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察奸之术(因参验而审言辞)

“参验”是中国先秦哲学理论中的术语,是韩非提出的用以检验认识正确性的一种方法。“参”是比较,“验”是验证。“参验”是通过考察比较,对认识进行验证。

韩非子的察奸之术(因参验而审言辞)(1)

在韩非以前,“参验”一词已经出现。《庄子·天下》篇提出“以参为验”,《楚辞·惜往昔》篇说 “弗参验以考实, 远迁臣而弗思”,认为参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实,去伪而存真。

韩非主张“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他认为判断一种意见、言论是否正确,应通过“参验”的方法去考察。

韩非子的察奸之术(因参验而审言辞)(2)

“参验”即“参伍之验”,就是把各种情况进行排列、分类,加以比较、研究,进行分析、验证。他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显学》)。他要求在“参验”的过程中采取客观态度,要“虚心”,要“言会众端”,以综合天、地、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考核,而不可偏听偏信。为了判明是非真假,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实际的检验。韩非比喻说,判断刀剑是否锋利,就要用刀剑去宰杀动物;挑选马匹,就要将马驾上车跑一次。

韩非的“参验”之说重视认识和事实的一致性,但还没有明确提出以社会实践去检验人们的认识。他的“参验”说,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