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1)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五大名窑中,均窑有点意思。先是逆袭为五大名窑,现在又被陶瓷界大多数专家认为不是宋代的东西。我也就奇了怪了,不是说牛津热释光检测多么准确吗?为什么就不把一件馆藏数目字的所谓宋均陈列瓷送去做热释光呢?还要引经据典,那么多人开会来发表这个看法?

均窑,又称钧窑。关于均窑还是钧窑,到底哪个说法更正确,其实意义不大。金灭北宋,占领了淮河以北之地,河南神垕一代地区划入了北国。均窑所在地禹州市在北宋时名曰阳翟(dí)县,归京西北路颍昌府管辖,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为钧州。所以,钧窑以地名命名,称为钧窑应该是正确的。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2)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但为何自古以来的鉴赏瓷器书籍都写的是均窑呢?研究表明,最早的均窑记载出现在明万历之后,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万历登基之后出版的书籍肯定是要避讳钧字的,所以钧窑变成了均窑。“禹州,元曰钧州。万历三年四月避讳改曰禹州。”(这里暗藏了一个大秘密)

所以,一直到民国时期的《钦流斋说瓷》等古董书籍,都写作均窑。时间长了,钧窑本名反而不为人知,大家都叫均窑,叫惯了,也就约定俗成,不需要再改回去。所以,均窑也好,钧窑也罢,都行都对,没必要争论太多。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3)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为什么说均窑逆袭呢?明初洪武曹昭写的《格古要论》是最早的陶瓷典籍,书中记有14个陶瓷窑,但却没有均窑。后来天顺年间王佐《增补格古要论》亦没有钧窑之名。也就是说均窑在明代早期并不是什么五大名窑之一,甚至曹昭都没见过。而《宣德鼎彝谱》这部书,虽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一说,却早被证明非宣德本朝作,而应该是明晚期万历之后的文人作品。不能作为均窑收藏于明代宣德宫廷的证据。

禹州烧造瓷器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中期文献。《大明一统志》卷二十六曰:“瓷器、铁,俱钧州出。”《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曰:“钧州每年造瓶、坛、缸……俱送光禄寺供用。”[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4)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明万历十九年刊行的高濂撰《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上”)“曰:“均州窑有硃砂红、葱翠青(俗谓莺哥绿)。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

明万历二十三年张谦德撰《瓶花谱》曰:“至唐始尚窑器,厥后有柴、汝、官、哥、定、龙泉、均州、章生、乌泥、宣、成等窑,而品类多矣!”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5)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这两则文献极为重要。特别是高濂的《遵生八笺》。从此开始出现了均窑一词,并且把现在认定为北宋的数目字钧瓷的特征写在书里。同时期文献还有《清秘藏》、《事物绀珠》、《古董十三说》。《长物志》、《物理小识》、《通雅》等。

这些都是万历和万历之后出现的文人小书,均窑开始被大量认知了。但还没逆袭!直到清初,孙承泽(1592—1677年)撰《砚山斋杂记》才开始把钧窑排在定窑之前曰:“窑器所传柴、汝、官、哥、钧、定。”确定钧窑为宋代。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6)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由此可见均窑一词,其实在万历之前是没有的。再回味一下我前面说的钧窑避讳为均窑的大秘密,其实这些陈设用的数目字钧瓷,极有可能就是明代禹州所烧者送光禄寺使用的瓷器,不过后来烧了一批陈设用器。就是后来清宫旧藏的那批被目为北宋徽宗时烧的陈设瓷器。

而在禹县钧台窑址发掘报告中,确实也没有发现和这种所谓北宋均窑的陈设器一样的残器和标本。则所谓五大名窑之说,更可能是清初人的杜撰了。但古董圈确实有一批被称为宋均的民窑器。

民间所说的宋均,其实应该是金均,也就是相当于南宋时期的制品。当然,那批原定为北宋徽宗的陈设器也不能百分百排除是金代官窑的可能性,毕竟还有那么大一块地没有被刨出来。但以目前的说法来看,深圳市考古研究所的清宫传世钧瓷明代说具有相当高的说服力。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7)

原定为宋均的陈列瓷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金元时期的均窑,先人有鉴定口诀曰:“宋均之紫,汗漫全体,元均之紫,聚于二鱼。 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之紫,漫晕其半,宋均之紫,多在外层,仿均之紫,内外各半。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之紫,自成片段。”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也就是说宋均(金)的紫红斑是晕散全器的,而元代以后的都是一块块的。没有宋均那种汗漫全体的感觉。本文配图的这件钧窑碗就是典型的汗漫全体。

再者,宋(金)均器一般都是盘,碗,碟,瓶等器型,很少见其他器型。底部一般都有芝麻酱色护胎釉,大部分都施有本色釉。而元均则底部很少施釉,盘碗的外壁甚至也釉不到底。宋(金)均器的釉面肥润,而元均多有橘皮纹,釉面较宋均粗糙。配图这件月白碗就是典型的元均,大家可以对比上面那件碗看看。

清钧窑瓷器鉴定(宋均元均如何鉴定)(8)

原定为宋均的陈列瓷底部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