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1)

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在兴县农商银行了解金融产品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2)

兴县召开金融管理与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会议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3)

兴县金融部门联合走进企业开展“—进三送”活动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4)

金融助农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户得到实惠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5)

在中国银行和兴县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的支持下,红土地酒业有限公司越做越大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6)

兴县金融部门走进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开展助企纾困活动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7)

金融助农政策助力乔家沟移民点的脱贫户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兴县金融活水)(8)

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兴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资料显示:截至7月末,兴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民营小微企业投放贷款54102.5万元,向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10320.6万元,投放脱贫小额信贷8684.5万元,惠及1737户脱贫户。

在“晋绥首府 红色兴县”大地,金融机构交上了一份巩固脱贫攻坚的“答卷”,也谱写出一曲衔接乡村振兴的“新篇”。

今年以来,兴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践行服务“三农”使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发展阶段,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围绕“强基础、助农户、扶龙头、兴产业”总思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特色转型,把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深深嵌入到扶持农特企业纾困解难中,助力全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紧盯“三农” 主动服务

山如黛染、田似织锦,盛夏的兴县大地到处绿意葱茏、生机勃勃。

位于兴县固贤乡新庄村的兴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排排猪舍整齐明亮,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或趴或走,或悠闲地舔着自来水龙头,或争抢着吃主人专门为它们拌好的饲料。

这个曾经为巩固脱贫攻坚立下“汗马功劳”的养殖企业,今年初在魔咒般的“猪周期”和新冠疫情的加持下,猪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价格低谷。这家猪场是固贤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猪场的兴衰成为金融部门关注的重点。

“五一”后的一天,一大早兴县农商银行的驻镇信贷员白普、白岩便来到合作社开展“一进三送”服务。

上次的助农贷款做了什么?周转资金还有没有缺口?养殖市场有何起色?两位信贷员问得认真细致,关切的询问、热情的服务让养殖厂厂长苏东欣如沐春风。

“多亏了兴县农商银行的雪中送炭,290万元的助农贷款一路绿灯,不到一个星期就下来了,这无异于给合作社注入一剂‘强心针’,要不然在令人心悸的‘猪周期’和新冠疫情的叠加下,处境艰难的合作社早已在劫难逃了。”

“有了兴县农商银行的‘及时雨’,现在兴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猪场里猪仔满圈、生猪体壮。”说着说着苏东欣高兴地笑了起来。

像兴茂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样,兴县130多家养殖企业在金融部门的倾心帮扶下,企业实现了稳定发展,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三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生存能力、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我们严格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鼓励金融机构用活、用好央行低成本资金,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同时建立‘贷款企业白名单’推送制度和标准化工作台账,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白名单贷款企业的对接走访,协同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兴县支行行长闫利民说,“针对养殖户因缺少担保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融资的问题,兴县支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活畜资产确权,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量身制定‘活畜抵押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经营主体融资贵、担保难问题。”

真金实银 精准滴灌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兴县支行结合县域实际,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各项稳企纾困政策精准滴灌,及时惠及受疫情影响群体和重点发展领域,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十条措施》,召开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二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今年先后为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展期扶贫再贷款8500万元,发放支农再贷款6000万元,使用再贷款余额达2.4亿元。指导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177户延期贷款金额26426.2万元,享受激励资金264.22万元。三是深化政银企合作,畅通融资渠道,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金融机构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促成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达8480万,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和强劲发展动力。四是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尽职免责“四张清单”制度,加快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同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首贷金融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融资服务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转化高粱400余万斤,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安排周边村120余人就业,为全县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导致企业周转困难,为此兴县农商银行量身打造了重点龙头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绍飞,党委副书记霍彦宏带领信贷员专门联系服务企业,定期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产品”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围。

“以前办贷款是我们上门求人,现在是人家上门送服务,手续简化了、办事方便了,兴县农商银行的服务真是没得说。”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清泉由衷地说。

几年前,罗峪口镇李家梁村的李油孩因儿子开车导致车祸,30万元的赔偿金顿时让全家成为贫困户。随着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开始山羊养殖。

从刚开始的30只山羊起步,到现在的120多只“成群结队”,老李还清了落下亲戚朋友的“饥荒”,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缓解,全家也早已退出贫困户的行列。“虽然脱了贫但金融部门的帮扶没有断档,这几年我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哩。”

“像李油孩一样,靠种植、养殖稳定脱贫的农户在兴县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在国家小额信贷政策的支持下,靠勤劳吃苦的精神追求着幸福的生活。”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中心主任裴亚军说,“兴县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覆盖了全县15个乡镇、342个行政村,他们周到的服务让脱贫户能够贷得到、用得好、还能还得上,为全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县佰锂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兴县为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兴县乔家沟移民社区居民开发就业岗位引进的一家扶贫车间,企业有员工102名,除了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外,全部是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从企业进驻兴县,金融部门就开始一对一零距离服务,实打实助力企业稳定发展不断壮大。

该公司经理陈涛告诉笔者,公司有102名员工,每月仅工资就是90多万元,为了确保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企业把保员工工资和企业生存摆在同等位置来抓,在金融部门的及时帮助下,运营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工人工资问题。特别是仅兴县农商行就给我们注入480万元的资金,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截至目前,兴县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脱贫小额贷款2113户、金额10531.1万元;其中本年度累计发放脱贫小额贷款1272户,金额6359.5万元,累放户数、金额均居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有力促进了当地“三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县脱贫摘帽,乡村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上,兴县农商银行金融帮扶的任务更重了,服务范围更广了。

2020年6月份以来,该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兴县农商银行乡村振兴实施考核方案》,坚持将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营销拓户作为全行经营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健全保障体制,优化支农支小路径,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金融网络 全域覆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近年来,兴县金融系统积极推进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网格管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距离,网格覆盖342个行政村,并健全定期走访、服务承诺、民情需求、意见反馈等八项工作制度,实现了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需求速响应。

兴县东会乡渔湾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靠种植玉米和杂粮过活。2021年,大学生村官刘福利响应乡政府号召,利用村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独特优势引进赤松茸产业,带领该村50多名劳动力创业增收。

但让刘福利始料未及的是,刚刚建成30亩大棚就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跟亲戚借、向朋友贷,一时间难以满足资金缺口。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在他遇到了资金难题时,乡里的金融网格员主动找到了他,在金融网格员的指导下,不到半个月2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就打到了他的账户里。

如今,香菇产业园区建设有30个标准出菇棚,8个养菌棚,1000多平方米的冷库及培养间,年可生产香菇菌棒150万棒,日产菌种1万袋,年产食用菌菌种300万袋,可为7000万菌棒提供所需的菌种。

眼下,赤松茸产业已成为渔湾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村民们就地就业,挣着薪金和租金。刘福利的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每年给村集体带来28万元的保底收益。特别值得骄傲的是,赤松茸如今已成为兴县农业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无独有偶。兴县奥家湾乡二十里铺酒业有限公司是兴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重要产业链,年转化高粱、豌豆100万公斤,周边5个乡镇30多个村的农户因此受益。

企业刚刚起步,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发展的“拦路虎”。首批产品虽然货真价实,但由于知名度不高,一时打不开销路。正当企业负责人王苟儿一筹莫展之际,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挺身而出”,协调中国银行兴县支行包联服务该企业,及时为企业放贷300万元。

“每当遇到资金困难,信贷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入企服务,调查岗、报备岗、审批岗、签约岗等人员齐头并进,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王苟儿心怀感激地说。

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为了助力当地产业稳定发展,兴县对县域香菇产业链27家香菇企业以及合作社、102家电商运营主体企业、都设立专职网格员,重点对2400余户的纳税评级小微企业、对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了应扶尽扶、应贷尽贷。

金融服务 “贷”动万家

今年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联系协调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梳理的2587家县域小微企业,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产品,并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快速“画像”,实现精准融资对接,发挥信贷增长“几家抬”工作合力。

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裴亚军介绍,仅上半年兴县农商银行为产业链发放企业贷款127户、金额1.26亿元。

与此同时,兴县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持续加大对蔬菜、水果、养羊等种养涉农板块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对接走访农户、种养大户,掌握农业春耕信息,了解农户当前的生产计划和资金需求,抓早抓实涉农贷款扩面提额,给符合条件的村民开启生产“备用金”,提升惠民政策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让农户切实感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兴县农商银行全面启动金融服务网格化工程,将金融服务有效延伸至千村万户。截至目前,仅兴县农商银行一家即实现整村授信累计授信5000余户,授信金额12.26亿元,评定信用户6800余户、信用村82个,实现推动信贷投放、发展普惠金融“数量质量双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兴县支行行长闫利民表示,将积极推进各金融机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做好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着力提高金融服务乡村的覆盖面和渗透率,真正实现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升“三农”和基层金融服务水平,奏响新时代惠农惠民新乐章。

乡村金融活水涌流,乡村经济活力涌现。扎实有效的信贷投放、便利快捷的渠道服务、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为乡村实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力量。如今兴县清泉醋业、兴县晋绥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兴县兴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县千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县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万峰天然枣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张亚东)

吕梁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