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复习专题六(2023年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三)

存储管理 1、 计算寻址范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23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复习专题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复习专题六(2023年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三)

2023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复习专题六

存储管理

1、 计算寻址范围:

例1:若某计算机字长为32位,内存容量为2GB,按字节编址,则可寻址范围为( )

公式:容量/字长=2048M/(32/8)Byte=512M

注意:计算单位要统一

2、 计算内存存计容 量: 公式=尾-头 1

地址数量=BFFFFH-80000H 1 =40000H

3、计算芯片需求量

例2:地址编号从80000H到BFFFFH且按字节编址的内存容量为(256)kB,若用16K*4bit的存储芯片该内存,共需( 32)片

解析:每个地址的容量为1个字节(8bit)

1、 地址数量=BFFFFH-80000H 1 =40000H

2、 转为二进制: 100 0000 00 00 0000 0000 =256KB

3、 芯片数量计算:

若用16K*4bit的芯片构成该内存,构成一个16kB 存储器需要2片

256/16*2=32

存储方式:

分页存储: 原量: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成大小相同的块,称为页面

优点:页表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地址变换快,调入操作简单

缺点:各页不是程序的独立模块,不便于实现程序和数据的保护

分段存储: 原理:进程 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可变长的块,称为段

优点:消除了内存零头,易于实现存储保护,便于程序动态装配

缺点:调入操作复杂,地址变换速度慢于页式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 虚拟存储是解决主存容量和存取速度矛盾的一种方法

原量是利用大容量的外存(通常是高速硬盘)来扩充内存,产生一个比物理内存空

间大的多的逻辑 内存空间,从而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

DMA技术:直接存储器访问MDA,是在外围设备和主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路,数据交接不需要CPU干涉,只需要CPU在过程开启和过程结束时处理,实际操作由DMA硬件直接执行完成。

缓冲技术: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缓和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它们之间的并行性,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放宽CPU对中断响应的要求。

缓冲技术可以用硬件缓冲和软件缓冲两种,硬件缓冲是利用专门的硬 件寄存器作为缓冲区;软件缓冲是在主存中划出一个或多个区域作为缓冲区。

spooling系统:简称假脱机系统,可以将低速的独占设备改成一种可共享的设备,而且一台物量设备可以对应若干台虚拟的同类设备。

文件管理:

文件是信息的组织形式,是存储在外存上具有标识名的一组集合。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文件的一组系统软件。

目前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 NTFS,EXT2-4 ,XFS和UFS等。

文件结构:1、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用户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又可以分为无结构的字符流文件和有结构的记录文件。

2、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法,常用的结构有连续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

信息系统开发: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到最终停止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6个阶段:

计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运维。

1、计划阶段:确定系统的总体目标和范围、系统的可行性和解决方案。对资源和进度合理的估算。

2、分析阶段:整理并分析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建立分析模型。确定软件的功能、性能、测试方法,数据要求等目标。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确定要完成的功能及非功能性需求。

3、设计阶段: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概要设计阶段,将需求转化为软件的模块划分,确定模块 之间的调用关系。在详细设计阶段,将模块进行细化,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4、实现阶段:根据详细设计结果,装饰每个模块编写成程序代码和相关文档,得到可以运行的程序。

5、测试阶段:先进行单元测试,检查各个软件模块。再进行集成测试,测试整 个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

6、运行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命 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包括纠错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项目分为制订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阶段,

并确定了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 次序。

优点是规范过程,有利于评审。缺点缺乏灵活性,容易产生需求偏差。

原型化模型: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交付使用,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开发人员通过逐步调整原型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为: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开发风险;

缺点是维护困难,不适合大型系统

演化模型:该模型首先开发软件的核心系统,然后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建议进行改进,产生新的版本,

重复这一过程,使用用户最终获得满意的软 件。

演化模型适用于软件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

增量模型:整个软件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的交付产品。

优点:是适应变化,降低开发风险,适用于需要快速发布产品的市场环境。

螺旋模型:综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优点,增加了风险分析。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开发

优点是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降低风险,缺点是增加开发的成本。

唝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核心特点是迭代。

所有开发活动没有明显边界,允许各种开发活动交叉进行。

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程序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用于软件的单元测试, 主要是对程序的执行路径和执行过程进行测试和检验。

白盒测试常用技术是逻辑覆盖。覆盖标准有:语句,判定,条件,组盒覆盖,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主要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黑盒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和确认测 试,

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

1、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用于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中产生的错误

用来解决详细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通常用白盒测试。

2、集成测试:也称组装测试,用于对由各模块组装而成的程序进行测试,主要检查模块间的接口和通信。

集成测试主要发现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解决概要设计阶级的问题,通常采用黑盒测试

3、确认测试: 又称有效性测试,用于检查软件的功能,性能等特性是否与用户的需求一致。

用来解决需求分析阶段的问题,通常采用黑盒测试。

4、系统测试:把软件纳入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他系统成分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进一步解决需求分析

阶段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安装测试等。

5、验收测试:验收测试以用户为主,软件开发和质量保证人员都参加的测试。

一般使用实际应用数据进行测试,除了测试软件功能和性能外,

还对软件可移植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借误的恢复功能等进行确认。

6、回归测试,是指软件在发生修改之后,重新测试之前的测试,经常用于软件推出新版本时进行的测试,

目的在于验证之前出现过但已经修复好的缺陷不再重新出现,用天确保修改的正确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