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

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1)

河津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总面积593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一、历史沿革

1、战国魏皮氏邑。秦置皮氏县,属河东郡。两汉因之。魏、晋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为龙门郡治。

2、隋开皇初废龙门郡,龙门县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泰州,二年为泰州治,五年析置万春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州废,并万春县入龙门县,属绛州,元和初改属河中府。

3、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名河津县。金属河中府。明属蒲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绛州。1912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

4、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河津县并入稷山县,1962年恢复河津县。1970年属运城地区。1994年撤县设市。2000年属运城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

《读史方舆纪要》河津县:“城盖滨河要口矣,宋因改曰河津。”

三、风景名胜

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2)

1、薛仁贵故里。位于河津市城区东紧临候西铁路和108国道6公里处的修仁村,村东的土岗名曰白虎岗,岗上有薛仁贵及其妻柳氏居住过的土窑一孔,亦称寒窑,高宽均为1.7米,清末民初灶、炕犹存,窑侧有白袍洞一所,内塑薛仁贵及其妻坐像。

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3)

2、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地概壮巍,视野辽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庙内主要有戏台、古井、献殿、结义殿、三霄殿、五岳殿、阎殿等。

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4)

3、真武庙(亦即玄武庙)。位于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因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岗头遍岭是青松翠柏,故有“卧麟岗”之称。清咸丰十一年,崇文社王照离等人在创建崇文阁、纯阳洞时题名“麟岛”。

河津八景的典故(山西省河津市古称龙门)(5)

4、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就是禹门。《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