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小球为啥要看作质点(非恒定球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从过去的复明手术时代转变为当下屈光性手术时代,患者的诉求从最初的除障复明转变为要看得清晰、舒服、自然、持久,简言之,恢复功能性视力。什么是功能性视力?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如何令患者获得更高的视觉质量?且听解放军总医院的李朝辉教授为我们带来详尽讲解。

单摆小球为啥要看作质点(非恒定球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何为功能性视力?

所谓功能性视力,即在各种不同光线下从事日常活动时能看清楚东西的能力,又称之为实用性视力。功能性视力是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标,提高术后的功能性视力才能真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越来越追求更高的视觉质量,因此对功能性视力的强调逐渐加重。与之相关的领域中,人们看重的重点在像差,目前对像差的研究比较通透,其中高阶像差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球面像差。球差的本质就是晶体中心部与周边的屈光力不同而导致光学裂化的现象,传统球面晶体具有正球面像差( SA)的双凸球形表面,这种球差的存在会导致术后视觉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视觉质量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质量会出现下降。

单摆小球为啥要看作质点(非恒定球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应用之策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引入为屈光性白内障的治疗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已经被临床普遍接受。通过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来降低术后眼的高阶像差,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可以说,非球面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术应用于各种新型高端晶状体,是屈光性手术的基础。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零球差、负球差分类,各有其优缺点。

单摆小球为啥要看作质点(非恒定球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3)

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优点是:对偏中心偏位有很好的耐受性;几乎适用于所有形状的角膜(如做过准分子激光术、瘢痕角膜等),对角膜的球差没有任何干扰和改变。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对来自角膜的正球差无矫正;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较差。

负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部或部分矫正来自角膜的正球差;降低术后眼的整体像差水平;改善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但是它对偏中心偏位很敏感,所以负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临床推广时,特别说明一定要撕CCCC囊口,减少术后晶状体在囊袋中的倾斜和偏心。其次,如果光学位置不匹配,将形成对视觉效果影响更大的其它高阶像差,如慧差。而且对不规则形状的角膜也不一定适用,如角膜屈光术后的患者就不适用,需要考虑是否会加重患者屈光裂化现象。

偏中心对负球差晶状体成像有什么影响?只要有0.3mm的偏心,负球差晶状体植入术后就会造成术后视觉影像的很大裂化。但是临床当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偏心、偏位情况非常常见。偏心情况不一定与手术技术相关,与术后囊袋的收缩等有密切关系,这种生理性偏心的情况非常常见。

鱼与熊掌兼得——非恒定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带来更高获益

那么,是否有一种结合负球差和零球差优点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这就要提到非恒定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从设计来分析: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的球差表现为从晶体的光学区的圆心点到半径周边,晶状体的度数一致;负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的球差表现为随晶体中心向周边,屈光度数下降;球面晶体从中心到周边屈光度上升;非恒定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表现为中心那部分倾向于负球差人工晶体,往周边部分则靠近零球差人工晶体。

非恒定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设计理念优势在于:同时结合了负球差和零球差的优点;既可以提高光下对比敏感度,改善视觉质量,同时减少了高阶慧差,增强了晶体对偏中心和偏位的抵抗性;可适应更多不同形状的角膜(如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

李教授总结,了解各类人工晶体的特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以获得最佳视觉质量为目标,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定制的过程当中。非球面人工晶体为患者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要重视其临床应用,造福患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