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毛泽东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1)

这句孙子兵法箴言,很经典,很精辟,很有普遍性。历代名将,终其一生的努力,都在追求这种用兵的妙境。毛泽东研读兵法时,钻得很深,悟得很透,用得很活,曾对这句兵法箴言做过非常精辟的阐述。

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结合现实的民族抗日战争,把“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军事思想,创造性地理解为“错觉与不意”。毛泽东认为,错觉与不意就是:“有计划地让敌人产生错觉,从而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与夺取主动权的方法,并且是很重要的方法。”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2)

什么是错觉?

错觉就是在抗日战争中,让敌人产生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声东击西是错觉之一。要采取各种办法欺骗敌人,让敌人陷入判断错误与行动错误的困境,从而导致敌人丧失其优势与主动。

自古以来,没有不犯错的将军,日本人也不除外,抗战一周年来,日本在战略上犯了五大错误。只要敌人犯错,就有岔子可钻,我们就有战胜敌人的机会。我们要让敌人多产生错觉,最好让敌人变成聋子、变成瞎子。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3)

什么是不意?

不意就是没有准备。有优势,没有准备,就不是真正的优势。毛泽东讲道,懂得这一点,处于劣势,但是有准备的军队,就可以对敌人发起不意的攻势,把处于优势的敌人打败。我们主张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运动战,可以攻击敌人于不意,毫无准备之中。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4)

要发动广大民众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写道,要想做到“错觉与不意”,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建立在发动组织广大民众的基础上。只有把广大民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才能对敌人开展广泛的袭击。只有依靠广大民众的掩护,封锁行军打仗的消息,才能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如果失去民众基础,什么事情都不好办。

这就是毛泽东卓越与伟大的地方,熟读兵法且没有生搬硬套,从来都是活学活用,并且从中吸取精华,结合实际情况,提炼加工成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顶级高手,学习了百家之长后,能融会贯通,打通任督二脉,发明出全新的招式与武功,最终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5)

毛泽东对“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军事思想,做了两大创新与升华。

1、把“不备”,升华成“错觉”。

毛泽东认为“攻其不备”是理想状态,敌人也有警惕的时候,他们也懂兵法。所以单纯地等敌人犯错,露出岔子给我们钻,还不如发挥我们指挥员的主观性,主动让敌人产生错觉。这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独特的见解与创造性运用,理解的深度完全不同常人,像下象棋一下,走一步,看几步。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6)

2、要同广大民众结合起来。

历代名将,都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但是没有几个人能把军事与政治,军队与民众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什么明末没有大规模的抗清游击战争?为什么南明抗清战争很快会失败?军队没有得到民众支持,就失去了胜利的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7)

毛泽东考虑问题,往往能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得到启示,又善于从实际出发着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得出不同常人的观点与见解。所以毛泽东强调,在民族抗日战争中,要想做到“错觉与不意”,要想战胜日本,就需要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