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

一家青年媒体,在今天怎样离青年近些近些再近些,如何向链接青年广度新目标努力、向主流青年全媒体厚度新目标前进?

这是《中国青年作家报》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幸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使用,让编辑部的“思考”有了实践的机会。本着“和新时代的文学青年一起长大”的目的,《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创新办报模式,与青年一起办报,全媒体融合办报。与读者、网友共建了微信读者群、作者群,每日有值班编辑与读者群、作者群、微信公众号粉丝深度互动。创刊以来,著名作家刘亮程、忽培元、彭学明,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等先后“来到”青年朋友中间,在微信群里、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与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

作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文学新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秉承《中国青年报》“服务青年成长”的主旨,主动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凝聚全国各地的青年写作者,与青年共同确定选题,让青年写作者真正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共同制作生产视频、直播、H5等全媒体内容产品,助力青年写作者成长成材。

一、“青年作家上马的地方”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1)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2)

“青年作家上马的地方”——这是88岁的玛拉沁夫的寄语。25位知名作家为创刊号题词,对《中国青年作家报》、对所有还在坚守文学创作的青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3)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希望“让文学这个灰姑娘陪伴你们度过许多幸福的时光”。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4)

玛拉沁夫: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伟

“青年作家上马的地方”——这是新中国第一代作家、88岁的玛拉沁夫对《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寄语。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起步于1951年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在1952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当时《人民日报》发文称赞这篇小说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力量,是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好作品。对于一个青年作者的处女作予以这样的评价,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在《玛拉沁夫文集》总序中说:“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神秘的一面,它能把你轻轻带到蒙古草原上,让你犹如置身于一望无垠的绿草丛中,犹如看到了人欢马叫的场景,听到了一首首悦耳的牧歌。因此,人们称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是蒙古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2018年12月,《中国青年作家报》创刊前,记者到家中采访了玛拉沁夫。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请您谈一谈,当前的青年写作者该如何去实践这一目标?

玛拉沁夫:青年时代是最宝贵的。青年时代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的教育,我们这一代作家,一辈子坚守着这一方向,就是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毛主席当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把文学当作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文学艺术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那时候在革命根据地的人员组成,基本上就是工农兵,现在看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本意就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2014年,我参加了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到会的文艺工作者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是少数民族作家,我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在讲话中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听到的时候感到十分震撼,这是把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领域的事情说到位了,既新颖,又精准。从座谈会回来后,我把这几句话划了线,然后认真地查找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文化的论述,也查了鲁迅对文化的观点,他们还没有这样明确说过。

记者:青年作家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要真诚地按照指出的方向走,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您对青年作家有什么样的期待?

玛拉沁夫:青年作家朋友们,你们享有前辈作家们不可能享有的优越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但我想说的是,新的时代有它特有的远大使命和历史重任,那就是我们要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九死不悔地去奋斗!

青年作家朋友们,你们不但自己要投入这一伟大的进军,还要责无旁贷地用你们的笔、你们的心,去创作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黄钟大吕!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5)

叶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1976年,当时才刚刚27岁的叶辛,已经达到了一个“作家”的最高标准。他有3本书作将分别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艺出版社付梓。他的作品,将被遍地都能找到的新华书店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每本预计印刷量都超过了20万册。

但当时的叶辛,却被两个老编辑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出面和这个年轻人谈话的,是出版社的两位老编辑,一男一女。男的是巴金先生的弟弟李济生,女的是后来出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的陈向明。他们让叶辛在沙发上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茶水,态度和蔼可亲,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如此客气,反而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郑重其事。”叶辛说,他投给出版社的稿子,就是二位老编辑负责阅读和编辑,从成百上千部稿子中挑选出来并送进编辑室进一步编审的,因此自己特别尊敬两位编辑。

老李讲话直爽,他告诉叶辛,作品一经开印,读者和群众就会把他看作名副其实的“作家”了。

“人们对作家的要求,和对普通知青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今往后,你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回到贵州山乡,以往和老乡们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千万不要……”相比老李,陈向明则更愿意斟酌一下措辞。

“自以为是。”老李用四川话抢过去加重了语气说,“自以为当上了作家,了不得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目空一切了。那是要不得的。”

那次谈话,即便在43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令叶辛印象深刻。他提醒当代的青年作家,无论作品大卖到什么程度,都应该与年纪更大、见识更广的“老编辑”们多谈谈;同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编辑们也应有自己的原则,不要作品拿来“差不多可以”就立即发表,多斟酌、打磨才能出真正的好作品。

如果要在青年作家文学高原上建立“高峰”作品,少不了一批有责任心、愿意花时间与作者谈心、交心,一起逐字逐句修改作品的好编辑。

叶辛说,真正好的作品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心贴时代、心贴人民的作品。他认为,《中国青年作家报》应该起到旗帜、引领的作用,鼓舞年轻人的创作热情。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6)

贾平凹:青年作家要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

中国青年作家报读者 魏锋

2019年新春伊始,《中国青年作家报》青年读者魏锋受编辑部委托,前往西安永松路贾平凹工作室采访。

“我经常讲文学是一个品种问题,作家就是这个时代生下的品种,也就是说作家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职业。写作是作家的使命,青年作家要在文学创作上胸怀大志,能沉住气,能静下心,对文学心存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字,肩负担当和责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潜心创作一些自己想写的或自己能写的文章,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创办实属不易,无疑给全国青年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青年作家要珍惜爱护这个平台,埋头写自己的作品,自己写作品证明自己……”在工作室,贾平凹侃侃而谈。

“贾老师,据说您当年稿子向全国四面八方投寄,又四面八方的退稿,退稿信不仅多,而且几乎一半是铅印退稿条……”聊到1970年代初投稿经历,贾平凹笑了笑说,退稿信贴到墙上“就像一面镜子,迫使自己坚持在选择的路子上走下去”。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7)

图为贾平凹接受采访。(魏锋供图)

“既然生存在这个时代,而且这个时期又特别丰富、特别复杂,自己就应该多写一些,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以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贾平凹说,一个作家肩负着社会责任,作家使命或者说文学志向就是关注这个社会、反映这个社会,在创作中要全神贯注付出所有心血,“用生命去写作”。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贾平凹仍然持续不断地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潜心文学创作,用生命为时代和社会立言。贾平凹说感觉自己身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总是希望把作品写得好一点。当写到一定时候,就自然而然要为这个时代、社会尽一份责任,把能量发挥到最大,必然不能与社会脱离,必然就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人一生做不成几件事。我唯一坚持了的,可能就是写作。到现在的年龄,觉得写作有一种随心所欲的东西,尤其在长篇创作上觉得应该怎样去写,自己也能慢慢悟出一些东西,然后就把自己想到的、思索的东西,尽量表达出来。”贾平凹感叹说,文坛淘汰率特别高,现在回顾当年和他一起在全国获奖的那些作家中,“大多数都已不再从事创作”。

“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作家,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必然要关注现实的,不关注是不可能也写不出好作品的。作家要真实地展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并进行真实的、准确的、全面地呈现。在这个呈现过程中不能是一种调侃、戏谑,而应该投入巨大感情来写,把真实表达出来了,才可能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贾平凹说。

访谈中,贾老师认真、细致地逐版翻阅笔者带去的《中国青年作家报》,探讨报纸风格,分享他对报纸的期望和看法,并给《中国青年作家报》题词——

“任何人都是从青年开始的,愿《中国青年作家报》为青年作家提供又一个平台,越办越好。”

文学写作投稿正规平台(在今天拿什么点燃写作者的创作激情)(8)

唐家三少:网络文学的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盛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对于一些年轻的网络文学创作爱好者来说,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创作?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创作新动向?这个行业今天遇到了什么样的新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网络文学知名作家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认为,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创作,都要从兴趣出发,喜欢写作才去创作,年轻人不要考虑太多,想写就去写。因为“没有人能确定,自己写的内容别人就一定喜欢”。

唐家三少认为,写作最好不要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我一直鼓励网络文学作者用业余时间创作,通过写作可以养活自己后,再考虑往专职去转,而不是一上来就要专职写作。”

他直言,好多人觉得写作没成本,只要一台电脑。其实不是,写作是有巨大成本的——看得见的时间成本和看不见的底蕴积累的成本,“年轻人不能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打折,不能连自己都养不起。”

唐家三少预计,今年起网络文学可能会经历寒冬,“不过,网络文学的内容创新应该不受影响。”

一些人认为相比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没有深度。

对此类看法,唐家三少并不认同。他说,网络文学被社会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它不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网络文学也是文学。网络文学也有劣币,传统文学也有劣币,但它们同样都有良性的东西。

“可能一些不够了解网络的人,才会认为网络文学没有深度。随着管理的规范,网络文学其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在出现的乱象,我们要尽快去遏制它,不能让它对优秀的网络文学产生负面影响。”唐家三少说。

网络文学的存在,有其存在基础和合理性。唐家三少非常赞同一位学者的观点——网络文学的出现和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盛事。

二、与文学青年“零距离”

只恒文

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青年读者、作者中,有守卫边疆的部队军人,有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有在边远山区教书育人的青年教师,有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青年学生……

这些青年朋友的工作和文学并无直接的关联,但他们长期坚持学习和阅读,从名家名篇名著中获取暖人而强劲的力量;他们笔耕不辍,从写作过程中去拨动心弦释放情感;他们深入生活,广交朋友,从现实中发现生活之冷暖……他们对文学是那样的虔诚,这正是文学青年热爱阅读和写作,坚持创作的原动力。

1月8日,《中国青年作家报》刊发《青年作家在今天面对哪些难题》一文后,引发了青年写作者的强烈共鸣。他们通过网络留言、邮箱投稿,或是在微信群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作的苦恼。

《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在组织讨论的同时,觉得有必要第一时间推出“青年课堂”,让文学青年与名家“零距离”接触,直接为青年答疑解惑。

“青年课堂”设想的提出,也得到了众多名家的肯定和支持:青年是未来的希望,能够有机会与青年朋友接触,与他们分享创作经历创作体会,帮助青年圆文学之梦,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学未来的繁荣昌盛。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忽培元最先表示,愿意开设“第一课”。编辑部随即通过微信读者群等形式征集青年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苦恼,请他们从自身出发、从各自视角和诉求提出问题。微信群内的热心网友把归纳整理后的问题“发送”到了忽培元手中。

1月12日晚,忽培元如约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微信读者群现身。兴奋的网友纷纷伸出他们的“双手”,献上他们的“玫瑰”,送上飘香的“咖啡”,以微信表情符号表达着他们对名家到来的欢迎和敬意。

走进互联网空间的“青年课堂”,忽培元感受到了青年朋友的热情和期待。“和你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忽培元说,“能够在周末晚间和大家共同探讨文学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有文学梦的青年,我认为是幸福的。我也是从青年过来的,在年轻的时候,有文学追求,有文学思考和文学理想,对我们的青春年华,对我们一生的精神陶冶,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忽培元的开场白,拉近了与青年朋友的距离。忽培元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是从一个文学青年走过来的,我这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文学的这种无条件的追求。从这一点来讲,我和你们,都是有共同的这种精神追求的。这是我们的共同点,这个与年龄没有关系。”

忽培元还现场回答了读者群内网友提出的问题。在讲课结束的时候,忽培元也谈了参加第一期“青年课堂”的感受,“和青年朋友一起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话题,我从中也受到了热心青年朋友的鼓励。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也是一种促进。因为我和你们交流的过程,也是我的思考过程,也是我对以往创作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梳理和表达的过程。有这样的机会,和青年朋友成为文友,今后我们互相关照,把我们的创作能够提高一步。”

“简单和纯粹是一种成熟的力量,也是青春的能量,只有在尊重和唤醒中,才能更好地陪伴、引领,成长之路也会越走越宽。”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张坤说。《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正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简单而纯粹的点滴改变,通过一个个青年具体的故事、体验和实践,帮助青年书写青春华章。我们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