喜欢向往的是很早之前那种看似很纷繁复杂但其实是很简单的筵席,并不是要多么隆重的筵席。

可是,在现在如此进步的时代,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迅速,人们却越来越忽略那些淳朴简单的东西,只因为它们的存在不够与时俱进,久而久之,就从忽略变成了放弃,最后很多宝贵的东西就都消失不见,再也不会回来了,最后可能连记忆里都不会有它的影子了,觉得很心疼。

好在,现在也渐渐地重视那些文化传统了,而且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能够留下来,真好。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4)

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筵席背后的人情冷暖。也许从古至今这份人情冷暖一直是那么明显又隐晦,只是都心照不宣, 有的选择随波逐流,有的选择左右逢源,有的选择沉溺其中,即使是很疲惫,也很享受周旋在其中“玩弄权术”高高在上的感觉 ,因为会显得很有智慧。也是,聪明人都会喜欢被人崇拜。

但是,人情冷暖是真的可以被“玩弄”的吗?也许其实那些情感真的温暖,但就是因为我们的一己私欲就变成了“人情冷暖”。明明是很美味的菜肴,却味同嚼蜡;明明是很热闹的气氛,却尴尬无比,想要逃离;明明是很亲切的人们,却全是敷衍,言语之间充满了虚伪与冷漠,怎么传统温暖的筵席居然慢慢变质了,不仅仅是简单的吃饭相聚,还夹杂着其它的。或许其实都有这些的存在,只不过只是现在比较明显,而且因为浮躁快节奏的生活,对待这些也越来越淡漠,所以就渐渐显现出来了。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5)

作为招待者的确应该提供周到的服务,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人,但是一旦出现偏差,指责的言语遍地,还会进行所谓的“教育”。我不明白,传统习俗下的宴会筵席不是应该都是为了联络感情而办的吗?因为想念而相聚,如此简单而已,怎么渐渐演变成充满“尔虞我诈”的“鸿门宴”了呢?为什么就变成理所当然了?辛苦和劳累也不会被看到,还会怪招待不周,又不是酒店餐厅服务行业,作为顾客,去提供服务是工作,分内之事,但是就简单的相聚,不是应该都以聊天联络感情为主,怎么变成那些形式主义了 ?谁会

……

完了,怎么变成吐槽了,不行,收回来。

一场筵席,一次相聚,一阵欢声笑语, 如此简单,而背后的人情冷暖虽然不能忽视或是改变,甚至磨灭,那只好去适应,或是让自己变得简单,毕竟人有七情六欲,没有办法去左右或是控制他人,把握好自己就好。

而“筵席”本来是不会有所谓的冷暖,因为有人,所以才会给它赋予各种色彩,喜欢它就喜欢它吧,毕竟它是传统习俗,需要传承,只有人喜欢它,它才会一直都在,不会只存在记忆里,甚至消失,那都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

人情世故不如知情识趣(筵席人情冷暖)(6)

每个人对“筵席”的看法都不同,但都不会改变它淳朴温暖的本质,即使因为我们的七情六欲而产生的人情冷暖,也不会有影响。

喜欢的它依旧是那个本来的模样。


[1] 百度百科《筵席》基本解释。

(本文除引用外,图片和文字均为原创,请勿擅用,谢谢喔,嘻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